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李正顺
批判HR败笔容易,理解HR败笔却很难,欣赏HR败笔则是难上难。更何况败笔和妙笔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跳出固有的圈子,换个角度看——
有人说:“人生就如一幅巨大的油画,只有站在远处才能欣赏它那壮观的全景,走近了反而会因看清局部的‘败笔而懊悔。”HR管理何尝不是如此?
是败笔还是妙笔?距离不同、角度不同,成像的结果也就不同。而评价HR管理远没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那样简单。
败笔和妙笔不是非此即彼
2000年初,联想集团的“倪(光南)柳(传志)之争”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人为联想庆幸,认为倪光南的离开为柳传志的经营战略扫清了障碍,以短痛的方式解决了元老难题,当时联想股票走高与此不无关系;有人则认为柳传志的留下是技术专家挤走了市场专家,是HR管理上的一大败笔。
我们无法假设如果倪光南留下来联想现在会是怎样,也无意评价联想的市场营销战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作为元老的倪光南曾为联想做出过巨大贡献,他的离开是联想的损失。倪柳冲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也不得而知,联想的解决方案很难简单地用败笔或妙笔来评价。
倪光南离开不到一年,联想一分为二,杨元庆和郭为分别领衔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后来,当联想和神州数码业绩都不是很理想时,很多人把责任归罪于柳传志,认为他是为留住一个人拆分一个公司,是典型的因人设职,犯了HR管理上的大忌。当2004年联想和神州数码合计收入较五年前翻一番时,更多的声音则是:柳传志的因人设职开创了交接班问题的思路,避免了人才浪费,更避免了人才流失。
我们同样无法假设如果联想不拆分现在会是什么样。人们可以联想未来,却没法假设和重复过去。联想以倪光南离开的方式解决了元老难题,又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解决了交接班问题,是败笔还是妙笔?看来败笔和妙笔不是非此即彼。
败笔生花:近看败笔,远看妙笔
辽宁轻联广告有限公司初创时就处处充满HR败笔,公司制度不健全,员工总体素质低,尤其是业务员之间业务竞争加剧、内耗严重。在旁人眼里,解决之道如此简单:以优越的待遇招聘优秀的人才,用完善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
但时任总经理孙良军却采取了倍受指责的HR策略:对业务大腕的错误睁一眼、闭一眼,对公司制度中严禁的“把业务提成变成回扣从而扰乱市场”的现象,更是视而不见。公司制度成了摆设,业务员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孙良军也承认“每天几乎有三分之一时间处理业务员之间的纠纷。”
但由于市场战略的成功,辽宁轻联的效益一俊遮百丑。几年后,当辽宁轻联成为沈阳市一流广告公司时,孙良军道出了当年HR“败笔”的奥秘:
“公司成立之初可以用‘弱不禁风来形容。如果按照制度规定的将扰乱市场的业务大腕开除,一是要深入调查,做到师出有名,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即使能轻易找到‘罪证,开除业务大腕维护了公司制度,却可能失去市场,使公司承受灭顶之灾。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我们再不断补充素质高的员工,当他们成长起来时,我们便可以向‘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业务大腕叫板,此时HR上的小地震不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大的影响。‘乱世用重典,但一定要考虑公司的实力,尤其是抗风险的能力。”
当时很多人看不惯孙总的败笔,但回想起来,恰恰是当初的败笔使辽宁轻联长大,长大后再“痛改前非”。HR管理真需要一点“犯了再改,改了再犯”的精神,因为局部的败笔有时正是整体的妙笔,HR管理也需要“败笔生花”。
市场无定式,HR管理也无定式。“上帝把最简单的问题交给了物理学家,把最棘手的问题留给了HR专家。”HR问题之所以棘手不仅因为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因为它没有精确的衡量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HR败笔和妙笔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跳出固有的圈子,HR败笔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
本栏编辑/张春昕
E-mail:zhangchunxin02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