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本中的一处瑕疵

2008-12-26 09:11周小玲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9期
关键词:工整颐和园瑕疵

覃 剑 周小玲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中,编者编排了一个动脑筋的题目: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很明显,这道题目的编写是存在瑕疵的。编者在题干中已经很明白地交代“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既然是对联,就必须符合对联的要求。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讲究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对仗工整,平仄相合;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而题目中所出示的这副对联明显不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台湾”和“颐和园”无法对仗。

到底是创作这一对联的人在创作时就没有考虑对联格式的要求,还是编者在引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呢?笔者通过网络和书籍进行了查找,找到了和课本所引对联极其相似的一副对联:“台湾岛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很明显,这副对联和课本所引对联所表述的内容一致,但它对仗工整,符合对联基本的格式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是历史课本的编者在引用这一对联的时候出现了小失误。

希望编者在对课本进行修订的时候,能对这一瑕疵进行修正。

猜你喜欢
工整颐和园瑕疵
北京颐和园
拼写小明星
悯农二首
哦,瑕疵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颐和园
毫无瑕疵的推理
考眼力
瑕疵担保责任与相关制度的比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