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寿
昨日遇一旧友,谈起大学里同级校花A的命运,感慨而又同情。在恋爱还是学校禁止事物时,A至少换了几任男朋友,我们当时都很愤慨,恨不得集体将那几个小子揍一顿。
我和旧友有一种共识,觉得A的男朋友都是“二流子”。A后来结过两次婚,两任丈夫都不怎么样,A过得颠沛流离。我们都感叹红颜薄命,后来旧友很生气地说,谁叫她就喜欢那种流氓,就是不喜欢我们这种正人君子。
我们还达成共识:这样的女人很多。
比如,我的一位同学在大学里可谓才高八斗,但就是太正统,没有一点儿邪气。结果很少有女生喜欢他,都觉得他太古板。在大学里,他没谈过一次恋爱,还被一个女生“吊”得很惨。那时我们都笑他说,何苦呢,重新找一个算了。他不,仍然艰难地爱着。八年里,他看着人家一个又一个换男朋友,就是轮不到他。后来那女生与自己一位上司好起来,而那上司是个已婚男人。他去干涉,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他辞工去了南方。
去年,36岁的他终于结婚了。今年回兰州,谈起往事,他笑,不知道为什么当初会那样。我问他婚姻如何,他笑着答,非常好,快当爸爸了。我又问,想不想见“老情人”?他犹豫不决地说,能见一面也好。我骂道,没出息的,还是好好过日子吧。
谁知他最终还是去看了,这一看可闯了祸。他发现她过得并不好,顿生怜爱之心,甚至想将她从深渊里救起,当然要牺牲现在的家庭。他给我暗示了这样的念头,我一听便问,你以为她现在会跟你走吗?你还是老样子,她也还是她,过去没喜欢过你,现在仍然如此,之所以偶尔对你投去莞尔一笑,只是她内心的道德忽然看见了你而已。支配她行动的并非理性。所以,老同学,还是放下你那自以为是的雄心吧。
那晚他喝了很多酒,与我探讨人生意义,最后谈到“女人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这个问题。他问我,你说,为什么女人都喜欢流氓?
我笑道,男不坏,女不爱。弗洛伊德都说过,男人喜欢那些道德上有缺陷或天生性感漂亮的女人,而女人则喜欢勇敢、幽默、有英雄气质的男人,即占有欲强的男人。实际上,弗洛伊德没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因为他站在男权文化的背景下,骨子里还是大男子主义。如果我们站得离自己更远一些去看,女人也喜欢性感的男人,喜欢那些在道德上不完善的男人。
“性感”一词今天若用在男人身上,表示他的体魄、神情、衣饰、个性、行为等等,是个非常宽泛的词。而道德上的不完善则表示一个男人的强大与独特,表示他不循规蹈矩。人类内心深处始终对社会道德有一种反叛心理,因为它是对天生人性的束缚。但请各位注意,我这样说的时候,并非表示我对道德的嘲讽,恰恰相反,我对此持谨慎态度——嘲讽道德的人是会吃大亏的。
这种反叛心理常常会诱发人们身上的反叛性。如果看过《安娜·卡列尼娜》,你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安娜本有一个在别人看来幸福的家庭,是个完美的女人,但她自己觉得不幸福,因为天性中的非理性因素没有得到满足。渥伦斯基有一副沉静漂亮而又果断的面孔,是那个时代那个圈子里最性感的男子,且风流成性——风流成性就是指道德上的缺陷。他们的相遇是生命中那些非理性因素的碰撞,渥伦斯基身上的非理性因素诱发了安娜心中的非理性因素。从表面上看,安娜是要获得理所应当的爱情,但实际上,是她的美没有被充分认可,她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于是道德标准被她打碎了。
然而,被打碎的道德标准却是一个女人幸福的根本,渥伦斯基是个不受道德约束的男人,他抛弃了安娜。此时的安娜,需要的恰恰是道德保护。
很多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都像安娜一样,既要发挥天生的美,使它与欲望之爱混沌为一,又想得到道德保护。男人中的那些“二流子”与成功的英雄人物有个相似点,那就是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非理性因素存在,往往能诱发女子身上的非理性因素,很容易就可以点燃她们。而一个道德主义者即正人君子,往往是循规蹈矩的,他们身上似乎没有燃烧的火焰,也少占有者的野心,这是他们在爱情中常常失败的原因。
朋友惊讶地看着我,那么这些喜欢坏男人的女人就不可能得到幸福了吗?
我笑着说,一般人在爱情中经受挫折痛苦,会总结教训,最后在心中确立起道德标准,但有的人只顾品尝爱的美酒。即使偶有伤痛,也会被新的求爱和自己的欲望而覆盖。这大多是因为她们对外在美的自信。然而这种美终究是短暂的,当红粉散尽,人们更多地求助于道德保护,这时候美人也许就是生活的失败者了。所谓红颜薄命,就是这个意思。
朋友听后,把我看了又看,说,我总认为你是个假冒心理学专家,原来还是有些货的。我老婆喜欢我,也是觉得我有些“二”气。我跟你讲,不知为什么,离开这里到那里之后,我反而活得放开了。我老婆也很漂亮,找她的时候,我起初没当真,谁知竟成了。我也想过,如果我还是过去那种没出息的样子,她肯定看不上我的。
他看着我,笑道,听你这么说,那个……那个谁,她的问题不是我能帮得了的。然后,他拍着我的肩膀,有两下子,老同学。来,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