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地震预报的意义

2008-10-11 10:34
百科知识 2008年18期
关键词:速报预警日本

冬 雪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岩手、宫城等县共有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260人。日本官方称,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但是,也有人认为,日本的地震预报不是预报。

地震能否预报在国际上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有的国家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报的,例如美国;但有的国家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如中国和日本。

传统的地震预报概念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所以,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而地震预报有多种方法,现在得到认可的主要有三种;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是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此外,地震预报还有不同的类型,主要分为:长期预报,指的是十几年至百年左右可能发生的地震;中期预报,指的是几个月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短期预报,指的是几天至几个月可能发生的地震;临震预报,指的是几小时至几天可能发生的地震。

目前的地震预报是综合预报,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电磁、重力、地壳形变、地下水动态等方面异常后作出的预报。对于地震的长期预报,主要观察历史地震构造活动地壳形变的地震图像;而中期预报则主要观察地震图像趋势异常(形变、电磁、流体等);短期预报则是观察分析地震趋势异常加速、转折的短期异常现象;临震预报则是观察突发性快速异常现象的出现。

尽管中国和日本地震专业的研究人员认为地震在一定程度是可以预报的,但是,只是在中长期预报上有一些成果,而在短期和临震预报上成效不太明显。而且,地震预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过程,测不准的情况居多。

迄今,在中国能肯定的预报成功的几次地震有: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但即使是这些有效的预报也有争论,质疑者认为这些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成功地震预报。尽管地震难以预报,但并不意味着这项研究和探索不值得去做。正如有些地震研究人员所言,地震预测在中国来说是值得去做而且必须去做的事。

所以,中国目前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地震观测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地震学、地磁、地电、重力、地壳形变、应力应变、地下水动态、水化学、地热等学科的地震监测台网,其中包括400多个测震台站、20个区域遥测台网、1700多项地震前兆观测。

日本的地震预报是什么预报?

地震预报的一个重要定义和原则是,预报是在地震前发出的,但日本的地震预报却是在地震后发出的,所以,有些人认为日本的地震预报不是预报,而是预警。但是,从地震预报的严格意义上看,在名称上也不能算是预警。

日本称,他们有一套“紧急地震速报系统”,遵循的是地震发生后会在时间上产生不同破坏力的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出现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日本研究人员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人们可以得到几秒到十几秒的宝贵逃生时间。

日本研发的“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是建立在该国对地质运动的广泛监测之上的。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全世界震级在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中,20%以上发生在日本。小震更是接连不断,每天约有300次地震发生。正是这种特殊的情况决定了日本不仅致力于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级别和建筑物抗震烈度的设计来抗御地震灾害,而且也专注于地震预测预报来减轻灾害。

日本气象厅和总务省消防厅在全国每个市町村(都属日本二级行政区,都道府县为一级行政区)设至少一台地震仪,此外,防灾科学研究所又在全国设高灵敏度地震仪1800台,宽带地震仪70台,强地震仪约1000台。高灵敏度地震仪通过捕捉人们感觉不到的微震,立体监测地壳内部运动,宽带地震仪主要监测超长周期的地震。这些广泛分布的地震监测仪器为日本科学家研究地震提供了大量信息,因而有助于他们开发出“紧急地震速报系统”。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既然是地震已经发生了,才利用地震的P波和S波的时间差来预报,这显然不能算是地震前的预报,只能算是地震后的预报。所谓预报一要有时间差,二要在事前向公众广而告知,日本的地震预报也部分满足这两个要素,有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并且通过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有效地对公众告知和预报(预警)。但是,日本的这种地震预报却要加上严格的限制定义,即“震后S波到来之前的预报(预警)”,或者可以通俗地说成,“地震后大破坏力之前的预报(预警)”。

S波到来之前预报的意义

尽管日本的地震预报只能算是“震后S波到来之前的预报”,但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这套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发明者之一、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村洋光的话来说,“在地震袭来之前,10秒对于人们完成自我保护工作来说是非常充裕的时间。”

而且,为了保证地震速报系统的准确性,日本提供给普通国民的预警是有要求的,即必须在两个以上观测点探知到地震,且预测震级在弱5级以上。因为有时候一个观测点有所反应,有可能是该观测点遭雷击或附近发生大的事故等,所以要求两个以上,这样数据比较可靠,而要求弱5级以上,是因为一般弱5级以上地震才会产生显著的损害,有必要进行事先的防备。

不过,这套预警系统以前多用于特殊机构。如安装了信号接收装置的列车、电梯在接到信号后,可以迅速自动停止运行,建筑工地和医疗机构等也能够马上停止作业,减少工程人员和病人的损失,但是,从2007年9月开始,日本气象厅开始面向一般市民提供5级以上的地震警报,普通市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专用的防灾行政无线设备接收警报,在更大的地震波来临前,保存生命,减少损失。

紧急地震速报系统的预报尽管是在地震后发出的,但也并非很准确,很多时候也报不准。2008年4月28日凌晨2点32分,冲绳县宫古岛发生了4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初次发布了地震预报,但比地震发生迟了5秒。5月8日,茨城发生5级地震,气象厅的预报比震中的摇晃迟了40秒。所以,技术人员感叹地震预报技术难度太大了,原因在于这套速报系统还有很多局限。例如,从预测到地震P波到S波之间只有短短数十秒,对于离震源地很近的地区来说,往往来不及。例如,6月14日的地震中,岩手县奥州市由于距离震源很近,强震发生4秒后紧急地震速报才姗姗而来。而且,这套系统有时还会误报。此外,有些地震是先出现S波,因而速报系统就难以预报了。

尽管日本研究人员开发的“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并不完美,只是“震后S波到来之前的预报”,但除了能救人生命外,在在科学认识上也是有意义的。尽管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但通过人类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也许在将来可以成功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地震预报,尤其是最难的短期地震预报和临震预报。再加上防震基础设施和公民的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有望能把地震造成的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文章代码:1808)

[责任编辑]张田勘

猜你喜欢
速报预警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黄金时代》日本版
每月速报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每月速报
每月速报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