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井冈山精神的多重价值

2008-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8年5期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井冈山精神的多重价值。井冈山精神的多重价值主要有:创新价值、理想信念价值、道德价值、人本价值、传承引导价值。
  关键词:市场经济;井冈山精神;多重价值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精神之源。2001年6月,江泽民在考察江西时把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24个字。笔者这里着重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井冈山精神的多重价值,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新价值
  
  从井冈山这片红土地上开辟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一条具有独创性意义的道路:其一是这条道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从未有过的,和此前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所走过的道路即先夺取城市、后夺取乡村的道路正好相反;其二是这条道路和当时“左”倾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央路线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曾受到“左”倾中央的严厉批评和指责;其三是这条道路的选择是历经严重挫折后,才被我们党确认的,并随着中国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愈益显现出其真理性的光辉,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从完全意义上显示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应当说,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所体现出来的创新价值,对半个世纪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着巨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的。邓小平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前提是:以苏联模式为样板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僵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失败,这和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前提即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模式为标本而不从国情出发、加以无条件套用的先取城市、后取乡村的武装起义实践的失败,是极为相似的。邓小平所要解决的一个历史课题是:如何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和毛泽东当时所要解决的一个历史课题即如何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继承性和连惯性。正像毛泽东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一样,邓小平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开创的这条道路使中国走出了黑暗,邓小平开创的这条道路必将使中国走出贫穷和落后。
  
  二、理想信念价值
  
  面对着强大敌人的四面围剿和处于极端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井冈山军民是靠什么精神力量来战胜这些困难的呢?不是别的,正是靠的一种坚定不移的执着信念,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对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充分信任。如袁文才、王佐两人对毛泽东极为敬仰和佩服,他们领导的地方绿林武装被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袁文才曾深有感触地说:“毛委员的带兵经验真神,真是中央才,我服了他。这一辈子跟定了他。”[1] 其次是对于毛泽东所预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正是基于此,一大批留学生、黄埔生、大学生汇聚井冈,共谋大业。比较典型的代表如朱德、陈毅、何挺颖等。再次是对于党内“左”倾错误思潮和右倾悲观情绪的坚决抵制。在井冈山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曾导致了边界的“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并由此而引发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井冈山革命群众并没有被挫折和怀疑所吓倒,而是与其作坚决的斗争。正是在不断地同错误和干扰的斗争中,井冈山精神才如挺拔翠竹,屹立长青。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井冈山精神中体现的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不失为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在当前,面对金钱物欲的诱惑,很多人没有了信仰,成了拜金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面对挫折和失败,很多人选择了退缩和轻生;面对五彩的世界,很多人明显感到盲目和孤独;面对各种刺激,很多人丧失了理智和良知;诸如此类。因此,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了。用红色资源中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人民,引领当代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道德价值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根据地人民不仅遭受敌人的频繁军事进攻,还遭受到经济上的严密封锁,可以说是异常艰难。刘显宜回忆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每人每天只有三分钱的伙食费,天天吃的是南瓜”,“在冬天我们没有被子盖,有时能搞到一条由两层布做成的‘夹被’算是不错了,即使这样的夹被,我在开始还没有,后来在打土豪时缴到了一些,经过党代表分配给我一条。冬天我们两个人合在一起睡,上面盖一条,下面垫一条,夹被里面塞进干稻草,有时实在太冷了,我们就起来烤火,烤暖了再睡。”[2]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井冈山军民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最终战胜了困难,度过了难关。王云霖回忆说:“由于条件差,东西又缺少,我们非常注意节约,一块普通的纱布,或者一块普通的绷带,我们都是洗了又用,用了又洗,从来舍不得轻易丢掉,直至最后完全不能用为止。”[3]红四军军长朱德身先士卒,脚穿着褴褛的草鞋,与战士们一道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成了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精神的时代印证。
  
  四、人本价值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革命斗争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汇聚群众力量,打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剿和围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坚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如毛泽东先后于1927年10月24日和1928年1月25日对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和“六项注意”,其目的就是使干部战士不要侵犯群众利益。朱德作为一军之长,尽管军务繁忙,但他也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疾苦,当他了解到老铁匠丁长根不仅没有穿的和盖的,而且还患有关节炎时,就把军部发给他的一条夹裤托人带给了老铁匠。第二,一切依靠群众,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立足点。如时年20岁的聂槐妆曾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五次为红军送盐,最后被敌人发现,英勇牺牲。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也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取得胜利的。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要求我党在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必须加以调查研究。毛泽东曾走遍整个罗霄山脉,并在1927年冬和1928年夏,先后在宁冈、永新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下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两篇系统的调查报告。正是坚持了群众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得以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后,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事关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因为“如果政府制度只代表利益集团的利益,只代表社会组织的利益,那么政府行为就只有局部的合法性,而不可能有普遍的合法性。”因此,邓小平用精辟的语言鲜明地提出了“人民利益标准”,并具体化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以此表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应答。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政理念,这既是对执政合法性问题的进一步回应,也是群众路线思想在新世纪的弘扬和创新。
  
  五、传承引导价值
  
  应当说,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革命精神的结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井冈山精神产生的思想渊源。可以说,井冈山精神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宝贵的思想文化精髓。同时,井冈山精神也在不断地从中国革命的烽火和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中获得新的滋养,逐步发展和延伸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兴国作风、长征精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井冈山精神又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演变为一系列具有当代气息的时代精神,主要有:邓小平于1985年12月25日在《发扬五种革命精神》一文中总结倡导的新时期应当弘扬的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江泽民在1993年提出的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64字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还有张家港精神,98抗洪精神,中国奥运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作者单位:1.井冈山学院
  2.井冈山精神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145.
  [2]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