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家大剧院对很多北京居民而言,这个建筑不过是一枚砸进一锅沸水里的蛋。
国家大剧院浮在水面上,散发着冷光,犹如明珠,或者升起的太阳。至少这是它的法国建筑师希望创造的印象。
北京居民却对这座建筑又爱又恨。
这座造价3.6亿美元的、奇特的钛玻璃建筑比纽约林肯中心或华盛顿的肯尼迪中心都要大,要向全世界高喊着既是政治之都又是文化之都的北京来了。但对这里的很多人而言,这个中心不过是一枚砸进一锅沸水里的蛋。
事实上,这座建筑已经获得“巨蛋”的称号。在中文里,“蛋”可不是什么讨喜的称号,让人想起诸如“坏蛋”、“笨蛋”等轻慢的词。
巨蛋位于池中,是向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理念的致敬。但许多传统主义者认为这个现代设计破坏了北京的风水,因此也就破坏了国家的风水。
现在,21世纪的北京已经变成世界上一些最为大胆创新的建筑的展示橱。荷兰建筑师库哈斯(Rem Koolhaas)造价6亿美元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就像一个大摇大摆地走动的巨大机器人,北京老百姓姓之为巨大的裤腿。而瑞士公司Herzog & de Meuron则设计了“鸟巢”。
这些确实很惊人,但批评者抱怨说这些新建筑就像是时装模特荒谬的装备:看上去有趣,但你不会在现实生活中穿戴。清华大学建筑教授彭培根表示,这些欧洲建筑师在中国做他们在国内不敢做的事,把中国当作试验场地。他认为位于水池中央的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意味着进出口在地下,在紧急情况下难以疏散人流。
大剧院的豪华展现了中国现任领袖接受西方文化(至少是高级文化)的程度。事实上,在它开张的头六个星期,大剧院接待了女高音卡娜娃(Kiri te Kanawa),男高音卡雷拉斯(Jose Carreras)、指挥家马祖尔(Kurt Masur)和小泽征尔(Seiji Ozawa),以及基洛夫芭蕾舞团(The Kirov Ballet)。中国希望通过提供场地,它的表演者将在西方表演艺术方面提高到世界级的水平。
当然,西方文化可不便宜。国际表演者的票价和西方差不多。在这个很多人还在为贫富差距日增而愤恨的国家,这个艺术中心更像是不快的源头。
有幸和班级一起参观大剧院的16岁学生曾环表示,票太贵了,在正常情况下家里人绝无机会来这个地方看。
中国新年期间,数以百计的来自中国农村的游客在入口附近转悠,但无法通过检票处。一位女发言人表示,人们很快就可以以较低的票价参观这座建筑。
(摘自:《洛杉矶时报》2008年3月24日 编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