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的奥运视角

2008-12-29 00:00:00姚冬琴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33期


  
  “洋记者”人数“超过过去100年来华的总和”
  
  2008年8月份,在北京是属于奥运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假如你去北京的后海或三里屯逛逛,仅空气中弥漫的奇异香水味,就足以让你感受到来自异国的气息。
  奥运的北京,“热闹”而有序。彬彬有理的中国人,将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反而是那些披着花花绿绿的旗帜、装扮怪异的外国人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奥运,不仅是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据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加上教练员、裁判员、官员、新闻记者等,总人数达到7万人,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旅游者应超过100万人。
  对于奥运会而言,除了运动员,最忙碌的恐怕要属各类媒体的记者们了。他们或奔走于各个赛场、新闻发布会,或出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他们喜欢用并不娴熟的中文,跟北京的人们“问东问西”。
  他们每天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发往世界各地,向全世界报道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同时,也向全世界介绍着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东方国度。
  国际奥委会历史上第一个市场总监麦克尔·佩恩在最新完成的专著《奥林匹克大逆转》中写道:在整个北京奥运会举行的17天里,访问中国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