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狂热

2008-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8年22期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以写作为生之前开过多年爵士酒吧,对于追求顾客的满意度,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发现:酒吧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来,但并不是大家都喜欢这间酒吧,实际上,喜欢的只是少数。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十个顾客中只有一两个人真正喜欢你的酒吧,愿意下次再来这个店,那么酒吧的生意也能够相当顺利。于是,村上春树这样总结:预期十个顾客中有八九个认为还不坏,还不如预期大部分人都看不顺眼,只有一两个是真正喜欢的更能够带来好结果。他后来写小说,也坚持这样的读者观:只要少数读者真正喜欢就好了,大多数读者不喜欢也无所谓。
  村上春树的观点其实就是一句话——发现狂热的少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董事长罗伯特·卢茨也同意这样的观点。他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如果让消费者给两款尚未推出的新车打分,满分是10分,一款车得了7.5分,另一款车得了5分,你是该投产得7.5分的那款吗?
  卢茨指出:得5分的车型可能是一半人打了9分和10分,而另一半打了0分和1分,有人狂热喜欢,有人极端厌恶。得7.5分的车型可能是每个人都打了7分或8分,没有人讨厌,但也没有人有激情。
  卢茨说,在拥挤的市场上,你所需要的正是那些打9分、10分的人,也就是那些狂热的少数,因为第二选择在拥挤的市场上没有机会。基于这样的顾客观,卢茨推出过一款调查时有80%的人很不喜欢而其余20%为之疯狂的车型,把市场占有率的4%提高了20%。
  美国著名出租车公司Enterprise每个月都进行顾客调查,只问两个问题:一是你的出租车体验怎么样?二是下次你还愿意从该公司租车吗?然后Enterprise公司对数千家营业网点排名,只根据一项指标:对出租车体验打了最高分的顾客,对于那些觉得体验还凑合的顾客不予考虑。
  该公司认为:那些狂热的少数,是公司盈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因为他们不仅会持续从该公司租车,而且会向朋友推荐。Enterprise公司的成功实践,直接影响了顾客忠诚度专家、咨询顾问佛雷得·赖克赫德,并且通过赖克赫德影响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CEO杰夫·伊梅尔特。
  从2005年开始,通用电气用两个指标来衡量顾客的满意度,一项是运营指标,随业务的不同而不同。而所有的业务都通用的指标,是“净推荐者”这个社会指标。“净推荐者”是赖克赫德受到Enterprise公司的启发而发明的。
  赖克赫德发现,跟公司利润增长最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问顾客:你向朋友和同事推荐该公司的可能性有多大?要求顾客从0分到10分打分。10分是“极其可能”,5分是“不确定”,0分是“完全不可能”。
  他把打9分和10分的归入“推荐者”。打7分和8分的算是“被动满意者”,打6分到0分的则是“批评者”。“推荐者”的百分比,减去“批评者”的百分比就是“净推荐者”。赖克赫德做了很多定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顾客忠诚度指标中,“净推荐者”跟公司利润增长最为相关。
  从村上春树到卢茨,从伊梅尔特到赖克赫德,他们的顾客观有一点相同:都强调企业要创造“狂热的少数”。■
  (王小路荐自《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