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

2008-12-29 00:00:00康立娟
中国市场 2008年9期


  摘要:有效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着眼于新的实际,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不断探索新路径,切实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近几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环境必然改变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模式,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多样化的环境与多元化的观念中如何保持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价值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以育人为本,而育人的核心工作是价值观教育。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来展开。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只有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才能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带动其他方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当前由于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国内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一些学生意志衰退、思想空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产生种种疑虑和困惑,甚至到封建迷信或其他消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归根结底就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因此,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
  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央确定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能够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使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且不断光大。[1]。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三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和理论研究优势,努力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