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工产业飞速发展,国民经济结构比重持续上升。随之不相称的是危化品事故仍然呈多发状态。关系着安全和化工产业发展的道路危险品运输的发展已成为关键。近几年,道路危险品运输虽然在规模、专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发展快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西方国家差距还很大。分析当前现状有助于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化工物流;危险品物流;道路危险品运输;化工产业;化工制造商
中图分类号:F51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国内危险品运输在水路、铁路、航空方面限制较多,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还不尽完善。因此危险化学品目前大部分经公路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和运输量逐年增长。据统计,近年我国每年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在2亿吨左右,其中剧毒氰化物就达几十万吨,易燃易爆油品类达1亿吨。事故数量和危害的不断上升,给危化品所经过地区的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威胁。其据公安部通报,仅去年第一季度,全国就发生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102起。由此,发展道路危险品运输已是关键。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4月至2001年11月,我国共发生危化品事故364起,其中运输事故126起,占危化品事故总数的34.6%。在运输事故中,危化品公路运输事故61起,占危化品运输事故总数的48%。
一、究其原因及其现状
(1)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够。目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中自产自运的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经营模式是造成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慢的原因之一。
(2)委托运输的化工企业一方面安全、环保意识不够。大部分企业只注重工厂区域的安全、环保。认为原料产品运输的全部风险由物流服务公司承担。因此,缺乏对运输的安全要求和标准。一定程度放任了危险品运输无证经营、无证运输、超载超限。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对危险品运输企业管理逐步加强,准入门坎提高,造成一定时间内市场需大于供。企业考虑到物流成本的控制,往往在安全控制和要求上妥协。
(3)危险品运输企业现代化水平还较低。大部分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诚信度不高。管理落后,人才缺乏,对于资质管理、质量安全体系、标准制订、维修保养、现场监管、安全技术培训和包装检验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及其实施还很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安全意识不够,技能欠缺。符合危险品运输、搬运装卸的装备专用化程度不高,装备技术状况整体较差;缺乏统一的能够保障安全的装备技术标准。包装落后,改装的槽罐车随处可见。
(4)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高。我国低物流成本的水路、铁路对危险品运输限制多,铁路运输运力严重不足,加大了高成本的道路危险品的运输量。危险品生产又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偏少,而需求分散,导致运输半径过大,其运输半径往往超过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再则我国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多,专业技术水平和运输设备条件参差不齐。加上运输网络不够健全,重复运输多。运输企业还大多采用人工物流操作,系统应用非常有限。2005年,据统计中国物流成本占GDP 16~20%,而同期欧洲为10%,美国为8.7%。而且,运输成本就占GDP的10.2%。
(5)多头管理,效能不足,监管不力。危险品物流行业同时受到公安、交通、质检、环保、卫生以及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各部门都制订了推动本行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管理部门多了使企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6)有关道路危险品运输的法律法规多、不健全、不成系统。危险品运输是整个道路货物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要遵守道路货物运输共同的规章外,还要遵守许多特殊规定以及相关法律。危险品物流企业需要遵照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已及行业标准多且不成体系,很难完全获得并知晓。
(7)信息技术落后。无线射频技术(RFID)、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物流技术在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应用还很有限。目前仅上海,江浙地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已强制应用GPS系统。
二、针对我国目前道路危险品运输的现状的发展对策:
(1)建立统一、规范、针对性强的危险品道路运输行业标准。如在欧洲,道路运输危险品主要遵
照《欧洲的国际危险货物承运欧周协定》(ADR)。该协定主要分为分为八个部分,约定了协定一般条款、危险品分类、危险品名录、包装规定、委托程序、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及检验测试要求、承运及装卸规定、运输车辆及操作程序的规定。非常系统化,标准化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及约束力。
(2)明确各行政部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