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近日在全国公映。《色·戒》是张爱玲移居美国后于1950年写成的短篇小说,但其素材却取自发生在抗战时期上海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重温那一段历史。
“桃色恐怖事件”背后
1939年12月21日,在位于上海静安寺路、戈登路(今南京西路、江宁路口)的西比利亚皮货店门外,发生过一起枪击案。此案因涉及时任汪伪特工总部头目的丁默村和一位名叫郑苹如的美貌青年女子,而轰动一时。
丁默村原籍湖南常德,生于1903年。1934年,由于他在上海的“卓越工作”,而升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及调查统计局第三处处长,地位一度与戴笠、徐恩曾不相上下,深受当时兼任调查统计局局长陈立夫的宠信。戴笠出于嫉妒,向蒋介石打小报告,指控他贪污招待中共大叛徒张国焘的招待费,受到追查。事情最终虽不了了之,但其仕途却大受影响,从此受到冷落。1939年8月,以大汉奸汪精卫为首的汪记国民党六大在上海召开,曾任国民党少将参议的丁默村随之附逆,并从中分得一杯羹,出任执行委员会常委兼中央党部社会部部长和中央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同时担任由他亲手筹建的上海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主任。在此背景下,不杀贰臣丁默村,则陈立夫何颜?中统何颜?
美女特工的特殊使命
受命对丁默村实行终极制裁的,就是年仅二十岁出头的美女特工郑苹如。
郑苹如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郑钺是国民党上海江苏高级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其母郑华君是日本人。郑苹如自小在日本长大,会说一口流利的口语。“七七”事变后,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郑苹如受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青睐,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将其纳入麾下,并送往国际侦察局进行专业培训。经过严格的特工理论和实战训练,郑苹如不仅学会了美丽,而且学会了以美丽为武器的进攻。
1939年春,郑苹如接受了中统局诛杀丁默村的秘密使命,遂以前民光中学学生的身份,和早年问曾一度担任过民光中学校长的丁默村套上了近乎,成为了前丁校长的“粉丝”兼座上客,并且迅速从座上客发展为床上客。在逐渐解除了丁默村对自己的戒备心理后,郑苹如与其中统局同事嵇希宗、刘彬等密约,决定对丁默村采取行动。
最初的设计,是拟将丁默村骗至位于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万宜坊八十八号的郑家,然后将其抓获处死。1939年12月10日,计划如期进行,郑苹如搭乘丁默村的轿车来到万宜坊,然而面对近在咫尺的郑家,丁默村却说什么也不肯下车,郑苹如虽施以手段,却终究未敢造次,精心布置的圈套终告流产。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紧接着,便发生了上文所说的“桃色恐怖事件”。
同年12月21日,郑苹如以购买皮大衣为由,邀请丁默村陪同前往西比利亚皮货店。对“二奶”要求支配一下自己钱包的行为,丁默村表现得颇为大度,在一个女人为自己支付了肉体的代价之后,他很乐意被敲一次“竹杠”。
关于丁默村其人,曾有史料这样描绘:蟹壳脸,身材瘦小,骨瘦如柴,患有肺病胃疾,并曾一度感染伤寒。郑苹如与之耳鬓厮磨,最忌讳的就是接吻,因为当年的肺痨尚属不治之症。
当晚,丁默村已事先定有应酬,日军特务机关长影佐桢昭将设宴款待在沪群奸,搭载郑苹如同往西比利亚,不过是顺便而已。
丁默村不愧为中统培养出来的少将级特工,果然阴险狡诈得厉害,一俟进入店堂,便发现情况有异,周围似有形迹可疑之人频频窥视。丁默村当机立断,撇下正佯装挑选皮草的郑苹如,直扑门外,一把拉开轿车车门,大呼开车,快开车!待事先埋伏的中统刺客反应过来,追出店堂,丁默村的轿车已喷出一溜黑色的烟屁,绝尘而去。刺客只能追着车影,当当当连发五六枪……
小女子在劫难逃
涉世未深的郑苹如还心存一丝侥幸:至少从表面上看,枪击事件与她并无直接关联;即使退一步讲,就算脱不开干系,她也可一口咬定因妒恨丁默村另有情妇,而命人以枪击相恫吓。令郑苹如耿耿于怀的,是中统赋予的使命尚未完成,在履责与退却面前,心存侥幸的小女子选择了前者。
第二天,她把慰问电话打进七十六号。丁默村果然哈哈一笑,亳不生疑,并爽快地答应马上给她送去买大衣的钱。
郑苹如放心了。她低估了对手。
5天后,即1939年12月26日,郑苹如遭七十六号诱捕。尽管她一口咬定枪击只是出于一个妒妇的小心眼,纯系恐吓而已,但大约一个月后,仍遭秘密枪杀。而丁默村,则于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因汉奸罪被判处死刑,于7月5日在南京被执行枪决。
……杀捕郑苹如女士是在冬天,……后因郑女士不肯妥协,丁默村命林之江(汪伪反共救国军第四路司令)执行郑女士死刑。刑场在徐家汇过火车站之荒野地方,死时林的卫士不忍下手,(未)命中要害,后由林之江亲自射击三发,一中胸部,二中头部,方始毙命。死时穿金红色之羊毛内衣,外披马皮大衣,胸前挂有金链及一鸡心金质照片,大衣、金链等物归林之江取去,提出三百元作为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