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游戏;孤僻;心理辅导
孤僻的孩子,往往封闭自己的心灵世界,喜欢独来独往,不想与他人交往、交流,情绪上经常郁郁寡欢,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目前在校小学生中虽然只有一小部分孩子存在这种不良的个性倾向,但如不及时引导、矫正,将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个案资料
冬冬,六岁多入学。当别的小朋友已顺利地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期,愉快地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时,冬冬还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上课时懒洋洋地趴在桌上,精神游离于课堂之外;在校园里独来独往,见到老师、同学从不打招呼;在班级里没有朋友、伙伴,对周围的人和事很冷漠。第一学期的秋季趣味运动会,他什么项目也不参加。到运动会那天,他一直跟老师闹着要回家,觉得同学们喊加油的声音太吵。当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学校的艺术特色辅导班时,他把妈妈给他报的项目单藏起来,明确表示他不参加。到期中学科检测时,除了数学,其他科目均不及格。
像冬冬这样一个整天处于孤独状态的孩子,他入学前的心理发展档案中的测试却是另一种情况:在动作技能、学习方式方面发展良好,入学准备测试总分在班级也属于良好,只是在一般知识、语言、情绪与社会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情况让我对他的转变充满了信心。我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他来自一个物质生活非常优越的家庭,家里二楼左侧属于他自己的小天地就有八十多平方米,保姆为他打理一切事情,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可现在的家并不是他原来的家,爸爸妈妈离婚后很快又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冬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现在的爸爸整天忙于工作,妈妈也有自己的生活圈。作为家长,他们也很想把孩子的状态调整好,却因为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的关注不多。
二、个案问题分析
综合上面的各种情况,冬冬的性格孤僻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家庭的变动导致心灵创伤。父母的离异、新的家庭环境给小孩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2、家庭的教养方式。冬冬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式生活,这样就弱化了小孩的能力,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接触外界、体验生活的机会。
3、对学校新环境的不适应。冬冬作为一年级的新生,面临新的环境时对周围的排斥与不信任,使他对学校的教育不能作出积极的反应。
4、性格脆弱、内敛、敏感,怕受伤害。有一次被老师批评了,躲在洗手间哭了很久,但出来时又装出一副没事、冷漠的样子。这样孩子由于怕受到更多的打击,会对周围采取回避的态度,形成孤僻的个性。
三、对策与实施措施
第一学期前半期的时间里,在对冬冬作进一步观察了解的同时,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多关注、少批评,让他尽快融入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刚入学的孩子,情绪、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还不明朗,处于适应、调整的时期。冬冬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所以首先要稳住他的情绪,让他有安全感。尽管他各方面表现都很不理想,但我作为班主任,与各科老师及时沟通、介绍了冬冬的特殊情况,让所有的老师都来关心他:课堂上多关注,遇到问题少批评,多鼓励,给孩子创造一个亲切友好的教育环境。
2、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离异家庭的家长需要在孩子身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当我把冬冬在校出现的一些状况告诉他妈妈时,她也很着急。在经过沟通后,家长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要求:(1)每天抽出至少一个小时与小孩交流;(2)帮助小孩与年纪相仿的小朋友交朋友;(3)全家人至少每周和孩子一起举行一次家庭活动。
3、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我把冬冬学前测试的报告单拿给他看,并告诉他自己的发展优势。他听了后开心地笑了。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适当地给他提供表现机会,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
4、以游戏为突破口,加强辅导。一段时间后,冬冬已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的节奏,和周围的同学能友好相处。课堂上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参与意识。和以前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冬冬虽然有改变,但他还是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忘记带文具时,从不肯主动向别人借。情绪方面仍旧很消极,没有儿童身上所体现出的天真快乐。他在学习方面的聪明才智没有发挥出来,只是勉强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家长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他的文化课学习方面,而在交往等其他方面根本无暇顾及。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文化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VQP33TDOtmklFvhfO3G5V2/At7L6TzN2jhQRVR0Gv1w=怎样激发冬冬身上的潜力,使他在感受到童年生活快乐的同时又能在各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呢?后期的计划我打算以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为突破口,让冬冬和一部分参与意识较弱的学生的童真和天赋得到释放和发展。
(1)课堂游戏,促进交流。一年级的学习活动中,有很多活泼的游戏。每到这个环节时,冬冬的精神状态就要好一些。在班上,我有意识地在他比较擅长的方面让他多表现,他思维敏捷,这使他在计算小游戏中表现突出,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连续的成功体验使他开始关注并主动参与课堂的活动。在同桌合作、用七巧板拼图案的活动中,他终于开口与同桌交流想法。接下来班会课的两人拍手背儿歌、数学课上同桌互考的互动活动,冬冬都比较喜欢,完成得很好。慢慢地,他变了,从只关注好玩的游戏到开始和周围同学交流,他有了自发的主动性,学习变成了孩子的一种追求而不是压力。
(2)课间游戏,促进交往。课间游戏大多是自由组合的。这样,在同学们开始玩时,冬冬又被独立出来。在我的鼓励下,几个同学主动邀请他一起玩,但被敏感的他拒绝了。于是我就先和他一起玩他最喜欢的项目,在赢了我几次后他很开心,我就介绍其他同学和他比试,聪明的他经常获胜。我在班上及时表扬了他出色的灵敏性,课后同学们纷纷找他比试,他很得意。后来当我放手的时候,课间会经常看到他和几个同学开心地玩游戏,冬冬终于拥有自己的伙伴了。由于课间他的心情得到了尽情地放松,课堂上他的专注力也越来越好。
(3)深入家庭,扩大影响。去年的12月28日是冬冬七岁生日,正好是周末。我和他妈妈商量后,决定让他请部分同学到家里参加生日会,拉近他和同学的关系。在我的帮助下,那天晚上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踩气球”、“猜家乡”等游戏,让他非常开心。家长说,好久没看到小孩这么开心快乐,以后也要多给他创造这样的机会。
(4)团体活动,增强集体意识。学校上午的第一节课后有30分钟的活动时间,对于孩子,这是非常宝贵的活动时间。为了保证像冬冬这样的孩子的积极参与,我把全班分成四个游戏小组,由组长负责,每个小组每天一起玩游戏,要求组内全员参加,游戏要有创意、有意义,游戏活动纳入班级小组评比中。在这种小团队的游戏活动中,冬冬不但渐渐投入进去,而且也培养起了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周五有时会举行小组间的比赛活动,性格内敛的他也会为了小组的胜利而努力。
游戏对于冬冬的性格情绪方面的转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种看似无目的的活动,却给孩子愉快的体验和回忆,所以容易为孩子所接纳。这种形式,改善了冬冬成长道路上的性格误区,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就更有效了。
5、增强家校教育合力,建立家校回访卡。回访卡上面有老师的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项目,每周由家长总结一次,进步的评价占总评的70%以上则可以获奖励一次。这些奖励的次数直接影响到冬冬的周末零花钱的发放。现在冬冬的零花钱要靠自己去努力,而不像以前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
6、强化同伴作用,改善周围环境。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冬冬的座位直接调到第一排,他的同桌是班上一位很优秀的学生,细致热心,很善于和别人沟通。在同桌合作、交流时总是很耐心地引导、帮助冬冬。
7、加强文化课的辅导,强化自信心。学习是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在冬冬的性格情绪好转时就要趁热打铁,我联系了我们班的各个老师分别给他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学业成绩的提高让冬冬有了成功的感觉,他越来越有勇气了。第二学期的口算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期末,除了一门功课,其他全是A。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努力,忧郁孤独的冬冬现在像变了一个人。班级表现典型事例:早读声音响亮,会用手指指着正在读的文字专心读书;课间已拥有几个玩得默契的好朋友;经常主动为班级打扫卫生;广播操时动作认真、有力,显示出一个儿童所具有的朝气。家长的评价:冬冬现在乐观、开朗多了,还经常会给自己提出以后的奋斗目标。其他科任老师的评价:冬冬进步特别大,会学习了,也懂得约束、管理自己了。
冬冬的转变已经出现很好的势头,但一个特殊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以后所面临的情况要比一般小孩多一些。作为家长和老师,以后还要密切关注小孩的情绪变化,对他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品德、意志的培养。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小孩的动向,也要关注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及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暑假里家长接受了“让他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建议,给他报名参加了近一个月的少儿军训,离开家和很多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锻炼。期望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冬冬能成为一个阳光、开朗的少年,拥有美好的明天。
编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