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勍
自从鲁迅先生小时候在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后,便开始影响历代的学生们了。经过几代人的更新改造,就成了现在的“课桌文化”。
“课桌文化”真是广泛,在班上走一圈,你准能看见各式各样的“文化真迹”。
课桌甲:“谢霆锋,《只要为你再活一天》。”很明显,课桌的主人是一个喜欢流行歌曲的人,他一定非常喜欢谢霆锋,不管是喜欢他的歌或他的人。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当然不是坏事,把偶像的歌曲和人名写在桌上,天天看着当然能显示其“铁”的程度。但这种追星方式太老土,也没有什么内涵,他们与文化也关系不大。于是我走向下张桌子。
课桌乙:“上课认真听讲,不讲小话。”嘿,这句写得好。这不是和当年的鲁迅先生一样吗?该课桌的主人肯定是上课讲小话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于是决定“痛改前非”,立志以后再也不讲小话,但又怕自己管不住自己。这主人的决心真让我佩服。但我从这两句话也看不出什么“文化”。于是我的视线继续往前探寻。
课桌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我要找的“文化”吗?这句话跟前面几张桌子上写的话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前面的都是凡人凡语,而这句是名人名言?也许本段文字的执笔者在涂鸦的时候,曾受到别人劝阻,而他则堂而皇之地“走自己的路”,哪怕他人怎么说呢!这就比前边课桌上的内容有“文化”些吗?
走了一圈,回到自己的座位,我仍在琢磨:什么样的文字才算是真正的“课桌文化”呢?
看来是找不到准确答案了。我颓然地坐下,突然发现桌肚里别有洞天:文——文人、文雅、文明;化——画、话、划。看起来没什么章法,但起码告诉我,如果不文雅、不文明,无论怎样画,如何划,什么话,都不能称为“文化”!我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