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时间的老人

2008-12-29 00:00:00刘冠龙
中国市场 2008年21期


  在赵成元眼里,唯有对钟表的热爱才能将历史的沉淀收藏;唯有诚信才能将这些古董钟表永恒的华丽延续……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走入位于北京古玩城的一家古董钟表店,店内数百座布满沧桑的古董钟表正静静地摆放着。店主是一位“收藏时间”的老人,他就是京城首屈一指的钟表世家第四代传人赵成元,一个有着不平凡收藏人生的老者。
  
  祖辈四代修表匠
  
  “每次看着这些古董钟表,我的心都会特别沉静。”赵成元说。赵成元老人今年72岁了,体态微丰的他看上去神色安祥,眉目中透着一股历经世事的睿智。北京古玩城内有着属于他的两间古董钟表店,走进其中一间,四壁挂满了形式各样的各国古老挂钟,地上摆的是高达2米的落地钟,柜台里展示的则是小巧玲珑的怀表和手表,恍若一家小型的钟表博物馆。
  “我生长在钟表世家,祖辈四代玩表,加上藏在家里的钟表已有1000多座了。”赵老告诉记者,他的祖上是满族人,是满族中地位较为显赫的镶黄旗的后裔。他的曾祖父是当时朝廷“造办处”的钟表匠,每年冬夏两次进宫,为皇室修理钟表,虽活计不多,但俸禄优厚,过的是提笼架鸟的悠闲生活。到了爷爷、父亲那一辈,靠着代代相传的手艺,赵家在京城曾连开过两家钟表修理店。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趴在爷爷的修理台上,看着爷爷摆弄那些钟表的小零件。大概是一种遗传基因的缘故吧,我从小就对修表有一种热情,后又进入了亨得利钟表店工作,成为了一名年轻的修表师傅。”赵老告诉记者。
  到退休后,赵老便在北京古玩城经营起了钟表店,当时是1993年年初,创业条件十分艰苦,“我当时就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行。”就这样,赵老在一间8平方米的铁皮房里,开始了他的古董钟表买卖。时至今日,古玩城的经营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管理人员几次三番地找到赵老先生,想让他把店铺搬到门脸位置相对较好的地方经营,可赵老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的店铺位置就是再偏僻,也照样不愁没生意做!”
  
  为人做事“信”为本
  
  赵老在经营自己古玩城的古董钟表店铺前,为国家工作了整整36年,在这36年中除了自己在修表技术上的精湛之外,更让老人引以为豪的便是自己始终坚持的一个“信”字。“中国自古就讲究为人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信者,人言也。为人真实可靠。”赵老待人接物向来谦逊和蔼,从不会自夸什么,在为人做事上更是以“信”为本。
  时间追溯到1974年,当时正好有个日本精工表的技术座谈会,中方要派先进代表前去参加,当时商业部的领导几经讨论,认为不论从业务上还是在为人上,赵成元都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于是决定派遣他前去参加。赵老得知自己有了这样的机会十分兴奋,可不料在购买飞机票上出了问题。要知道,在当时能坐飞机出行的至少也得是部长级的干部,负责卖票的同志说死也不卖给赵老,要求至少是区长以上的干部为其开出介绍信。最后是北京西城区区长经过调查和了解后为赵老进行了特批,开出了介绍信,赵老这才购买到了飞机票。
  赵老谦虚地说:“我出身不好,又不是党员,当时领导能这样器重我,除了我技术上没话说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觉得我有诚信、可靠。”
  正和赵老攀谈间,店里来了客人,问道:“这钟是老的吗?”“老的。”赵老答道。
  “走吗?”“走。”
  “走得准吗?”“不准。”
  听到这儿很多人可能都要问了,谁做生意这样做啊?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买卖吗。可是赵老却说这不但不是在砸自己的买卖,而且这还正是他买卖的“招牌”。
  赵老告诉记者:“我做不到的绝对不会许诺,同样,只要是我说了的就一定能做到。就拿这些个钟表来讲吧,毕竟是老的了,走的一分不差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说差个2、3分钟我肯定是能做到的!很多卖钟表的都告诉客人这钟走得准着呢,其实有些懂的客人一听也就都明白了。”
  在赵老看来,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经商之本,这是做好生意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我的店铺装修是最简单的,位置也不好,可就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回头客,我现在管他们叫我的‘粉丝’。”赵老几分得意地笑道。
  在北京古玩城里,赵老的店铺已经连续几年被评为 “守信商户”了。这个荣耀的背后藏着的是这个钟表世家传承下来的世代理念——诚信。
  
  经营和收藏“秘笈”
  
  赵老介绍:“祖上传下来的钟表占了我藏品中的一部分。其余的有我自己早期从民间搜集来的。现在则有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五六十个民间手艺人在给我搜集老古董钟表。”
  赵老还从现实生活出发,把藏品的实用性巧妙地发挥到了极致。古董钟表具备较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一种装饰家居提高生活品位的象征。但自古有“送钟(终)”“买钟(终)”之说,赵老便琢磨出一种方法:给贵重古董钟表配上一幅折扇,即“善始善终”。这一新颖的方法受到了众多藏友的推崇。
  第一次来赵老这里买古董钟表的客人,不论其懂行与否赵老说都绝对不会像有的商家一样“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能因为一单生意毁了自己的信誉”。古董钟表不是生活必需品或者是基本消耗品,买了还要再买。它是收藏品,它是奢侈品。这生意靠的就是“回头客”。这些客人在赵老的店里不仅仅是为买卖一座钟、一块表,更重要的是为寻找那一份可贵的“亲切感”与“熟悉感”。而这一切都基于对钟表的热爱,对彼此的信任。“很多朋友到我这儿看上喜欢的钟表,可是一摸兜儿,带的钱不够,我也都让他们先把钟表抱走了。最多的一次别人欠我的钱有24万元!”赵老告诉记者。
  鉴于赵老在钟表收藏界的权威性,很多藏有古董钟表的人都愿意把“宝贝”送到他这儿来买卖。一次一位山西商人在民间找到了一个老古董钟表,送到北京来时因舍不得打车费便辗转坐了几次公交车,赵老安排其免费吃住了两天,走时还塞给他打车的费用。这让那位山西商人非常感动,毕竟现在像这么有人情味的老板太少了。
  良好的口碑让赵老的生意越做越好,但除了这一点,赵老的钟表生意之所以越做越好,还是因为他有一个“杀手锏”——对自己卖出去的古董钟表进行终身保修。不论何时也不论何地,只要是从赵老店里买走的钟表出现了任何问题,他都自费上门进行维修。现在赵老年岁大了,不能亲历亲为了,他就派他的儿子给人上门服务。有一次,一位日本客人把从赵老这里买到的钟放在了自家的庭院里,不料被强风刮倒了,摔掉了一个小零件,却怎么也装不回去了。赵老得知后立刻派儿子前往日本,到这位日本客人家里给人上门维修,而一切的费用都由赵老自个承担。这让日本客人万分地感动和佩服。
  
  儿子眼中的父亲
  
  比起父亲赵成元,儿子赵立松更像是一个“商人”。“自从父亲上了年岁后,我便开始接管店里大大小小的事宜。”赵立松说。从最初的进货到最后的售后服务,赵立松都帮父亲打理着。如今在北京古玩城的四楼,他也开起了自己的古董钟表 “分店”。
  提起父亲,赵立松的言语中充满了敬佩之意。他总结赵老对钟表的感情那就是一个“爱”字!直到现在,每每客人从店里买走钟表的时候,赵老都深深地给客人鞠上一躬,并说道:“拜托您,让它再活80年。”
  赵立松说他的父亲是个勤奋、敬业的人,并且善于学习也善于抓住机遇。“我父亲今年已经72岁了,可他现在还在修钟、修表,这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了。他就不愿意看到有不好的、坏了的钟表,只要是今天能修的就绝不拖到明天去,这一点我就不如我父亲。”儿子赵立松笑着说,“他现在每天不光去二楼的店,而且每天必须到我四楼的店来转一转,看一看,要不他心里不踏实。”
  “我父亲首先是古钟表界的专家,其次他也是个古钟表的收藏家。”赵立松在形容父亲时这样说道,“现在我父亲的心态很好,他很满意现在的状况,生意也好,生活也好。因为老人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可以把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到最好,现在他做到了,只要保持下去就好。”
  在现在这个商贸业发达的时代里,有许多商人总是急功近利,尔虞我诈。但是,就在同一片蓝天下,在这个北京古玩城里,有这样一位“时间老人”,他用“爱”守着一屋子的古董钟表,让它们远离喧嚣,远离繁杂。
  (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