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东航的股东大会更像一场必输的赌局,而幕后操控的“庄家”—国航,为了“搅局”东新恋则煞费苦心的修炼了三剑式。
第一剑:资本说话 先发制人
2007年11月9日,东航正式与新航、淡马锡(新航的母公司)签订协议,按照每股3.80港元的价格向东航集团、新航、淡马锡定向增发。 依照程序,东航要想“美梦成真”,必须通过股东大会投票。而东航为“避嫌”,没有参与投票表决的资格。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航等待这个时刻已久。因为早在2007年5月以来,国航的母公司中航集团就开始增持东航的H股股票,目前其对东航的持股比例已经高达12.07%,一跃成为其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国航深谙资本之道,它懂得利用手中的股票为自己赢得话语权,按照股东大会1/3反对票即流产的规则,国航显然占据了先发制人的主动权。”分析人士表示。
第二剑:心理战术 舆论攻势
在国航与东航的漫长的口水战中,国航的聪明善于抓住东航的“软肋”。
2007年12月中旬,市场上忽然出现了东航“贱卖论”。该论调认为,相比东航目前在H股6~7港元的股价,卖给新航3.8港元的价格太低。“这个论点恰恰迎合了东航散户和大部分香港机构持有者逐利的心理。”某位机构驻香港的分析师表示。 动“机构”以理,晓“散户”以情,国航此番攻势不费一兵一卒,却让市场上对东航怨声四起。
同时,国航还利用心理战术,巧妙的向市场暗示它具有“政策牌”。
“对于持有东航股票的投行和机构来说,我们看中的是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回报,而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与政府决策保持一致”。“我们私下分析,若没有政府默许,国航应该不敢贸然介入东航并购一事当中。”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此前国航曾经召集大家聚餐,并一再暗示它对东航出手势在必行。到2007年末国航董事长李家祥忽然任职民航总局代局长,局势忽然变得明朗。该基金经理表示:“现在是该站队的时候了!不但站队,还要站对。”
第三剑:无影方案 一剑封喉
这也就是被东航所诟病的“画饼充饥”,但国航的收获却远大于指责。
2007年12月19日,一个神秘的邮箱向全国主流媒体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爆料出一份《中航集团联合香港国泰航空入股东航的方案》。据悉,该方案其实就是国航在9月份联手国泰竞购东航,最终却“胎死腹中”的版本,它开出比新航每股3.80港元多出一港元的价格,如果再计算上东航定向发行给新航及淡马锡的18.85亿股,这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然而,国航似乎打定主意要再给市场一个意外。
2008年1月6日晚,中航集团在东航股东大会的前夕,再度发出一份重要声明,文中表示,拟建议由中航有限方面取代淡马锡及新航的角色;中航方面将按照每股H股不低于5.0港元的价格发行。“假设总股本不变,那么国航将比新航和淡马锡多付出近22亿港元。”分析人士表示,这是一份震撼力太强的方案,它给予了本已摇摇欲坠的“东新恋”致命的一击。
2008年1月8日股东大会现场,中航集团某高层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一切都只是开始而已。”
点评:从国航对东航重组的阻击上看似乎招式颇为精彩,两者对峙的背后实质是航空业“做大”和“做强”两种发展思路的分歧,“东新恋”破局后的航空业是否会面临高度垄断,将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难题。
(摘自:《中国经营报》2008年1月13日 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