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中儒
2008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探究题的要求是“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这其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是新课程要求的进一步体现,是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这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反映。这意味着探究性试题会改变以往试题中问题都是由命题者提出,逐步向让考生自己从材料中、生活中、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对今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做了相关研究。
【真题回放】
(2008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7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美”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各举一例)
情境三:同学们了解到,北京有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奥运志愿者行列。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江苏选拔产生了377名火炬手及137名护跑手。其中也包括中学生。并非每个人都有当志愿者和火炬手的机会。但是人人都可以为奥运会增光添彩。“心动不如行动”,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演讲赛。
(3)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
【试题评析】
第一,从命题形式上看,本题实现了重大社会热点和生活问题的有机结合。题目以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一般程序展开命题,对探究与实践的过程进行考查,对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涉及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
第二,从设问的呈现方式上看,问题新颖独特。第(1)问中“你发现了什么”,第(2)问中“各举一例”,第(3)问中“拟出演讲要点”等都是对新课程、新理念的最好诠释。
第三,从能力要求上看,其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第(1)问要求将《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结合起来交替运用,第(2)问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回答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影响,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四,从答案设置上看,答案开放,赋分灵活。
上述特点充分体现了探究题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复习建议】
第一,把握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每课内的知识联系,各个单元的知识联系,每个模块的知识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模块之间的联系。力求将知识点连成线,自主构建“知识库”。
第二,在高考热点问题的复习中,要改变过去那种离开情境和设问,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不同学科去进行所谓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要强化围绕热点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或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分析与解决特定情境下特定问题的能力,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变换情境和设问后解决变式问题的能力。这种对热点的关注方式才与高考对热点的关注方式和目的相吻合。
参考答案:
(1)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2)例如:①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加强了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通过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②举办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的增加,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③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④“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贯彻,促进了我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①理论要点: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我们在珍惜公民权利的同时,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②实践要点:简述自己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提高文明素养,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做奥运文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