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萌
2020年,中国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那么,如何才能尽快建立起技术创新体系?清华科技园通过聚集、聚合、聚焦、聚变的“四聚”模式,推进产学研的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聚集
“聚集”首先是空间聚集。清华科技园主园区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是一个由近20座楼宇组成的建筑群,主体为办公楼,也包括会议、俱乐部、酒店、餐饮和休闲等商务设施,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共享空间和交流空间。
其次是企业的聚集。清华科技园聚集了400多家企业及机构。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海外上市公司等。而园区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是200多家以数码视讯、芯技佳易等为代表具有全球500强潜质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上述这些企业和机构的年研发经费总量达3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北京市的7%。此外,园区内还聚集了政府服务平台、代理机构、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等各类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
再者,优质企业聚集,带来的是核心技术的聚集。在园区的创新创业企业中,有百家以上的企业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术。未来,它们将在数字电视、手机电视、3G通讯、IC设计、系统芯片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者。
最后是人才的聚集。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高素质人才的聚集是企业的创新之源。今天的清华科技园,也是一流的人才聚集地。这里不仅汇聚了一批跨国公司的管理者,而且也齐集了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管理经验、充满创新创业激情的创业者,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将成长为企业领袖。
不仅如此,由于空间、企业、技术和人才在清华科技园的高度“聚集”,还引发了各类资源在园区的持续“聚集”效应。学校、社会、政府、国外等各方面的资源都高度关注科技园。一是清华大学资源聚集,清华科技园入园企业和研发机构,绝大多数都和清华大学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合作。二是政府资源在清华科技园聚集。国家对大学科技园的推动,促进了政府资源向科技园倾斜。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三是海外资源聚集。清华科技园是我国惟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外国政府、民间团体、业界人士都非常关注清华科技园的发展。清华科技园所取得成就,已经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肯定和赞扬。
聚合
如果说“聚集”是物理反应,是清华科技园累积势能,蓄势待发;那么“聚合”就是化学反应,是创新各个要素耦合发生质变的过程。清华科技园通过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型增值服务等举措,推动园区企业和大学资源、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资源、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等在园区内产生互动和交流,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使得政、产、学、研、金、介互补互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清华科技园的“聚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促进企业和大学的聚合,即产学聚合。企业和大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对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优先转移到清华科技园,园区企业则把研发经费投入到学校的科研部门,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这种合作互动对于推动大学的学科建设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举例来说,今天清华科技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与清华大学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大学和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了双赢:大学提升了学科水平,企业则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优势。例如,凌讯公司早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现已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去年,搜狐公司也与清华大学联手成立了“清华大学—搜狐搜索技术联合实验室”。双方的结合,必将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和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层面的“聚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聚合,即产产聚合。所谓一流的科技园,不但需要聚集,而且必须培育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清华科技园正在努力营造创新场,推动平台建设,提供交流机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今天在清华科技园聚集的核心技术,很大一批集中在IT领域,这就使得企业之间容易形成相应的产业链。目前清华科技园已经在这方面出现了很好的态势,企业与企业之间已经开始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产业集群形态。
第三是高科技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聚合,这也是高科技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即产介聚合。清华科技园在发展中得出的启示是,企业发展不仅靠政府、大学、资本、技术等多方资源的介入,还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来运作。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中介市场的情况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停滞不前,因此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处在这种状态的企业,需要强有力的中介机构来运作。通过投资银行和公司经纪人的介入,通过整和重组捆绑并购等资本手段,将若干小企业直接提升为中企业,让若干中企业迅速成长为大企业。
第四是企业与政府的聚合,即政产聚合。清华科技园一直积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引入政府资源向清华科技园倾斜。园区发挥与企业贴近的优势,协助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并反馈政策落实的效果。
总之,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大学科技园是一支强有力的聚合剂,它可以把政产学研金介等各方的优势资源聚合起来,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企业成长的过程。这种新型产学研模式,正是中关村的优势所在。
聚焦
“聚焦”则是清华科技园把技术、人才、资金、市场、政府政策等各类资源集中投入到优势行业和企业中去。为了培育出世界第一流的企业,清华科技园于2006年下半年提出“钻石计划”,从园区企业中选出20家“准钻石企业”重点扶持。清华科技园所定义的这些“准钻石”企业的特点是:第一,有强大的、可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其所在的技术和产品领域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第二,企业开发的产品和技术,不但具有良好和巨大的市场,同时要对国家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第三,产业的龙头企业,是行业的领导者;第四,有浓厚的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和内涵,与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有深入的互动关系;第五,是具有高成长性、有高投资回报的企业。清华科技园将通过“钻石计划”的运行,以培育“钻石企业”为目标,大力整合来自大学、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等国内外各方面的资源,聚焦园区内已有产业链基础的行业,以及对国家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点产业,专注扶持园区中具有世界一流自主核心技术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制定个性化的创新服务,吸引其上下游企业、投融资机构、政府等资源与之联系合作,帮助企业不断成长。
随着玉泉慧谷园国际新媒体基地等清华科技园专业化分园的发展,清华科技园的聚集、聚合效应和聚焦能力将进一步强化和提升。随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专业化、网络化和体系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清华科技园作为区域创新的制高点,将在培育区域经济热点,扶持新兴产业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聚变
聚集、聚合和聚焦是手段,聚变是结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清华科技园已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园区,具备了为培养“钻石企业”提供特殊环境条件和能力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到2011年清华校庆100周年的时候,通过聚集、聚合、聚焦的酝酿,钻石计划的打造,清华科技园一定会聚变出一批世界级的钻石企业、一批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一批极富创造力的创新人才。
(作者系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