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日子

2008-12-29 00:00:00甘中利
今日文摘 2008年18期


  家附近,最近新开了一家裁缝铺。铺面不大,就一小间,九个平米;铺名也取得很随意,叫“小红帽”,是可有可无的,简单且俗气。在一排店名香艳、橱窗精美的临街店铺中,它是极不起眼的一个。
  我以为,这样的店,既没有好好装修,也没有大力宣传,是很难有生意的。却不。它上午才开张,就有人眼尖,发现了,随后送了破衣裤去,或改或补。有附近小区里的,也有大老远特地找过来的。想他们,应是攒一家人的破衣裤,攒好久了吧,舍不得扔,就盼着能有这么一间店,好缝缝补补再穿。
  隔几日,我也抱一件皮衣过去。皮衣是前年新买的,才穿没几天,上臂近肩处就划了道口子。口子很长,补起来得一段时间,我就坐一边和她们闲聊。聊得多了,也就渐渐知道了一些她们的事:她们原先都是一个厂里的同事,四十来岁,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只能精打细算,一面养老人,一面供孩子读书,日子并不怎么好过。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妻子的又下了岗,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
  但日子没有因此而中断,她们也没有被生活的不如意所击倒,反而更加坚强起来。几个人有事没事就聚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找出路。也不知是谁先冒一句“开个裁缝铺吧”,只一句,把大家的热情就都调动起来了。几个人,你凑一万我凑一万,裁缝铺很快就开起来了。
  因为这一份工作来之不易,她们都格外珍惜,做活时也格外用心。那些衣服上的破洞,奇形怪状、颜色不一,且穿衣人的年龄性别又不一。她们没有现成的样式可依,也无法用缝纫机进行工作,只能凭自己的眼力和心思,一针一线,绣花般缝出一朵怒放的梅,一只展翅的鸟,一把修长的剑,一根短小的木头……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
  看到她们,我不能不想到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乡下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手却很巧,会缝衣服。母亲说,这手艺,是她年轻时就会了的,且娴熟得很。的确,家里但凡有了破衣破裤,她都舍不得扔,“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母亲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把那些破衣破裤,抱到太阳底下,一针一线,密密地缝。
  我时常趴在她腿上,看她缝衣服:每次,她都是先把线头放嘴边舔一下,才对准针眼穿针引线,往往穿好几次才成功。尔后扎下去,拉上来,把线拽直了,再扎下去,再拉上来……那样的日子里,我们顿顿吃咸菜,少有肉,是艰难的。但母亲的一扎、一拉、一拽,却把一家人的生活缝得绚丽多彩,有滋有味,让我们熬过了一个个灰色的日子。
  我有理由相信,纵使生活中有再多的艰难困苦,但只要有一颗聪慧的心,有一双灵巧的手,将一个个艰难的日子,一扎、一拉、一拽,密密地缝在一起,而不至于零散,生活终会美好起来的。经年之后,再一次触摸过去,那些水一样流逝的日子,晃动的是一片温润的暖,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钟秋云荐自《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