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茂盛
一、阅读《乞丐也需要努力》,回答文后问题。
乞丐也需要努力
向上
(1)每天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来到地铁站,时间长了,车上的乘客便成为老相识。而其中的常客是一个乞丐,穿得破破烂烂,拖着一条残腿,样子很可怜。他踏进车厢,必先掏出一根竹笛,吹出《敖包相会》曲子的前半段,然后一拐一拐地沿着车厢往前走,同时唱出那曲子的后半段。最初,我几乎每次都给他一些钱,不过发现其他给钱的人却很少,渐渐地,对他那每日重复乏味的曲子不感兴趣了,我也给得少了,有时就不想给了。这样,他最近走过一节车厢时,甚至分文无收。
(2)这使我想起留学时生活工作了近12年的异国城市的一个乞丐。也几乎是每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在那美丽的地铁小站口,总能看见他熟悉的身影。他的身体也有残疾,也是一边演奏一边唱,不同的是,他每天变换乐器和曲目。有时弹奏他的旧吉他,有时拉起他那已经掉色的小提琴;节假日时他往往来一段欢快的曲子,天气不好时他的曲子则可能婉转悠扬。别以为他是卖艺者,其实他是乞丐,每天睡在公园的纸箱子里,属于地地道道的无家可归者。可每次总能看见不少人中途驻足,或给他些钱,或欣赏他的曲子,他那盒子里的钱也总比其他乞丐多。
(3)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这样每天变换乐器和曲目难道不累吗?”这个乞丐认真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上的道理就这么简单,优秀的人才靠的是努力,优秀的企业靠的是努力,先进的国家靠的是努力,即使乞丐也需要努力。
1.质疑问难:人们对地铁站上的一个常客——乞丐在态度上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写法探究:作者在第(2)段插叙了异国城市的一个每天变换乐器和曲目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3.发挥想象:结合情境,请在横线上补写出乞丐可能要说的话。
4.感悟深意:“即使乞丐也需要努力”,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言外之意?
5.提炼补证:读了本文,你能从中提炼出一个恰当的论题吗?请列举一例加以论证。
二、阅读《一个人的改变》,回答文后问题。
一个人的改变
高越
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教授。
有一天,他在纽约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乘地铁去时代广场。当时正值下班乘车的高峰期,人流像往常一样沿着台阶蜂拥而下直奔站台。
突然,罗伯特·西奥迪尼看到一个衣衫lán lǚ( )的男子躺在台阶中间,闭着眼睛,一动不动。
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看到这个男子一样,匆匆从他身边走过,个别的甚至是从他身上跨过,急着乘坐地铁回家。
看到这一情景,罗伯特·西奥迪尼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了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的时候,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跟着停了下来。
很快,这个男子身边聚集了一小圈关心的人,人们的同情心一下子màn yán ( )开来。有个男人去给他买了食物,有位女士匆匆给他买来了水,还有一个人通知了地铁巡逻员,这个巡逻员又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几分钟后,这个男子苏醒了,一边吃着食物,一边等待着救护车的到来。
人们渐渐了解到,这个男子只会说西班牙语,且身无分文,已经饿着肚子在曼哈顿的大街上流浪了好几天。他是因为饥饿而昏倒在地铁站的台阶上的。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熙熙攘攘、匆匆忙忙的人流中,人们往往会陷入完全自我状态,在忽视无关信息的同时,也忽视了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这就像一位诗人说的那样,我们“走在嘈杂的大街上,眼睛却看不见,耳朵却听不见”。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自己停下来,仅仅是要看一下那个处于困境的男子而已。路人却因此从“都市恍惚症”中清醒过来,从而也注意到了这个男子需要帮助。在注意到他的困境后,大家开始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
1.知识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lán lǚ( ) màn yán ( )
2.名词解说:什么叫“都市恍惚症”?请你用文的语句解说。
3.细部分析:“看到这一情景,罗伯特·西奥迪尼感到非常震惊”,说说“这一情景”是指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表述。)
4.语句归位: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问句填入文中的A、 B横线处。
(1)为什么后来人们对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子的态度会有了较大的改变呢?
(2)为什么起初人们会对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子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呢?
5.探究发现:你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发现的这一现象得出怎样的结论?
三、阅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答文后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徐连欣
(1)袁隆平是一位视科学为生命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几十年来,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在攻关的前10年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岛度过的。
(2)袁隆平______。他说,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第一线的坚守,使他抓住了科学的灵感,锻造出了战略性眼光。
(3)袁隆平______。他注重培养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将团结协作看作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他捐出奖金,设立了科研基金和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他将实验材料“野败”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研究的步伐。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30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袁隆平______。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从一般杂交稻的成功到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再到三期,他将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如今已经77岁的他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试验田亩产900公斤;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5)______。到2006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不仅如此,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
(6)袁隆平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励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2007年4月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语句归位:请选择下面三个短语,分别填写在第(2)到(4)段的横线上。
永不满足注重实践甘为人梯
2.修辞方法:“几十年来,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提炼中心:结合第(5)段的内容,在横线上补上中心句。
4.编写对联: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拟写一副赞颂性的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链接:由湖南人编制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富豪榜“2007湖南富豪500强”新鲜出炉,主办方把“身价”超过1000亿元的袁隆平列为“名誉首富”。
你赞同将袁隆平列为“名誉首富”吗?说说你的看法。
四、阅读《明天,我们拿什么滋养生命》,回答问题。
明天,我们拿
什么滋养生命
梁建中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这是河流污染的真实写照。
根据我国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其中有机类属严重污染,三氮类属重度污染,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污染带来的就是灾难。(A)珠江海区的污染使栖息在该海区的鲷科、石首科、带鱼、乌贼和中国对虾等19种经济鱼类和25种经济虾类连续出现大量死亡,使洄游产卵繁殖的狮鱼、马鲛等锐减,这里著名的“万山渔汛”已不成汛。
长江也不乐观,不断增加的、不经处理的废水污水在城市江段已形成明显污染带。据调查,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江段的污染带已超过600千米,占城市江段长度70%。随着乡镇企业及农业发展,长江水体还受到农药和化肥污染。另外,(B)每年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达6亿吨,输沙量已达黄河的1/3,相当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密西西比河3条世界大河的输沙总量。
母亲河——黄河的情况更糟。从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旱季断流现象几乎年年发生,1997年创纪录地达到累计断流226天,仅胜利油田少产原油就损失30多亿元。目前,黄河流域用水量已超过360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流域用水量猛增,各地都对昔日流入黄河的雨水“围追堵截”,大大减少了黄河的入水量。甘肃、宁夏百姓大挖水窖,积蓄雨水,被广泛推广的所谓“旱作农业”,使干旱的土壤变成了一块块“海绵”。地下水开采和生态耗水,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都直接影响到黄河的水量,使黄河再也无法形成昔日容纳百川的汪洋恣肆的壮观场面。
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时期,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拯救我们水资源环境吧,不要让“人类最后见到的一滴水是我们自己的眼泪”变成现实!
1.提取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说明方法: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揣摩用词:“从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旱季断流现象几乎年年发生”,句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4.材料探究:阅读下面材料,说说我们该如何拯救严峻的水资源环境?
材料一: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淡水资源只有233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
材料二:目前全国150个城市严重缺水,有6000多万农民和500万牲畜缺少足够的清洁饮水。
5.看图答题:观察下面中国节水图标,回答问题。
011
(1)这个图标有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寓意?
(2)请你以图标的主题,拟一条公益广告语。
五、作文。
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代表着丰富和肥沃;绿色,是希望之色,它代表着理想和追求。人生中没有了绿色,生活就会暗淡;生命里缺少了绿色,心田就会干涸。请你以“绿色·生命”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乞丐也需要努力》参考答案:
1.人们起初感到他可怜,当他吹完《敖包相会》曲子就给他一些钱,时间一长也就不给了。因为他每日重复乏味的曲子。
2.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两个乞丐不同的境况作对照,为揭示主题而服务。
3.如果不努力,今后日子会更难过的。
4.示例:任何人离开了努力都难以生存,健康的人们更要加倍努力。
5.示例:“爱拼才能赢”。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极其贫穷,母亲供不起欧阳修识字读书。欧阳修买不起书,就经常去借。每当借到一本新书,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碰到好文章,连抄带背。就是靠这股精神,欧阳修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代名家。
二、《一个人的改变》参考答案:
1.褴褛蔓延
2.在熙熙攘攘、匆匆忙忙的人流中,人们往往会陷入完全自我状态。
3.人们对躺在台阶中间纹丝不动的男子熟视无睹。
4. A. (2)B. (1)
5.示例: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才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考答案:
1.(2)注重实践(3)甘为人梯(4)永不满足
2.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奔走于各地,追赶着季节搞育种实验。
3.示例:大德有大成;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4.示例:埋头几十年,成就水稻之父;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5.示例:赞同。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全国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他的千亿身价并不直接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
四、《明天,我们拿什么滋养生命》参考答案:
1.我国河流污染十分严重。
2.(A)句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水污染已十分严重。(B)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长江每年带入的泥沙之多。
3.不能删,因为“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表示年年发生了,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4.示例:加强宣传力度,治理水污染,采用节水龙头。
5.(1)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2)示例: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写作点拨】
绿色是生命的色彩,这是个很有深意的话题,我们从自然和生存规律来看,的确如此:有绿的地方就有生命,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绿。绿已成为“生命”的象征。
参考思路:抓住“生命”这一词语,探究“绿”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一处“植物”于冬春之际,其绿色破土而出,孕育出新的生命,由此展示出绿色的来之不易,生命来之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