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纽伦港”

2008-12-29 00:00:00迈克尔·埃利奥特
中国市场 2008年11期


  《时代》记者迈克尔•埃利奥特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英文名词:Nylonkong(纽伦港,即纽约+伦敦+香港)。他说,这个新名词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成功代号。而当你了解了“纽伦港”之后,你就能了解当今世界。
  
  银行家、商界领袖、政界人士、学者往往都是乐天派人群,他们每年都会前往瑞士的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这些掌握着权势的人也常常有众多乐观的理由,也有很多的事务安排令他们睁眼看群山—达沃斯的群山可谓优美—并且会发现更多的财富滚滚而来。
  今年1月23日开幕的年会有些不同。人们的思绪徘徊在谷地,而非山颠。一年以前,“次级”还未成为晚间新闻的播报词汇,大多数美国人很可能都以为“信誉嘎吱”(指英语中的credit crunch(信贷紧缩)一词)不过是种早餐麦片。不过现在我们都清楚多了。据有关报告称,美国去年12月的失业率飚升至5%—为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布什政府、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已开始忙不迭地找寻一套政治上可行的经济刺激方案。眼看美国经济衰退在即,这部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似乎最终气数已尽。
  后果可能有多严重呢?可能很多事情都将出岔子:美元的崩溃,或者随着房产价格的持续下跌,美国消费者信心将遭遇重创。不过从长远来看,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大好时机。根据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前景》报告,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稍低于2006年3.9%的水平。但是对于各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而言,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7.4%,连续5年创下了经济增长率超5%的纪录。这还不仅仅是人们预期当中的中国、印度所发生的情况;拜强劲的商品价格(及相对的和平环境)所赐,非洲各经济体也表现得比上一代人要好。
  那么这个世界又是如何达此怡人佳境的呢?我们发现了这一延续了一代人的全球经济增长中一个被人忽略的层面:纽约、伦敦、香港这三座因一种共享的经济文化而联结在一起的城市在何种程度上已然成为全球化的样板和对全球化的诠释。他们使得我们得以方便地进入现代中国—我们这个世纪的巨型婴儿。理解了这一城市网络—我们称其为“纽伦港”—你就理解了我们的时代。
  回到约30年前,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三个城市中的任何一个将来会重塑这个世界,使之变得更好。
  
  挑战和变化
  
  即便是在各自历史上最黯淡的时代,“纽伦港”也有着实现它们救赎的某种潜在的力量。它们都有深深植入它们市民心性的某种适应能力。它们都曾是制造业中心,而且都已成功地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产业上来,如纽约的工厂从东部的下城区转移到了美国阳光地带,香港数以千计的小企业从九龙转移到了珠三角在内的广东省。它们都是或者说曾经是大型港口。
  今天,这三座城市中只有香港仍然妆扮着繁忙港口的面孔,进出港口穿梭往来的船只离银行和商行的摩天大厦仅一步之遥。而相比之下,伦敦和纽约则幽雅地将那些花花绿绿的船只隐没于人们的视线之外,将其隐在河岸下游或者转至泽西海岸。因为滨水,使它们得以开放地从事贸易,进而从中获得了贸易所带来的打破陈规积俗、熟悉异域事物的一切革变性力量。
  各自作为港口的历史也使“纽伦港”在其他方面对世界保持开放。纽约当然历来就被视为一座移民城市—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华盛顿高地的多米尼加人以及构成纽约拼盘的其他几十个族裔。而伦敦也愈加如此。150年前几乎还不存在的香港一直以来也都是中国内地逃民的避风港。即便在中国大陆迎来经济繁荣的今天,香港依然有其吸引力。而且香港对其他亚洲人以及在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居住达数代人的华裔家庭也愈加有吸引力。例证之一就是从1996到2006年间,来自亚洲南部在港居住的人数跃升了43%。
  塑造纽约、伦敦、香港的国际贸易网络和人脉网络为它们的核心产业带来了便利。如果说19世纪是帝国的世纪、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金融的世纪。正是银行和投资公司、互助基金和投资人通过吸纳客户资金并将其在全球流动才构筑了全球经济今日所呈现的面貌。今天,由三座互联的城市构成的“纽伦港”推动着贸易和发展之轮。它们是诸如花旗、汇丰、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大银行的总部或重要的区域性总部的所在地;它们是雄心勃勃的诸多公司去寻求融资或者上市的地方。香港的股市总市值在10年时间里已跃升至1996年的4倍,香港从意欲在全球市场上融资的数百家中国公司的业务中获益尤甚。“纽伦港”的银行家和经纪人正续写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他们现在环行世界—伦敦如今每周有187班直飞纽约的航班,香港每周也有28班飞往纽约的航班—入住他们最喜爱的宾馆,在其最受宠的私人俱乐部用餐,这些“纽伦港”金融服务业的主事者们继承了700年前首拓资本主义疆界的意大利托斯卡纳钱商们的衣钵。
  伟大的城市当然不是仅仅指涉钱财和金融而已。它们还是人才和文化的优质聚宝盆。这就是它们能够吸引住本可以随心选择居住地的金融业界的男男女女的原因所在。这也是“纽伦港”需要小心的地方:不能宰了下金蛋的鹅。这些地方生活成本昂贵。根据国际人力资源资讯及顾问机构ECA的调查,香港高端公寓的租金在去年为全球最贵,纽约位居第三,伦敦位居第六。
  而生活成本的昂贵只是“纽伦港”面临的挑战之一。就纽约来说,高企的房价可能会把部分人群排挤出城,而正是那部分人群使得这座城市宜居可爱。、当伦敦本地人看到大量外国人涌入而使房价彪升时,他们有一天或许会猜疑地嘀咕这一新世界究竟会为他们提供什么。而对于香港来说,它倚靠中国的脊背致富。但香港只是一个690万人口的城市。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拥有1800万人口,而且中国大陆还有数十个其他蒸蒸日上的城市,各个都对跻身世界舞台雄心勃勃。香港必须持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使其和勃兴中的中国经济始终紧密相关。
  然而这些地方都是懂得如何应对挑战的地方。它们以前就经历过。1/4个世纪以前,纽约、伦敦、香港就被人斥为黄金时期早已逝去的城市,但是它们走了过来,达到了辉煌的高度。它们联合起来,也把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无缝体,把一条条集装箱船和数据流纳入了融资和传输之链,使得今天的全球经济成为一种可以改善数以亿计的无数人生存机会的现象。欢迎来到“纽伦港”及其打造的世界。(摘自: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2008年1月28日 编译:何乐)
  点评:纽约、伦敦和香港三座城市所共享的经济文化不仅成为体现全球化的典范,而且也解释了全球化的原因。这三座城市已构建了一个能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金融网,而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大陆顺利融入现代社会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