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2008-12-29 00:00:00马誉炜
今日文摘 2008年7期


  与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一生一世的艰辛相比,我们做儿女的,对母亲的照料、孝敬是远远不够的,每每想起都不免怀有几分愧疚。尤其是从81岁的母亲突然发病辞世后,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更是时时压在我的心头。
  母亲一生有过7个孩子,我曾有一个比现在的大哥还要大的哥哥,五岁时生天花,不幸夭折了。后来有了我们弟兄5个和一个妹妹,被母亲视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母亲供养我们一个个上学,料理起居,委实不容易。
  母亲虽然是上世纪40年代末入党的老党员,但毕竟是旧时代成长起来的人,脑子里有些旧的观念烙印很深。比如她特别看重老人故去时儿女能否在身边,常对我们说,你看人家谁谁命多好呀,临死时几个儿子全在身边守着;你看谁谁命多不济呀,咽气儿时身边一个儿子也没有。往往还要跟上一句:唉,这都是命呀!
  2003年初父亲病危时,我们弟兄几个闻讯从四面八方赶回省城家里,轮流伺候弥留之际的父亲。特别是身为军人、时在塞外某部工作的我,那些日子正面临工作岗位变动,还没到新单位报到,也就能抽出时间回家照顾父亲几天。母亲见此情景,一个劲儿地唠叨:“人家怎么修行的福啊,几个儿子都回来了,多好呀……”但在父亲去世的头一天,在河北某市担任领导职务的四弟急着回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未承想第二天早上父亲就不行了。这样,父亲去世时身边自然就少了四弟。母亲很郑重地对还在痛哭的儿女们说:“我想起来了,你爸爸年轻时,人家给他算命说,他这辈子只有四个儿子的命,看起来还真准哪!”
  在参加完向父亲遗体告别回来,母亲对我们说,等到我有那么一天,不见得有你爸爸这样的福分,最后有这么多儿女守着,多好呀!听到这话,我们几个兄弟一时沉默了,继而都劝母亲:“娘,您别考虑那么多了,您的身体这么好,我们都希望您长寿呢!即便真有那么一天,现在交通条件这么好,都会赶回来照顾您的,您就放心吧!”听着儿子们发自内心的承诺,母亲不住地点着头,露出了一丝苦涩而又欣慰的笑容。
  父亲走了整整三年后的那天下午,一向看起来身体不错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倒下了,身边只有专职照顾她饮食起居的妹妹!当时大哥正在故乡新开办了一个工厂,二哥正在校园里忙着春季开学的事情,我刚调到北疆边防正为军中事务奔忙,四弟出国留学刚回来又投入繁忙的工作,五弟随省领导去外地检查工作正在返回省城的路上……
  妹妹急促的呼救,很快招来了二哥和刚刚回到省城的五弟,紧接着他们就用电话告诉我母亲已经停止呼吸了!只是到现在我也没问起过,二哥和五弟赶到母亲身边时,母亲是否还活着?她睁开眼睛看身边有几个儿子了吗?我多么希望儿女们赶到时母亲还有知觉,甚至临终产生幻觉——自己的五个儿子都回到她的身旁了啊!母亲去世的第二天下午,我辗转赶回省城的家中。只见母亲安详地躺在那里,眉头微皱,眼睛和嘴唇都紧紧地闭着。我在母亲灵前久跪不起,撕心裂肺地失声痛哭!
  作为儿子,陪伴母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程,这个在常人看来理所应当做到而且也不是特别难以做到的事情,却成了我的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与痛苦。■
  (魏成荐自《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