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莲
政治常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在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物质世界客观性的基础上,把我们的视野进一步推进到对人类社会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从而揭示政治本质。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重要内容,青年学生要参与政治生活就必须学习一些政治常识。如何学习政治常识,因人而异。但要学好政治常识,必须在遵循一定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具体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教材特点,明确学习目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通过学习前言课,从总体上了解《政治常识》一书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具体地说,应掌握“一、二、三、四、五、六”。即:
一个核心:以国家制度为核心。
两种思路:一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政治、国家、民主、政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另一种是我国的国家制度、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宗教、外交等重大政策的基本内容。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和深化,两者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三种观点:历史观点、辩证观点、阶级观点。
四块知识:国家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五种观念: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国际观念。
六种能力:阅读能力、识记和理解能力、对比判断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
[二、细化教材内容,注重夯实基础]
《政治常识》一书编排独具匠心,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各课的主题和内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深刻含义。教材各课均由引语、正文(宋体、楷体)、设问小栏目、图片、阅读与思考、本课小结、练习等部分构成。
就每一框题来说,其文字有三种字体和对应的小栏目,它们在表达内容上的作用是不同的。简单来说,宋体字部分为主干,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楷体字部分为辅助。宋体字部分与黑体字部分相连,构成该框题的理论框架。我们在学习中对黑体字部分及宋体字部分要加以重视,这是我们解题的依据。考试中有些同学老是用自己的语言或是大白话答题,毛病就在于对课本内容没有掌握。对于楷体字部分,要注意建立其与宋体字和黑体字部分的联系,宋体字和黑体字部分是观点,楷体字部分一般是解释性的材料,是围绕观点服务的。这些材料一是可以加深我们对观点的理解,二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凡是类似的材料我们都可以往相应的观点上靠。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以现实问题立意,考查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题目新,观点不新”是它的突出特点。考试中有些同学看着一些新鲜的材料觉得不可理解,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材料与观点的联系。我们应该在掌握观点的同时,理解材料,建立观点与材料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要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以主干知识为重点,全面把握基础知识。如政治学中的国家、国体、政体、政党、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国际组织等。同时,我们还要善于使用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弄清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政治学中的国体与政体、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程度与民主性质等。此外,还要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组成概念群。政治常识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许多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核心概念周围往往都有一些其他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这些概念综合到一起,而不是把它们孤立开来,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政治常识中涉及“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际关系”等系列概念。就单个概念而言,大多数同学是了解的,但对这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没有进一步深入理解呢?其实这一组概念中的核心概念应该是“国家性质”,它们以“国家性质”为核心,连成了一个概念群。它们之间具有以下决定关系(见下图):
[三、整合教材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政治常识》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以政治建设为主线统领全书。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教材第五课以国家问题(主要是我国国家制度)为中心,阐述国家问题及与国家政权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
政治常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零碎的、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整体。我们在学习政治常识时,要把每个知识点放到一个有机的体系中去,建立政治学知识的框架。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合理的政治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
1.在学习局部知识时,以章节为单位,构建知识体系。政治常识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写的,一般来说,是先普遍后特殊、先概括后具体,这种排列方法,为我们构建局部知识的框架提供了方便。比如,我们在学习“我国的国家机构”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按照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四个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2.在小结某一阶段内容时,可以打破教材章节束缚,按照专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因此,我们在进行政治常识阶段复习时,可以以某一板块为专题构建知识框架。比如,政党和政党制度专题,就可以按党的性质、党的地位、党的宗旨、党的作用、党的领导方式、党的执政方式、党的建设、党的指导思想、政党制度等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3.在复习整个教材时,以主干知识为基础,把书本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做到内容简略、线条清楚。政治常识的主要内容由国家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自成体系,各部分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其他问题都建立在国家制度基础上,其目的又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几部分内容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见下图)
[四、关注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常识涉及大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我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其内涵,这就需要运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即理论的学习需要联系现实问题。同时,掌握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即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可见,政治常识的学习和运用必须始终贯彻一个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方面,要学好理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政治常识教材的内容以及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的知识对国家和人民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在今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此,我们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至少可以联系以下相关知识:(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国家履行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表现。(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文化建设,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4)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当然,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对于每位同学而言,学好政治常识最主要的还是从实际出发,掌握技能,恰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