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晚会

2008-12-28 04:28
青岛画报 2008年3期
关键词:晚会

贺 坤

中国人需要晚会,就像俄罗斯人需要歌剧一般,缺了它生活就如同忘了搁盐的菜肴,平淡乏味。晚会对于国人又如同北方人对待酒杯,唯在喧哗和酩酊中方能彰显出一片祥和与美好的氛围。晚会在潜移默化中被破了相、定了格,已升级为习惯性动作。

中国晚会的几种表情

晚会=节庆

曾记否1983年的除夕之夜,新鲜,热闹的第届春节联欢晚会使得万人空巷。第一次电视直播。第次电话点唱,包含相声,评书,小品,歌曲等众多节目的四个小时的大型文艺演出,使得当时娱乐贫乏的人们集体亢奋。当时电话尚未普及,而直播间里四音B热线电话铃声却是此起彼伏,工作人员甚至担心电话线路过热会引发火灾,在电话旁边准备了灭火器严阵以待。

由此,春晚成了中國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同时也奠定了“晚会”这种节目形式的现代地位,中国的电视娱乐步入了“晚会时代”。

如同一首无名诗中所写:香槟。白葡萄/愉快地在杯中荡着光/伦巴迪斯科/抖擞着青春的活力/这里似乎尽是它们的天下?/不!不——切不过是点缀/静听——我们,我们的晚会/在唱着团圆的歌/编织幸福的网。观众本位,重参与性。娱乐性是当时晚会的特色和成功之处。而“晚会这种形式也开始在大众中普及开来,扮演起了节庆盛宴的角色。

B0,90年代人们自发举办的晚会众多,大家唱歌跳舞好不自在。无论是新年晚会、中秋晚会还是单位联欢晚会,形式都不拘一格,唯开心乐活是求。在教室里往往用书桌一围就是一个现成的场子,人们品着瓜果梨枣,表演着说学逗唱,从交谊舞跳到霹雳舞、迪斯科,各秀才艺,其乐融融。

晚会与“走穴”

电视歌舞晚会自90年代末开始盛行,在市场化大潮的涌动中,或做了改版或应运而生。它们独立潮头,用商业化的模式到各地“走穴”,用明星的劲歌热舞吸引了老百姓的视线,淘尽了广告商的口袋。

孟欣和她的“同一首歌”一年策划演出四五十场,如果以每场演出500万元计,40场就是两个亿。这个品牌通过这样的努力所创造的这样的效益,令人惊叹。

创办于2000年1月的《同一首歌》,2004年正式改版,组委会首次采用冠名权拍卖的方式,从以前纯栏目的运作机制转变为现在更市场化的操作模式。当时的拍卖价格在300万元人民币左右。如今地方申办一场《同一首歌》晚会至少需要680万元人民币,其总广告收入在6000万人民币左右。

政府搭台,企业买单,“同一首歌”唱戏的模式应运而生。一方面,这种在上世纪8C年代形成的”团体操式的拼盘走穴一直受到人们欢迎;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看中了“同一首歌”的品牌,因为它不仅是央视的招牌栏目,而且深受观众喜爱,很多地方政府为了通过这个节目在央视的平台上宣传自己,纷纷向它伸出橄榄枝。

同时,其他大型歌会纷纷崛起,旨在宣扬中华一家亲的《中华情》于2003年12月创办;《欢乐中国行》于2004年创办;《倾国倾城》于2007年创办,它们和《同一首歌》形成鼎立天下的局面。

谁都能办一台晚会

除夕之夜,春晚几多?有从央视到各地方台的综合类晚会;有贺岁的歌舞晚会,戏曲晚会,话剧晚会等。春晚的眩目,引发了各地方台纷纷跟风和抢滩。而这股晚会之风不仅吹遍了荧屏,也吹遍了大城小镇。

从中央台的“感动中国”,到青岛的“感动青岛”,再到即墨的“感动即墨”……各种噱头的晚会数不胜数。人们似乎形成了“无事不晚会”的习惯。从某个学校迎接新生,到某个节庆开幕,再到某个区市的颁奖典礼或慈善募捐,不惜人力物力办台像模像样的晚会,已经上升到了“面子”的高度。

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众多晚会大都形式雷同缺乏新意。小范围内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足以娱乐大众营造氛围,但若不管地方规模太小和经济实力强弱,都不惜巨金请明星助阵,就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散尽钱财不说,也毫无效益可言。

中国式晚会自有它的风范:政府搭台,企业掏钱,打着娱乐大众的大旗,却带着实实在在的政治和官方色彩。这种风范决定了群众多是被动接受,就算参与也只浮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因此对晚会越来越多的恶评也再所难免。

寻找下一场晚会

有人说,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将是人们期待中的最盛大的一场晚会。人们对奥运会开幕式上怎样的点火方式;什么样的节目创意的猜测热情,远远胜于每年对春晚的关注,只希望如此千载难逢的展示机会不要像春晚那般,之前过分炒作和期望,之后便陷入口水之战。

北京2008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有言,奥运会开幕式要注意避免央视春节晚会的路径依赖,跳不出过去成就和经验的圈子……如果不能使中国人自己满意,又怎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打动外国人?怎能真正体现出我国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及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向上呢?有网友网上疾呼: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千万别把奥运会开幕式办成央视版的春晚!

不仅这场最盛大的晚会要摆脱模式化和惯性思维,其他小规模的晚会也都遭遇着创办瓶颈问题,生存还是死亡?变还是不变?

其实,只要把晚会的真实用意搞清楚了,一切都将迎刃而解。要乐活?即使是几张圆桌几把椅子,只要不扭捏不做作不煽情别让形式压过了内容,大家也

样能乐开怀。要气氛?全场的互动远比提前录好的干巴巴喝彩声更要精彩。要人缘?那就真正打开门办春晚。春晚有过邀请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帮忙研究节目编排的先例,即便不这样,也可以邀请意见领袖担当评委删选节目。

最资深的春晚导演黄一鹤一语中的:“春晚的本质是人心的碰撞和交流,离开这一点,不管你怎么包装,不管你请多少明星太腕都没用。”

国外庆典大观

国内一成不变的晚会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不禁怀疑除了晚会真的就没有别的方式表达喜庆之情了吗?

对比国外,才会发现其实庆祝活动也可以搞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享誉世界的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其传统将近百年,借助电台、电视传播也有50多年了,50多年来奥地利人在同一个地点——维也纳金色大厅,同一时间——元旦上午,由同一乐队——爱乐乐队,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乐曲。除了每年更换一位指挥——类似春节晚会总导演轮流坐庄之外,演奏的最后个曲目是永不更改的,就是那首醉人的《蓝色多瑙河》。除了音乐的永恒魅力,它的成功还在于其内涵远远重于形式。

加利福尼亚州有玫瑰花会,这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新年庆典。五六十辆完全用鲜花、特别是用玫瑰花扎成的彩车徐徐而行,长达数英里,车上还有用鲜花做的各种模型。这不仅吸引了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拥街头,而且还吸引上百万的电视观众。

伦敦新年游行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已经发展成国际性的游行庆典盛事。代表东西方20多个国家的百余个表演团体参加,他们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装扮和主题来展现文化欢庆新年。全球2亿多名观众通过卫星电视

直播同步观赏伦敦新年游行的盛况。

日本的每年一届的红白歌会有“日本人的春晚”之称,是一场代表日本最高水准的歌唱晚会。参赛者都是从当年日本歌坛中选拔出来的最有实力,人气旺,人品好并受到广大歌迷喜爱的歌手。这些歌手按性别分成两队,女性为红队,男性为白队。“红白歌大赛”实际上就是场以比赛为形式的庆祝晚会。

另外,国外的圣诞狂欢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参加小范围的音乐PARTY,可以组织化妆舞会,可以是欢乐的家庭聚会,也可以去滑雪、郊游。它更注重个体的自主性,而不是全民在同一个时间做同一件事情。

谁动了我的“春晚”?

央视春晚作为晚会类节目的领头羊,曾经饱受美誉,如今备受质疑,还有多少人在看春晚?是谁撼动了春晚至高无上的地位?

春晚之变

央视春晚有力量,这力量比铁还硬比钢还强!80年代费翔的大波浪头引领了时尚潮流,90年代赵丽蓉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活宝;21世纪全国13亿人都在说着由赵本山炮制的流行语。“春晚”如此的超能量不禁让人神往,这也注定了“春晚”任务重责任大的调子,偏好重大意义的大题材。

2008年春晚,黄圣依的一头明艳粉色秀发打破了春晚没人敢带彩妆假发登场的记录,可见春晚是多么的中规中矩。那么25年来,春晚都历经了哪些成长与变化呢?

春晚一开始的发展充满着欣悦与惊喜。1983年第一届春晚,开创我国电视演出史上的第一次现场直播以及最早的与观众互动的电视手段。1984年首度邀请港台艺人加入舂晚的演出阵容,张明敏首《我的中国心》感动了大江南北,陈佩斯开创了电视小品的模式。很多相声”、品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口口相传的段子。

1986年随着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春晚逐渐走向成熟,毛阿敏、毛宁等众明星通过春晚一夜走红,并且更多的港台明星开始坐镇。1991年主持人赵忠祥和倪萍开始了他们“称霸”春晚近十年的历程。

1995年可以看做是现代春晚的开始,一是大量的唱片歌手被邀请进入春晚,二是“串烧歌”的出现。1 996年人们记住了“豆包”潘长江。人民和那英、王菲一起“相约98”。

2000年以后,春晚更加注重舞台的华丽,眩目的声光特效,却难得一两个精彩的节目,美誉度连年下降。今年春晚采用了100多平米的大屏幕与舞台互动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可节目质量却颇受非议。最让观众期待的赵本山的小品《火炬手》仍然沒有走出“白云”“黑土”的圈子,作品笑料不少、创新不多,结尾也没有幽默感。

春晚赚了多少?

2005年是春晚历史上意义非常重大的一年,开始了商业化演变,开创了春晚“一字千金”的时代。

2005年2月8日春晚开始前10秒报时广告价格480万元人民币起,零点前10秒报时广告价格680万元人民币起。

2006年春晚广告主要有四种形式。报时广告966万。央视春晚在20时和零时分别有时段报时,广告的起价分别为539万元与966万元。贺电广告:1000万。在春晚进行当中,主持人会以刚刚收到贺电的形式告诉观众某某单位给观众拜年、祝愿新年快乐,这是赠送给投放额度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字幕广告500万。春晚结束之际,电视上会出现一些央视的鸣谢单位,而这些单位就是投放央视广告额超过500万元或购得晚会片尾鸣谢字幕的企业。冠名广告:4508万。2006年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独家冠名,被一企业以4508万元夺取。

2007年有网友猜测四个小时的春晚广告总收入有望超过5亿元人民币。而央视在承认广告价格标准的同时,却否认了这个数字。2008春晚更广开财源,一条企业祝福就标价数百万元,而春晚的插播广告,游飞字幕更是往日价格的2倍以上。

除了硬广告,露脸和读贺电已经约定俗成了。今年在语言类节目中,当演员抖开“包袱”引出一串笑声后,电视画面非常适时地切入台下某位观众的笑脸,其中一个太胡子的男人连续出现了四次之多,他不是别人正是某广告大户的老总,注意到《公交协奏曲》的冯巩手中的银行卡了吗?那可是春晚的植入式广告。

春晚的“死穴”

春晚年年办,年年难,导演们费尽了心思要出新出彩,观众却忍无可忍地要挑刺和批评,导演和观众之间到底隔了些什么?一直困扰春晚的都有哪些“死穴呢?

首先是春晚的“高大全”。

春晚之夜,全国瞩目,于是乎要老少皆宜,南北兼顾,要反映社会热点,构建和谐社会,这么多大帽子下的春晚如何能轻松得起来呢?结果是实现了高大全,办成了大杂烩,年轻人没看够偶像,老年人没过够戏瘾,小品老掉了牙,相声不见了踪影,来个杂技表演还是提前录播的。在众生娱乐的大时代,还板起面孔办春晚,未免有点落伍之嫌。

2008年央视除春晚外,在同一时间播出了歌舞晚会和戏曲晚会专场,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和弥补,虽然分流了春晚的收视率,但的确满足了特定人群的娱乐需求。

其次是春晚之“假”。

今年春晚章子怡身着裹胸粉色纱裙,气质非凡,超大的裙摆散开在舞台上,大气而华美,和歌曲《天女散花》很是搭配,但她连最简单的歌词都没能记熟,最明显的一次是音乐播到“吉祥”时,她却张大嘴预备唱“花”,假唱的痕迹太过明显,让人哭笑不得。

春晚的“假”是惯例,并有诸多振振有词的理由,例如保证完美,调节气氛,对观众负责……但当观众坐在电视机旁,想着演员们在台上装腔作势,对着口型,扭曲着面孔,赢来虚假的喝彩和掌声,会不会感觉很可笑、很反胃?

既然什么都是假的,那何必还“现场直播”?不如都提前录好了。待年三十晚上一放了事,且主持人,明星工作人员们还都能回家过个团圆年。那般劳心费力有意义吗?

另外,商业化虽然增加春晚的制作成本,但过了,就有节目质量掺水的嫌疑。

春晚还能红多久?

25年的春晚,25载春秋,春晚陪伴着我们送走了每一个除夕之夜,人们由一开始的盼春晚到现在的骂春晚,但一直都在看春晚。春晚已经从一台晚会上升到了一种习俗。

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布:约有1亿多户家庭收看了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占所监测市场总家庭户的718%。央视市场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收看电视的家庭中,有96.5%的家庭收看了央视的春晚。虽然看似春晚的收视率还是片大好,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

地方春晚的抢滩直击它的垄断生。

2008鼠年的春节晚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湖南电视台《爱心大融冰·我们一起过年》赈灾春晚安排在腊月廿九,辽宁卫视在大年三十中午播出了有地方特色的春节晚会,东方卫视春晚在除夕夜19:35播出,直接向央视春晚叫板。大年初晚上,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北京新春大联欢》,更是吸引了不少观众。虽然从播出时间上来看,大部分电视台小心翼翼地躲开除夕夜这个黄金时段,但地方台春晚来势汹汹,这是明摆着的。

这边抢得热闹,那边也争得激烈。

年关将近时,一股“抵制春晚”的潮流从网下走到了网上,这次是由5名学者带头发起的——众人网执行总编裴钰在其博客上发表了《新春节文化宣言》,声称抵制春晚陋习。文章指出,“当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电视文明的话语垄断工具开始‘改造春节之后,过年就变成了看电视,让亿万年存在的文明现象化作种单一的视听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庸俗。当春节晚会承担了很多教化、吹捧和歌功颂德的五花八门的职能之后,春节就在被庸俗化之后,又被工具化、舞台化,政治功能化了。”同时也有人针锋相对,扛起了《抵制“春晚”是另一种文化暴力》的大旗。

其实春晚办得如何,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挑点刺,说两句坏不了大事。别把文化这玩艺儿看得太金贵,批评多点进步也快点,反倒是那种躺在温柔乡里的文化,往往在自我陶醉中迷失方向。

春晚,还会有下场,或者很多场!

猜你喜欢
晚会
新年晚会
水果们的晚会
参加新春晚会
夏夜的晚会
森林晚会
来吧,睡衣晚会!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