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一点]
我们在生活中享受了许许多多的爱,包括父爱,但是,为什么写关于爱的文章就写得不好,写得不情真意切呢?原因在于缺乏写作技巧,缺乏将原生态的生活转化为写作语言的写作技巧。“父爱”也许是一种朦胧的感觉,或者是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或者是十几年默默的关注,但落实到纸上,就要有一个构思的起点或行文的突破口。寻找一个“物”,这个物就是父亲和我之间共同生活的见证,是连接父亲和我的桥梁,是父爱最集中的体现。用这个物作为线索,串起材料;用这个物形成象征,点化主题。
[范文引路]
灯祭(节选)
迟子建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
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
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
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意蕴点拨]
本文出自一位大作家之手,写得很精致。
本文的构思很有特色。首先,借物写人,用灯做文章的线索,一线串珠,把自己童年、成年,父亲生前、死后的一些相关事件连接在一起。文章流畅,事件和感情有了寄托,虚实相生,内容丰富而不拖沓。其次,最后“苍老的卖灯人”这一情节的出现可谓是神来之笔,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我给父亲送灯”这一结尾,感情深挚,文思飞扬。
[教师下水作文]
月是故乡明(节选)
刘德福
乡下的月亮是又大又圆的,那月光淡淡的,照着我童年的村落,狗在深巷中狂吠,月亮渐渐地爬上来,没有任何残缺,那种美,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
1988年,我考上了大学,我临走前,父亲慷慨一次,在自己家摆了一桌酒席。父亲喝多了,上厕所,母亲不放心,让我扶着。我搀扶着他,他仰头看见了天上的月亮,那天的月亮真的很圆,很大,他说:“月亮圆了!”其实,父亲挨摔之后,很多医生都说父亲活不了多久,可是父亲却坚强地挺过来了,一支拐杖父亲拄了近三年,现在父亲除了腿有点瘸之外,身体很好,还能干一些轻松的农活。我和父亲探讨其中的原因,父亲淡淡地说:“你和你妹妹没有上大学,我死不瞑目呀!”我妹妹在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也考入了河北大学法律系,创造了一个只有十几户的小山村一家两个大学生的神话。
大学二年级的某一天,我偶然看到了河北省详细地图,“外沟门”,一个坝上的小地方,却让我停留了良久。记得小学毕业那年升初中,需要6元书学费,这是我们家最大的愁事。父亲要到“外沟门”替生产队务工,生产队只借给父亲8元路费,父亲硬是给我留下了6元学费,自己只带了2元上路。我在地图上量了一下我家和“外沟门”的距离,好远啊,父亲是如何凭2元钱到达的?父亲的脚丈量的距离,是父亲和儿子心灵之间的距离呀!父亲摸黑步行走路的那些夜晚,是不是有一轮明月为他照明?
后来,我们兄妹都长大了,工作了,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在土地上忙碌了一生的父亲,心也活泛了起来,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把他接到了县城的家里,住到第五天,我听见他在客厅里偷偷地给妈妈打电话,说:“我就要回去了,城里有什么好,连月亮都看不清楚,还是咱乡下好呀!”
如今,我漂泊到了江南,父亲仍然在家乡的那块土地上过着农民的生活,每当月圆的夜晚,我都想起父亲,想起童年与父亲共同拥有的那一轮明月,心中怅恨不已。我的月亮圆了,父亲的月亮也圆了吗?
[创作感悟]
写过母亲的文章,但从没写过父亲,我有意识地找了许多写父亲的文章,一边读,一边感动于我自己的父亲。三十年来和父亲生命中的许多事件慢慢浮现在脑海里,浸润在心灵里。
在写作过程中,我加入了“月亮”这一古典的意象,主要是渲染气氛,设置线索,借物抒情。写着写着,这样的神来之笔就出现了:“父亲喝多了,上厕所,母亲不放心,让我扶着。我搀扶着他,他仰头看见了天上的月亮,那天的月亮真的很圆,很大,他说:“月亮圆了!”“父亲摸黑步行走路的那些夜晚,是不是有一轮明月为他照明?”“我的月亮圆了,父亲的月亮也圆了吗?”
[学生习作]
叶子(节选)
连宏光
曾几何时,在我依稀的记忆中有个爸爸。爸爸是搞林业的,一直酷爱着叶子。
爸爸爱玩,就像当时的我一样。每每出去,都是我揪一个小树枝,笨拙地晃动着小身子在前面跑,爸爸弯着腰在后面追,爽朗的笑声时常回旋在天外。
……
日子流水般泻过,没有爸爸在身边的日子,我一点也不快乐。于是,我一遍一遍问妈妈他什么时候回来。妈妈不语,使劲地咬着嘴唇,我分明看到她眼里涌出了一排闪光的东西。这一刻,我意识到我已经永远地失去了爸爸。他不会回来了。
以后的日子,一如既往,只是妈妈更加忙碌,更加呵护我和姐姐了。我慢慢长大了,适应了没有爸爸的生活,将他夹着叶子的书籍和笔记本收进抽屉里,画上一个永恒的句号。
一天, 我找东西时,无意间将发黄的笔记碰到地上。叶子从里面滑出,无辜地成了碎片。
我慌了,赶紧拾起。摊开笔记,一段苍劲的文字跃入眼中:
叶子/本身就是人生的浓缩/浮皮轻浅的/初显翠绿就会过早凋零/根深蒂固的/直至终老也不会轻易飘落……
姐姐要去远方上大学了。临上车前,我将两片嫩绿的叶子塞进她的手里。她迟疑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什么,和我相拥而泣。
今年的秋天特别长,树上的叶子迟迟不凋谢,我舒心地笑了,没忍心去摘,想让它们更长久地停留。
[创作感言]
看过了迟子建的《灯祭》之后,首先是其中蕴涵的情感打动了我,我想起了我的父亲,那个疼爱我却英年早逝的父亲。迟子建的文章中有灯,我找到了和父亲的职业林业有关的叶子。我用叶子串起了和父亲生活的一件件往事,完成了这部作品。
我觉得找到叶子这个构思切入点很重要,有了这个起点,后面的许多情节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