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苗,挑剔的、易损的

2008-11-17 01:09
缤纷家居 2008年9期
关键词:丝绸材质艺术家

张 密

摄影S.COHEN

林天苗,有人称她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独具王妃气质的艺术家,这既是对她艺术成就的首肯,也是对她独特的个人气质的描述。即便是在众多人一起交谈的场合中,她那直接的话语方式,也很容易在几秒钟内便将原本舒缓的交谈气氛推向无以交流的尴尬境地——她是挑剔的。

她的挑剔多数与思考有关。她在意所谈的内容是否有趣,问题是否能勾起她的交流兴趣。当然,她还挑剔作品的完美程度,就像那些如实验室生出来的作品,向来都要和空间共生才能算完整。而林天苗也时常会遗憾地说:“再给我点儿时间,我能做得更好些。”

经过两年挑剔的准备,林天苗的丝绸装置个展“MOTHER'S”开幕了。本白色流线型的展览空间和丝绸柔滑的材质,为光脚进入其中的人带来了难得的自在:柔润且静谧。长时间以来,林天苗的作品总是多以本白色来展现作品的主体,垂落如流水的千缕丝线、圆润的造型,以及在纸面作品中也依然隐现的影像,都像诗和寓言一样,时远时近地荡在人们的视线中。它们像散落的片段,又似某个故事,有时更像是个现场,在静谧地挑逗着人们好奇的神经。

按照要求,所有进入展览空间的人都必须脱去鞋子。覆着丝绸的地面很滑,脚底用于造型的复合板传递着因走动带来的弹性,从作品中垂下的丝线被梳理得一丝不乱。林天苗也套上她灰色的棉袜席地而坐,继续挑剔着她的作品:“我还有些地方不满意,但现在只有我自己知道,再给我7天时间,我就能做得更好些,每次展览都会留有或这或那的遗憾。”也因此林天苗会不无感慨的说:“创作之于我,是一件愉快却有压力的事,想做却也挺难,但依然喜欢这样的工作。”

丝绸

艺术家选择某种材料,必先确信它是能有效表达自己想法的载体。也许因为丝是蚕的分泌物,所以和植物性的棉布、麻布相比,林天苗更喜欢丝绸的触感:“它柔软,有温度,华贵、敏感并且易损的特性一直吸引着我。”

作品丝绸的自然白色,有着未经漂白的纯净感,也因此让作品变得纯粹。不过,要想使材料真正用着得心应手,并不是容易的事。使用什么材料进行创作对艺术家而言,更多时候会形成一种惯性。

空间

“我希望这个空间会让人感觉到像内脏,私密的,柔软的空间对人是非常重要的。完整的作品能营造不同的心理状态。”首先,对作品中的人体姿势林天苗就很看重,多来自东方佛教文化中的经典姿态:祥和、松弛,具文化特性。至于那些由管线相连的瓶瓶罐罐,则大都是带有当代文化信息的细节,它们可以被看作是电线、血管,以及一切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不倒翁的基座,隐喻着任何人的生活都并不稳固的现实。

时间

常有人问林天苗:你的作品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相比,很不易保存。林天苗回答说:丝绸是易污损的材质,当灰尘浸染作品时,也会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对于时间,我们都有各自的宿命,不管是什么材质,最终都会消失。我喜欢这种瞬间消失掉的华丽。喜欢能直接感触的事物,它们能触动我的感觉器官,其中也包括很脏的空气,慢慢地将作品包裹住,呈现出一段让华丽消逝的过程。”

无头的形象

“肢体语言已经足够表达我的意思,所以我忽略了能赋予其外在含义的头部。我想要一个像我一样的中年妇女的肢体,身体表面的饱满圆润,内里却充满磕碰纠结的体验,带有人到中年的危机。而由此衍生出的部分,则可以付予它们以文化的象征,也可以将其视作一个现场,因对作品的阅读依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甚至对模特的选择,我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和我同样的年纪,起码得和我一样胖。”

林天苗喜欢作品和自己的身体有关系,当一件物品到她的手上时,她就会把它变成自己的化学组成部分。这些圆球好像变成了她的身体,这也许就是她的目的。

出售

这样的整套空间作品,在不同的地方展览都会有新的改变,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展出,对收藏而言自然是完整收藏最为理想。不过有时打包一个地方会伤害很多人的感情。承展方认为单件出售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排除机构收藏,虽然价格还没确定,但三天后却听到了作品已被订出去的消息。

猜你喜欢
丝绸材质艺术家
刚柔并济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丝绸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