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突徙薪”看风险管理(上)

2008-12-23 08:33乐安子
资治文摘 2008年12期
关键词:损失危机主人

乐安子

一日,闲暇之时,翻阅《汉书·霍光传》,方知宦海之深,风险之大,远远超乎商海。虽然“海”不同,但风险管理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我们的专栏就从讨论《汉书·霍光传》中 “曲突徙薪”、“焦头烂额”两个成语故事开始。

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这则故事在汉书中只有157个字,但是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却都具备了,我们的古人真是伟大。下面我们就用“格物致知”的研究方法,通过格这则成语故事,来致风险管理这个知。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风险,主人的风险是什么?对于主人的火患可能,客人通过分析判断,得出了“不者且有火患”的结论,这六个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火患是否一定发生?答案是不一定,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只不过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另一层意思是火患一旦发生的后果是什么?这里没讲,但我们可以想象的出来,四个字:“人财两亡”。这种“人财两亡”能到什么程度?不一定。因此,“风险”这个概念的两个构成要件就出来了:一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不确定性;二是事件发生后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着这两个要点展开的。“风险评估”就是围绕者这两个要点展开的。

主人的风险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因素有二:一是“其灶直突”,二是“傍有积薪”。这两个要件被主人无意中安排到了一起,使得火患发生的可能性急剧提高,到了危险的程度。假使只有一个因素存在,虽然发生火患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无法消除,但是发生的概率要大大降低。所以,“其灶直突”和“傍有积薪”就是构成“且有火患”这一风险的“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就是围绕着“风险因素”来进行的。

解决这一风险的措施是什么?客人不但提出了问题,而且提出了对策,即“风险应对”,那就是“更为曲突,远徙其薪”,这个对策都是针对风险形成要素而采取的对策,是有效的。为什么说是有效呢?因为这两个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火患这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那么是不是这两个对策实施之后,火患的可能性就完全消除了,答案是不一定,还可能有其他未知的风险因素会导致火患的发生。但是只要执行“更为曲突,远徙其薪”的风险应对策略,就可以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个执行过程就是“风险控制”过程。

客人来之前,主人发生火患的风险就存在,本来就存在的风险叫“固有风险”。如果主人听从客人的建议,风险必然降低,风险降低之后剩余的风险,就是“剩余风险”。就是采取这两个控制措施后,还剩下的那部分风险。比如说,在本案例中,采取对策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80%,这个80%就是固有风险;采取对策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下降到20%,这个20%就是剩余风险。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这两个措施采取之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幅下降,说明这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反应是灵敏的,亦即“风险灵敏度”很高,如果这两个措施采取之后,发生火患的风险仍然很高,这说明,剩余风险水平还没有达到主人可接受的程度,这个可接受的风险数量,就是“风险偏好”。主人对风险变动的可接受的程度就是“风险容忍度”。

如何处理已知风险

对于已知的风险,可以采取规避、转移、抑制、承担等对策。规避就是采取措施退出会带来风险的活动;抑制就是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的影响或两者同时减少;转移就是转嫁风险或与他人共担风险;承担则是指不采取任何行动而接受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影响。在这则典故中,主人如果采取了这两个控制措施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虽然可以大大降低,但仍然无法彻底消除,这类风险他无法彻底进行风险规避,因为还有许多不可知的风险因素存在,如小孩玩火、雷电等等,这就很难控制了。当时也没有保险公司,没法通过投保予以风险转移,他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风险抑制,对于剩余的那部分风险,他只好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抑制”、“风险承担”这是“风险应对”的4种基本策略。

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就是风险成本。主人如果“曲突徙薪”,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为了控制剩余风险,主人还可以采取控制措施,从减少火患损失的角度来进行控制。比如,准备水、沙、铁锨等消防措施,平时与邻居搞好关系,一旦发生火灾,众人帮忙等等。但是,不论采取控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方面的措施还是采取控制火灾损失的措施,都要付出代价,用专业术语讲,就是要支付“风险成本”,比如讲要花费10两银子,这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是十分确定的。付出这些成本后,得到的是什么?不着火或者一旦着火,损失尽可能降低。比如说,主人的房产等财产价值1000两银子,那么他不发生火灾的最大收益就是1000两银子。这就是“风险收益”,只不过这个收益是相对于风险损失来讲的,并不是财产增值的收益。在这里,相对于1000两银子的风险收益来讲,花费10两银子的风险成本是值得的。如果主人的财产就是一间破草房,3两银子都不值,那么他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就要大打折扣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客人的善意提醒,主人的态度即“风险反应”是什么?“嘿然不应”。这4个字写绝了,绝对传神之笔。就是不以为然,心里可能还说,真是杞人忧天,不可能。也可能说,真是乌鸦嘴,丧门人。还可能是说,我家着火,关你屁事。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待风险的态度。这种态度用专业术语讲,叫“风险反应”,这与风险偏好直接相关。人和人不一样,风险偏好也差别很大,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他的风险偏好也是不一样的。有人生性喜欢冒险,你非要在他耳边,一个劲的唠叨、提醒,就是对牛弹琴。反过来,一个人生性保守,你非要鼓动他冒险,恐怕也是无功而返。由于风险管理最后要落脚到人来做,所以,任何风险对策的提出,都反映了决策者的风险偏好。

当风险变成现实

风险这种可能性一旦变成现实,就形成风险事故,对风险事故的管理,就是危机管理。主人不听客人的建议,很不幸,“俄而家果失火”,让这个乌鸦嘴给说准了。这时,“火患”这一风险就不再是不确定的了,而是已经确定,是一种危机事件了。对这种情况,专业术语上有好几个名词,有的叫“风险事件”、有的叫“风险实现”、有的叫“危机事件”,或干脆叫“危机”,这是“危机管理”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就是8个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叫“危机公关”,其目的就是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发生火灾之后,“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亡,把危机及时控制住了。这在风险与危机管理中,叫做事中管理。风险与风险管理按照其阶段之不同,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所付出的成本也不同。风险管理重在事前管理,危机管理重在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

风险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就是风险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火患得熄之后,主人“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不仅烧了房子,还破费了一笔答谢的银子。在这里,房子被烧造成的损失是直接损失,“杀牛置酒,谢其邻人”所增加的花费是间接损失。所以,我们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不仅要评估可能造成的直接损失,还应该考虑可能带来的间接损失,这才是完整的风险成本。

风险意识、风险思想就是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水平或能力。发生了火灾,要进行反思,吸取教训。可是,这个案例中主人是怎么办的呢?“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仍然执迷不悟,这就是“风险意识”或“风险思想”方面的问题了。对此,我们感到主人很可笑,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太多了,包括我们自己,我敢说,我们每个人都办过主人这样的事情,只是程度有差别而已。人都好面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自我辩护的本能。这叫“自欺”。明朝时有个人说过,世上就是3种人,“自欺、欺人、被人欺”,这属于文化意识层次的问题。

所谓“风险文化”,一般则是指一个群体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待风险的认识。在这则典故中,对于主人的行为,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这说明大多数人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这种认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付诸于行动,就形成了一种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在这里,有客人的善意提醒,有乡人的及时点拨,说明是存在这种 “风险管理文化”的,这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

对于乡人的点拨,“主人乃寤而请之”。主人明白过来了,所以应该把客人请来,并且应该坐在上坐;主人明白过来了,肯定会曲突徙薪;主人明白过来了,肯定也会准备消防器材,加强对家人的风险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这些风险防范的措施,系统起来就是“危机预警”机制,这是危机管理中吸取经验教训后,所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猜你喜欢
损失危机主人
两败俱伤
主人有的我也有
停电“危机”
弓的主人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我当小主人
亡羊补牢
损失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