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汹涌,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2008-11-19 09:16石贝贝
资治文摘 2008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出口影响

石贝贝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均与美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必定通过多种渠道对全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对中国而言,除中资金融机构因持有美国国债、机构债等造成的直接损失之外,美国次贷危机也正从对我国出口、金融市场稳定以及宏观调控压力等多个方面对我国产生影响。那么,这场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金融层面所产生的多重影响已达到何种程度,还将以何种态势持续下去?我们又该如何从容应对?

中国出口压力巨大

陆挺(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学家):这次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出口方面。除美国经济放缓、需求下降之外,今年第二季度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速也呈快速下降趋势,这势必会拉低对中国的进口需求。

据我们推算,去除价格和汇率因素,今年1~8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2.1%, 低于去年全年的19.2%。除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等因素外,出口增速下降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即我国出口增长正在经历一个大周期中的自然减速阶段。我国于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新市场开发迅猛,中国出口在2001~2004年增长迅速。但随着国外市场逐渐被开发,出口增速必然减缓。

我们在今年年初预测,若美国经济增长下滑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增速会下降3.4个百分点,我国GDP增速会下降0.3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由于出口增速减缓对GDP增长的影响大约为0.8个百分点。我们估计今年最后几个月出口增速会进一步下降,由于出口减速对于今年全年GDP增长的影响大概是1个百分点。2009年出口会进一步减速、向下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左右。

黄益平(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危机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金融危机意味着世界经济已开始走入疲软、衰退,因此我国出口必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事实上,我国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已经由去年的25%以上回落到10%以下,有几个月对美国的出口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因为出口占到我国GDP的三分之一多,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国内需求是与出口紧密相关的。出口减速则势必引发消费和投资疲软。这是最为直接的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而我国一些金融机构海外投资所产生的直接亏损,可能不会很快反应到中国实体经济运行当中。

我们曾做过模型分析,如果美国经济增长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被向下拉动0.5个百分点。当然,目前我国经济活动所出现的疲软迹象,并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经济下滑,日本和欧元区已经出现负增长,同时还与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紧缩,再加上劳动力、资本和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相关。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从而造成了目前经济增长的风险远远大于通货膨胀的风险。

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陆挺:此次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首先,金融机构的直接投资所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 据初步统计,我国共持有海外公司债券约为120亿美元,其中仅有小部分受到影响。如中国各银行借给雷曼资金总计大概为7.2亿美元左右。在外汇储备投资方面,截至7月底,我国持有51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大约4440亿美元为机构债。对于美国的机构债券,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对此进行担保,只要持有到期就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实际上,最近由于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国债价格正向上走,这是因为大家发现持有其他资产反而变得更加不安全、从而更愿意去持有美国国债。当然这里面也有风险。由于美国的救市行动而发行的大量国债势必会导致更多的货币供给。从中长期角度看,会抬高美国国债利率和引起美元贬值,这会对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固定收益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但这仅是一种风险而已。

李稻葵(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短期而言,对中国金融机构影响有限,因为我国金融机构在投资方面还是趋于保守,而这次投资在美国、雷曼等投资银行的大部分还是美国、欧洲等的机构。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我们在境外的机构是否有投资,比如一些“中”字号的企业,它们手头拥有大量外汇,是否进行过投资尚不得而知。

中期而言,确实存在风险,如果中期内美国金融市场能够稳定、金融机构不再继续破产、金融市场进入整顿时期,则未来半年内,发达国家投资在中国的各种资金有可能出现逆转回流,由此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等。

美国也会采取一些措施,使得美元对全世界其他货币汇率保持稳定。如果美国金融界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对美国会形成进一步打击。至于汇率问题,我相信,美国在中美汇率问题上不会有太大要求,而是主要希望中国不从美国国债上撤离。

黄益平: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内金融机构在海外证券市场的投资。从目前金融危机发展的情形来看,金融机构面对的最大问题,第一是投资者信心,第二是流动性。毫无疑问,随着国际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我国在海外证券市场的投资已经出现亏损。不过这些国外资产本身就是用外汇购买的,因此尚不至于对国内的流动性造成重大影响。况且对于许多金融机构而言,这些亏损也仅仅是账面上的。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引发国内金融机构系统性的风险。我国大多数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不会出现倒闭的现象。即使是非国有的银行,也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支持,因此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财政政策需要新思维”

陆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也为我国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促使我国在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方面更为谨慎,不断加强监管和调控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宏观政策取向已经明显突出保障经济增长,但我国在房地产和房地产金融方面则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质性的松动。

在出口减速的同时,我们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刺激内需。为了避免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中国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内需,比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启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过去十来年,中国在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这些方面还很薄弱, 比如目前中国铁路长度只有美国和欧洲的1/3,而中国今年的煤荒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铁路运力不足不无关系。加强中西部开发也需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了使得中国出口增长不至于出现大滑坡,政府可以鼓励一些企业从沿海搬迁至内地,但前提是需要在内地改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企业搬迁过去进行投资。

还有,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利建设及废水处理方面,中国大有可为。现在正是中国大力投资环境治理的时候。

黄益平:就短期而言,我国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的需求,这可以部分抵消外部需求疲软所带来的影响。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发生逆转,即从原来的从紧变得宽松。

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政府可能会采取降息、放松信贷控制、下调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增加流动性供应来刺激国内需求。与此同时,政府也会考虑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国内的消费、投资。长期而言,在我国经济机构失衡,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太高的条件下,我国政府应考虑推出更多的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平衡内外部需求。

而如何提升内需所占比例?说到底,刺激内需就是刺激消费。首先,社会福利体系非常重要,如果中国有一个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老百姓就会更愿意去消费。社会福利体系包括保险、养老金等,这些都需要很快进行完善和健全。第二,收入分配问题。过去我们看到,一般而言,收入高的人的消费能力比较高,而收入低的人的消费能力比较低。但在我国,收入高的人,他的储蓄率反而较高,而收入低的人则反而没储蓄,因此造成消费不高的情况。因此,我们的收入分配体系要改善,这也有利于我们下一步消费的增长。第三,支持相对低收入阶层人员,尤其是在城市的农村人口,增加他们收入的增长步伐,这也能刺激消费。“先有钱,有钱之后愿意花”,这是改善我国收入结构的最根本的思路。

李稻葵:宏观经济政策中最核心的是,财政政策需要有新的思维。目前,我国外需在下降,而内需的启动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企业投资在下降,老百姓投资消费的启动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短期而言,政府需要介入,同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需要维持一定的时间。

长期而言,如何启动内需。这需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胆允许更多农民进城。更加积极地推动城市化热潮,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来启动内需。大力推进城市廉租房建设,大规模提升城市健康计划,建立大量社区医院等。其次,一些行业要打破垄断,比如进一步允许一些军工等垄断行业放开,允许更多的企业进入。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放开、改革方面都要作为重点。

(摘自《上海证券报》2008年10月7日)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出口影响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