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研究型大学 办人民满意教育

2008-10-23 07:24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建设

一、艰苦创业50年,辉煌成就50年

2008年因奥运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度里,北京化工大学迎来了建校50周年的庆典。回顾50年来学校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50年办学经验的总结,将成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宝贵财富。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50年来,学校坚持以“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为特色的办学目标。学校不断确立人才培养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注重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适应了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学校教学科研主要指标已稳定在全国高校前50名以内,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文、法、经济、管理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50年来,学校共培养高层次人才近10万人,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一大批活跃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领域的骨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0年来,学校坚持将全面贯彻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宗旨。学校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特色与内涵、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形成了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0个硕士点,42个本科专业,5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生总规模达到2.6万余人;建设了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38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9人(7人为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正高职教师181人,副高职教师296人;改善了办学条件,校园占地达1,116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8亿元,图书馆藏书达135万余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学校确立了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圆满完成了两期“211工程”建设任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50年来,学校坚持将特色发展、产学研结合作为发展思路。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学校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得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北京市级定点实习基地,4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五”以来,学校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基础及应用成果,科研到款总计近12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4项(其中作为第一单位或第一获奖人的有13项),建设了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与近百所国外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互访活动。

50年来,学校坚持将发展与改革作为办学的推动力。特别是1998年以来,学校坚持实事求是、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为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以“时机早、方向准、推进稳、效果好”为特点,实施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不断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50年来,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凝练出了“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学校精神和“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这既是学校传承已久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二是抓住发展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这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想。三是结合不同时期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改革创新,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谋发展,这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推动力。四是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这是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跨越发展、积累经验,奠定平台,实现飞跃

不言而喻,学校在短短的50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九五”、“十五”的跨越式发展,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搭建了平台。学校党委领导全体师生积极谋划,特别是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使得学校在以下各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科实力大幅度增强。学校坚持“重点建设优势学科、积极扶持新兴学科、巩固发展基础和支撑学科”的方针,通过“211工程”3个学科群的建设,重点学科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势头良好,多学科的格局已初步形成。4年来,学校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8个。

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本科教育方面,学校建设了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教育基地和文化素质基地,获得1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4年以优秀的成绩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构建了研究生创新平台,启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计划,在校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973计划”、“863计划”等高水平科研项目,产生了一大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显著上升。学校科技工作坚持以科技前沿和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为导向,科技项目的数量、层次和经费明显攀升,鉴定、专利数量及质量大幅度提高,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科研到款经费合计近8亿元,科研经费总额稳居教育部直属高校30位左右。学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9项,国家科技国际合作奖1项,专利申请量增长两倍,专利授权数增长1.3倍。师生撰写的科技论文被SCIE收录的数量4年翻了近一番,SCI论文被引次数排名从全国高校第50位上升至第32位。学校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国际科研合作项目11项,合同额达到2,700万元。学校人均科技指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学校教师队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973计划”国际合作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获得国家“111引智计划”项目两项。经过科学规划和积极努力,教师队伍数量4年增长1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长17%。

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资产总额增加52%,固定资产增加40%,仪器设备总值增加74%。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党委按照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务实力行、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要求,不断推进干部制度改革,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战略研讨制度、干部培训制度,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已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党的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学校党委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建立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4年来,学校党员发展与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目前教职工党员比例为59%,学生党员比例为18%,基层党支部数量增加了105%。2007年9月,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北京普通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检查验收。

此外,学校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实效,学生德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统战和群众工作进一步创新。

三、团结开拓、创新进取,实现研究型大学转变新目标

学校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继续坚持转变思想观念、建设思路、管理机制和办学模式,全体师生继续发扬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精神,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目标。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和完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型大学应不断研究、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积极推进科学研究与教学互动,不断深化课程内容的实质性改革和新培养体系的构建,坚持以高水平的学科带动教学团队建设,以教师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以理想信念教育保障高素质人才产出;要大力加强本科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博士生创新成果的产出,使学校本科教育质量在全国高校中始终处于前列,研究生教育水平有大幅度的攀升。

实施大开放战略,提高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就是要提高学校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技术创新的实力,形成学校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坚持研究型大学是开放型大学的理念,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捕捉、追踪学科前沿,在国家、行业和区域需求与牵引下,实现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的统一;就是要坚持在开放中寻找机遇,在开放中寻求支持,在开放中做强做大,在开放中彰显学校特色与优势。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保障体系。总结学校50年的办学实践,明晰学校的领导体制、治理结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要建立科学、规范、民主的管理体制,依法完善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建立保护师生员工权利的规范渠道,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深化人事、干部、后勤、产业等一系列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资源的利用效率,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学校党委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引领学校发展;构建基层党建创新平台,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创新,凝聚育人合力。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全体师生共建共享,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要积极搭建平台,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在追求卓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对学校校训、学校精神、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发展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校创新文化,使学术氛围、人文氛围、自然氛围更加宽容、宽厚、和谐。

回顾50年的历史,我们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水平持续提升,确立了在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关怀和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学校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国内外广大校友和有识之士热情关注与支持的结果。站在学校发展新的起点上,我们激情满怀,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富有自信自强精神的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化工大学的明天会更美好!

(执笔人:冯 婕 宋来新)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建设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寒露
至善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