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川
六月的矿山生机盎然,到处呈现出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一场大雨过后,整个矿山像经过了一场洗礼,道路干干净净,空气清新湿润。我的思绪如一缕轻烟拾级而上,从近处飘向远方……
走近石圪节大坡,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古朴典雅的大门楼。往前细看,两个紫红色的大柱上顶着两层出檐空雕楼阁,金色绣边,彩色图绘,周围饰有吉祥的图案,中央是遒劲有力的“石圪节煤矿”五个大字。双面门楼的背面,深刻着“永兴门”三个大字,与后山的“永安门”遥相呼应。这两个被当地人称作“小寒山”的山门,庇佑着在这个山头居住的人们。
矿山中心广场,青石块有序铺设,显得大气、整齐,站在广场中央,有种大城市美感的舒畅。灰白相间的办公大楼是那样的庄严,楼檐上“艰苦奋斗、勤俭办矿”八个大字是立矿之本,三面旗帜(国旗、集团旗、安全旗)在楼前高高飘扬。两棵近八十年的大槐树耸立在办公楼前东西两侧,如两个忠实的卫士,见证了矿山的往事,荫庇着老矿平安吉祥。广场上的假山、喷泉和瀑布仿佛诉说着矿山今天的兴旺,预示着明天更会财源滚滚。凉亭、走廊给人安逸,为人送爽。高耸直立的梅花大灯为行人散步、孩子们玩耍,把夜空照亮。各个时期建造的家属楼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矿区东南西北不同的地方,随地势高低起伏,看上去自然得体、美观大方。职工食堂和生产调度楼,呈东西对称建筑在中心广场两旁,它告诉人们生产、生活是孪生兄弟,互相依托,相互给养。八角形的四层生产调度楼,酷似一座八卦图,生产、调度、机电、运输、通风、安全等各占一方,每个工序环环相扣、相互依存,保证了矿山的安全,昼夜不停地为社会生产着工业食粮。食堂餐厅洁净宽敞,食谱一个星期不重样,职工温馨地在这里用餐,一些家属早晚也关闭了炉灶,在这里享受着饭菜的可口,用餐的休闲。
信步走进矿山公园。公园里三三两两的人们,或搀扶老人,或领着子孙,欣赏不同月季悄悄地绽放,观看猴子们顽皮嬉闹,静瞧狗熊的贪婪睡样。大群鹦鹉快乐地飞上落下,开屏的孔雀和穿着华丽的人们比美,鹿群在争吃枝叶杂草……它们都各施本领,尽情地让游人观赏。游客们站在哈哈镜室不同的镜子旁,惊诧着身体变异的模样,大人小孩,祖辈子孙,别提那笑声有多么爽朗。
灯展时的菩萨像安放在了公园中央,一个个信众向她叩拜,为她上香,为自身、为矿山祈祷平安吉祥,更显出矿山的古老和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走出公园,走在矿区宽阔笔直的马路上,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泥土路和插有“禁止垂钓”牌子的污泥坑。人们当年的哑然失笑变为了今天的感叹,感叹矿山今昔的巨变,这分明是一座美丽的小山城。道路两旁高大的法桐树,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更显示出它体魄的强壮和生命力的顽强,炎热的夏天它为行人和过往车辆避暑遮阳。
顺路步入小区。小区内绿地成片,绿树成荫,青翠的树木环绕在每幢楼旁。丁香树陪伴在龙爪槐旁,酷似一对夫妻,一个刚毅,一个丰盈且吐露着芬芳。一棵棵大大的黄杨球像被镶嵌过的绿宝石,匀称、美观、大方。一排排大雪松整齐地排布在楼前,苍劲、葳蕤,还起着净化空气的功能。推开窗门,便能吸收到新鲜的氧分,感受到屋外的鸟语花香。
再走不远,便来到了“八一八”文化广场。这是为纪念英雄的石圪节矿工配合八路军武装解放矿山60周年而建。它依山傍水,顺势天成,错落有致,舒展大方。矿山解放纪念碑花岗岩的碑座上记载着石圪节的简史,碑身上镌刻着李先念主席题写的“石圪节精神永放光芒”。在西侧,有几十块石碑组成的碑林,几代中央领导的题词和美好祝愿铸就了石圪节不屈的矿魂。郝晓明、屈天富成为了一代代矿山人学习的榜样。
展览室内,石圪节的发展史尽收眼底。解放前,石圪节只是一座资本家开的小煤窑,窑工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1945年是共产党和八路军地方武装起义收复了矿山。当家作主的石圪节矿工提出了“一吨煤炭、一发炮弹,多产煤炭、支援前线”的口号,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的前线。解放后,石圪节人不等、不靠、不要,自筹资金、自学技术,先后对矿山进行了五次技术改造,创造了“三天轮”辅助提升方案、三层吊盘作业法、光面爆破一次成井法等一个个奇迹,使一个年产万把吨的小煤窑,变成了年产90万吨的大型矿井,企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这期间形成了艰苦奋斗的矿风,涌现出三代“矿山铁人”、三代“标准钟”、三代“节约迷”,铸就了“半个炮”精神、“十个一”精神、“荆芭棚”精神……
1963年,石圪节被树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五面红旗之一,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矿长许传珩。上世纪九十年代,石圪节再次被树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江泽民、李鹏等十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石圪节题词赠言,并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矿风报告团。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记录了石圪节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的石圪节人,靠艰苦奋斗,靠勤俭节约,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创造了光辉的业绩。
新的世纪,针对煤炭行业“四矿”问题及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石圪节人审时度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企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筹建司马新井,以全新的建设理念、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设备,谱写了潞安矿井建设史上又一绚丽诗篇。与司马分离后,石圪节又提出了“以‘五新创建‘三富企业”(“五新”,即关旧变新、改老换新、开下建新、外延拓新、文化促新。“三富”,即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企业富强)的战略新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精神,积极探索“下组煤开采”和“破产重组”的新路子。同时,石圪节人敢打敢拼,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以高、新、绿为前提要素,先后开发投产了瑞福莱生物酿造公司、斯瑞海纳米科技公司、火凤凰包衣技术公司等,多元化销售收入突破两个亿,实现了“由黑到绿”的嬗变。2007年4月底,石圪节新时期的全煤劳模樊坤红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石圪节,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80多年的历史,创造了太多的第一。它是解放后国家接收的第一座煤矿,1938年康克清同志亲临矿山建立了潞安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是中国煤炭工业第一批现代化样板矿,是“中国煤矿一枝花”,资源枯竭后是潞安第一座破产并尝试下组煤开采的矿井。三代中央领导,三位共和国的总理接见了同一个矿的代表。来这里参观的客人都称赞石圪节是“中国煤矿的圣地”,是“中国矿工心中的西柏坡”。石圪节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有矿长局长,有书记市长,有省长部长,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同时还关怀着石圪节的成长。在这里,历史、现实的陈列,不断昭示着人们,不忘过去,再铸辉煌。
走出展览馆,包拯清廉风范的头像,石镌的铜镜,不断地警示人们:正衣冠,正品德,重言行;一根不大的秤杆,无时不在掂量着当政者的分量。这一组雕塑是那样严肃、庄重,告诉人们做官要清廉,从政德为先,以百姓为本才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图说,传承着千百年亘古不变的精髓,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最南端的“凝翠亭”“望月亭”两个凉亭,雕梁画栋,点缀着广场,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红色教育、绿色休闲、谈情说爱三个区域清晰可见。锻炼身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给养。
站在文化广场向南远眺,远处水壤相接之处瞭望便是碧波荡漾的漳泽水库,它哺育了上党人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向下望,外环路曲折上行,川流不息的车流汇成了石圪节又一道魅力的风景,就像矿山老人的一条玉带,环绕在身旁,显得是那样的相得益彰。
一路走来,心旷神怡,心潮澎湃,石圪节——这块风水宝地,是潞安的发源地,是中国煤炭工业的旗帜,几十年来,他一路欢歌一路行,不但为国家建设生产了大量的乌金,还为国家培育了大批管理精英。石圪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流淌着太多的故事。哦,石圪节,我的家,这里是我们几代人的家园;这里是让人深思、让人向往的精神乐园!
责任编辑/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