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奎
1954年1月30日晚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我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我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里噜苏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会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地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5年3月21日上午
聪,亲爱的孩子!
期待了一个月的结果终于揭晓了,多少夜没有好睡,十九晚更是神思恍惚,昨(二十日)夜得到喜讯过于兴奋,我们仍没睡着。先是昨晚五点多钟,马太太从北京来长途电话;接着八时许无线电报告(仅至第五名为止),今晨报上又披露了十名的名单。难为你,亲爱的孩子!你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有辜负祖国的寄托,没有辜负老师的苦心指导,同时也没辜负波兰师友及广大群众这几个月来对你的鼓励!
也许你觉得应该名次再靠前一些才好,告诉我,你是不是有“美中不足”之感?可是别忘了,孩子,以你离国前的根基而论,你七个月内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这次比赛也已经do your best〔尽力而为〕。不但如此,这七个月的成绩已经近乎奇迹。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干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妈妈是对的,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多少年来,她嘴上不说,心里一向是认为我低估了你的能力;如今她统统向我说明了。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用多么愉快的心情承认错误: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吧?
回想到1953年12月你从北京回来,我同意你去波学习,但不鼓励你参加比赛,还写信给周巍峙要求不让你参加。虽说我一向低估你,但以你那个时期的学力,我的看法也并不全错。你自己也觉得即使参加,未必有什么把握。想你初到海滨时,也不见得有多大信心吧?可见这七个月的学习,上台的经验,对你的帮助简直无法形容,非但出于我们意料之外,便是你以目前和七个月以前的成绩相比,你自己也要觉得出乎意料之外,是不是?
今天清早柯子歧打电话来,代表他父亲母亲向我们道贺。子歧说:与其你光得第二,宁可你得第三,加上一个玛祖卡奖的。这句话把我们心里的意思完全说中了。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感想呢?
再想到1949年第四届比赛的时期,你流浪在昆明,那时你的生活、你的苦闷、你的渺茫的前途,跟今日之下相比,不像是做梦吧?谁想得到,1951年回上海时只弹Pathetique Sonata〔悲怆奏鸣曲〕还没弹好的人,五年以后会在国际乐坛的竞赛中名列第三?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回过来说:我过去对你的低估,在某些方面对你也许有不良的影响,但有一点至少是对你有极大的帮助的。唯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力量。我多少年来把你紧紧拉着,至少养成了你对艺术严肃的观念,即使偶尔忘形,也极易拉回来。我提这些话,不是要为我过去的做法辩解,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时候特别让你提高警惕,绝对不让自满和骄傲的情绪抬头。我知道这也用不着多嘱咐,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说到“不完整”,我对自己的翻译也有这样的自我批评。无论译哪一本书,总觉得不能从头至尾都好;可见任何艺术最难的是“完整”!你提到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完美〕。要有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完美〕,但永远追求不到,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比赛既然过去了,我们希望你每个月能有两封信来。尤其是我希望多知道:(1)国外音乐界的情形;(2)你自己对某些乐曲的感想和心得。千万抽出些工夫来!以后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夜以继日地扑在琴上。修养需要多方面的进行,技巧也得长期训练,切勿操之过急。静下心来多想想也好,而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
乐理方面,你打算何时开始?当然,这与你波兰文程度有关。
(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5月版)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上海市南汇县人。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幼年丧父,在母亲的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诸多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生翻译世界文学名著达三十余部。所译的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堪称“信、达、雅”的典范。此外傅雷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文化大革命期间,傅雷先生与夫人自尽辞世,显示了一位独立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
[选段点评]
傅雷是一位教子有方的严父,培养了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傅雷富有极高的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子之情。儿子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傅雷是一位热爱孩子、循循善诱的严父。傅雷给儿子写信的目的之一就是“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从中我们感觉到,对儿子而言,傅雷又是一位民主、平等、谦虚的朋友。他对儿子爱之深、之切,是一般父亲所不及的。当儿子取得成绩时,他满怀激情地深情勉励,激励孩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攀艺术高峰。
《傅雷家书》不是一部普通的家书,而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渗透了舐犊情深的父爱美。
[考点练习]
1.读了这本书,你觉得傅雷是怎样的一位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本书中最感动你的细节,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家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凝聚着父亲对子女的深切期望,这对你有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这种“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傅雷经常会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事情:“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一句中“快乐”和“惆怅”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傅雷的儿子,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有苦闷时会向父母倾诉吗?他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现在最想和他们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书中哪些话引起了你的共鸣和深思?请选一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本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