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森
摘 要:明代高唐王朱厚煐系明宪宗之孙,衡恭王之子,爵封高唐王。圹志为研究朱厚煐生平事迹、家族史及当时的郡王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金石文献资料。圹志中还涉及多位名见《明史》和方志的历史人物,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明代;青州;朱厚煐;圹志
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5—0201—03
1967年春,山东省青州市弥河镇上院村明代高唐王封土墓被村民扒毁,出土四周饰有云龙纹图案的青石质圹志一合。志盖长、宽均74厘米,厚10厘米,上刻篆书“大明衡国高唐端裕王之圹志”12字。志石大小同志盖,志文系字径1.5厘米的精美楷书,计32行,满行40字,凡650字。志文未见著录,属新见金石文献资料。现将其标点断句于下,作一考证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赐正。
一、圹志录文
王讳厚煐,字明甫,号清慎子,晚号岱翁。宪宗纯皇帝孙,衡恭王第四子,嫡母妃沈氏,母次妃诸氏。王生于正德九年甲戍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时。嘉靖九年庚寅十二月初十日遣节册封为高唐王。皇帝制曰:“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诸王之众子必封为郡王,世世相传,此太祖高皇帝之制也。朕祗承祖训,笃叙亲亲,兹封衡王庶第四子厚煐为高唐王。夫为子莫先乎孝,为臣莫先乎忠,惟忠惟孝可以立身。而永禄尚克时忱,以膺宠命。尔其钦哉!”嘉靖二十七年戊申八月二十六日,遣中书舍人郭仁赍赐玺书,奖励孝行。皇帝敕谕高唐王:“近该衡王及山东抚、按官各奏称:王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乐善好学,守礼如一,克笃人所难及之行。所司会勘,先后无异,良可嘉尚。兹特差官,降敕奖励。王宜益敦善行,以永终誉,用为宗室之光,顾不伟欤!钦哉,故谕。”万历十一年癸未闰二月初一日丑时,薨于正寝,享年七十岁。册封元配李氏,东城兵马副指挥李锡女为妃。子二:长子载墀,封长子,早卒,配夫人刘氏,李妃出。次载学,封镇国将军,配夫人赵氏,刘夫人出。女二:长封黄浦县主,下嫁仪宾王维俊。次封长清县主,下嫁仪宾王登要,俱李妃出。长孙翊镶,即承重当嗣爵者。次幼。讣闻,上哀悼,辍视朝一日。自闻丧、七七、十旬、窀穸,遣行人司行人张乔松掌行丧祭礼。期年、再期、禫祭,遣布政司堂上官谕祭行礼。在京文武衙门、尚书、国公等官,徐学谟、徐文璧等,皆致祭焉。仍命山东有司治丧葬如制。赐谥曰。制曰:“朕惟先王之典,生既有爵,没必有谥。爵以贵其身,谥以表其行也。尔高唐王乃衡恭王之子,早膺封爵,安享贵荣,倏尔云亡,良用悼惜,爰稽往行。”赐谥曰:“灵其有知,尚克歆服,载赐龙头,金书丹旒。”以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葬于临朐县龙山之原。颁赐志文曰:“呜呼!王以宗室懿亲,为国藩辅,茂膺王爵,贵富兼隆。兹以令终,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圹,永垂不朽云!”
二、朱厚煐生平事迹及家族史
据《明史》卷一百十九《诸王传四》载:“衡恭王祐楎,宪宗第七子。弘治十二年(1499)之籓青州。”①自此至清初,衡国共传6世7王,郡王29人,历一百数十年。志主朱厚煐即衡国郡王之一。由志文知,朱厚煐字明甫,号清慎子,晚号岱翁。他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衡恭王朱祐楎四子。嘉靖九年(1530)被册封为第一代高唐王,具有皇孙、王子、郡王的显赫社会地位。朱厚煐生于正德九年(1514),薨于万历十一年(1583),享年70岁,在位54年,谥号“端裕”。
志云:朱厚煐“字明甫”。清段松苓《益都先正诗丛钞》卷三“朱厚煐”条则谓:“字忠庵。”②清赵愚轩《青州明诗钞》卷四“朱厚煐”条亦持同说③。这应该有两种情况:一是朱厚煐曾字忠庵。二是忠庵为朱厚煐后代某位高唐王之字,被误为其字。我意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志云:嘉靖二十七年,明世宗敕谕朱厚煐:“王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乐善好学,守礼如一,克笃人所难及之行……良可嘉尚。兹特差官,降敕奖励。”据《明史》卷一百十九《诸王传四》载:“高唐王厚煐、齐东王厚炳皆以博学笃行闻。嘉靖中,赐敕奖谕者再。”④毫无疑问,这记述的是同一件事情。朱厚炳系“恭庶五子,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1558)薨”⑤。他是朱厚煐的五弟,第一代齐东王。在敕谕中,明世宗充满深情地希望他这两位族弟“益敦善行,以永终誉,用为宗室之光”。这次“降敕奖励”是朱厚煐一生中的闪光点,被圹志和《明史》记录在案。
朱厚煐“好学”、“博学”,多才多艺,既是一位书法家,又是一个撰述能手。明大儒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三赞其:“深于玉筋及大小篆,皆名笔也。”⑥清段松苓《益都先正诗丛钞》卷三“朱厚煐”条云:“善小篆,至今人家多藏之。”⑦清硕学王士禛《蠶尾集》卷九《跋玉楮集》载:“岱翁工篆隶,癖嗜古书,写录多秘本。鼎革后,散落市肆,纸墨精好,装潢工緻。康熙乙巳(1665),予归自扬州。一日,至青州与杞园(张贞号杞园)观书市中,得刘原父(刘敞字原父)《春秋权衡》、《意林》二书,亦高唐府中物。杞园云:‘曾见岱翁篆书《入药镜》一篇,淳整茂密,亦希有也!”⑧现藏山东省临朐县博物馆的嘉靖三十三年《新乐端惠王圹志》署款“第四弟高唐王厚煐篆盖”。这件由朱厚煐为其三哥新乐王朱厚燫篆书的墓志盖,典雅大方,端庄秀丽,显示出精深的翰墨艺术造诣。清赵愚轩《青州明诗钞》卷四“朱厚煐”条载:“著有《事亲述见》十二卷,世不多见。近访得其第七卷下篇,辑述礼乐事,兼记衡恭王遗事,亦家乘之类。”⑨《青州明诗钞》辑录了朱厚煐《杂诗》四首,从中能窥见他优游田园的闲情雅致。朱厚煐还精通乐理,著有《琴谱》和《瑟谱》,可惜早已失传。
志云:朱厚煐妃李氏乃“东城兵马副指挥李锡女”。《明史》卷七十四《职官志三》载:“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各指挥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四人,正七品……凡亲、郡王妃父无官者,亲王授兵马指挥,郡王授副指挥,不管事。”⑩由此得知,朱厚煐岳父东城兵马副指挥李锡原本没有官职。笔者看到,青州市博物馆藏隆庆六年(1572)《大明衡藩平度王圹志》载:平度王朱载垹“妃靳氏,临朐县民、授西城兵马副指挥玹女”。万历十二年《衡王妃圹志》载:衡安王朱载封“妃王氏,东城兵马指挥王本道之女”。万历十六年《明薨平度王妃墓志铭》载:平度王朱翊鏊“妃姓韩,父名学礼,儒学生员,恩赐东城兵马副指挥”。万历四十五年《皇明衡国汉阳温惠王元妃傅氏圹志》载:汉阳王朱厚福“妃傅氏,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东城兵马副指挥鹤之女”。透过这些金石文献资料,我们可知衡国诸王择妃并不注重门第。
据圹志载,朱厚煐有二子、二女、二孙。长子载墀,卒于万历二年(1574),未继位。后追封为王,谥恭和。次子载学,封镇国将军。长女封黄浦县主,下嫁仪宾王维俊。次女封长清县主,下嫁仪宾王登要。关于仪宾,《明史》卷七十六《职官志五》云:“其尚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者,并曰仪宾。岁禄各有差,皆不得与政事。”(11)长孙翊镶,次孙尚幼。《明史》卷一百四《诸王世表五》载:“王翊镶,恭和庶一子,万历十六年袭封。四十年薨。王常泽,翊镶嫡一子,万历三十二年封长子。四十六年袭封。”(12)高唐王家族只传了四代,其世系为厚煐——载墀——翊镶——常泽。
由圹志知,朱厚煐从薨到葬经历的程序是:一、讣告上闻皇帝,皇帝辍朝一日,以示哀悼。二、闻丧、七七、十旬、窀穸四祭,皇帝派遣行人司官员前往青州主持。三、期年、再期、禫祭三祭,皇帝派遣山东布政司官员至青州“谕祭行礼”。四、朝廷文武百官致祭。五、山东官员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安葬事宜。六、赐谥号。七、赐志文。这是明代郡王丧葬制度的真实记载,值得引起有关研究者进一步探讨。
三、圹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
志云:“嘉靖二十七年戊申八月二十六日,遣中书舍人郭仁赍赐玺书,奖励孝行。”郭仁,字子静,苏州长洲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其事迹在《明史》卷二百二《孙应奎传》中有一见:嘉靖年间,俺答进犯京城,户部尚书孙应奎建议朝廷加派兵饷。“自北方诸府暨广西、贵州外,其他量地贫富,骤增银一百十五万有奇,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御史郭仁,吴人也,诣应奎请减,不从。仁遂劾奏,应奎疏辨。帝以仁不当私属,调之外。”(13)郭仁被谪官福建永安知县。据《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十六《人物》载:在永安任上,郭仁“核粮册,杜飞诡,汰里甲冗费”(14)。不久,又擢刑部主事。志文所记郭仁“中书舍人”一职,《明史》和《同治苏州府志》未载,可补史缺。中书舍人,亦称舍人,从七品,洪武九年(1376)改原中书省直省舍人而置。十三年罢中书省后,分别改隶中书科及内阁诰敕、制敕两房,掌缮写文书之事。
志云:“遣行人司行人张乔松掌行丧祭礼。”张乔松,字青徕,江西新喻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同治新喻县志》卷九《宦业》载:“抽分杭州,商民咸颂其清廉。历任至湖广布政司左参政,剔弊除奸,爱民如子。尝操练兵卒,防固城池。解任之日,军民争遮留之。”(15)志文所记张乔松“行人”一职,《同治新喻县志》不载,可补其缺。行人,正八品,洪武十三年于行人司置,并置左、右行人。旋改为司正,左、右司副,于其下更设行人。二十七年定制40人,以进士充任。专职捧节、奉使之事。除非奉旨,诸司不得擅差。
志云:“在京文武衙门、尚书、国公等官,徐学谟、徐文璧等,皆致祭焉。”徐学谟(1522—1593年),初名学诗,字叔明、子言,号太室山人,苏州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后任荆州知府。《明史》卷二百四十三《邹元标传》载:“景恭王之藩德安,欲夺荆州城北沙市地。学谟力抗不予,为王所劾。有诏下抚按逮问,改官。荆州人德之,称沙市为‘徐市。”(16)徐学谟因巴结张居正,不断升迁。万历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郧阳。入为刑部侍郎,进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张居正卒,徐学谟又急缔姻亲于大学士申时行,以求自固。万历十一年,吏科给事中邹元标将其弹劾致仕。徐氏擅诗文,著述甚丰,有《春明稿》、《徐氏海隅集》、《世庙识余录》等。据志文,官拜礼部尚书的徐学谟即是给高唐王致祭的“尚书”之一。不过,他致祭的同年便被罢官了。徐文璧,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后裔,世袭定国公。成祖朱棣皇后徐氏系徐达长女。《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徐达传》载:朱棣为燕王时,徐达四子徐增寿“仕至左都督。建文帝疑燕王反,尝以问增寿。增寿顿首曰:‘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及燕师起,数以京师虚实输于燕。帝觉之,未及问。比燕兵渡江,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王入,抚尸哭。即位,追封武阳侯,谥忠愍。寻进封定国公,禄二千五百石。以其子景昌嗣……三传至玄孙光祚,累典军府,加太师,嗣四十五年卒,谥荣僖。传子至孙文璧,万历中,领后军府。以小心谨畏见亲于帝,数代郊天,加太师。累上书请建储,罢矿税,释逮系。嗣三十五年卒,谥康惠。”(17)《明史》卷二百二十七《万象春传》称:“定国公徐文璧班首重臣,嗣爵久……蒙殊典。”(18)据志文,爵封定国公的徐文璧即是给高唐王致祭的“国公”之一。徐学谟、徐文璧二人至少曾经两次致祭于衡国。笔者发现,青州市博物馆藏万历十年《皇明衡藩汉阳温惠王圹志》载:汉阳王朱厚福薨后,“在京文官礼部尚书徐学谟等,武官后军都督府定国公徐文璧等,皆致祭焉”。看来,礼部尚书、定国公是当时朝廷文武百官中向已薨诸王致祭的代表人物。(本文的撰写,得到山东省青州市弥河镇上院村赵传国先生的热情帮助,特此鸣谢!)
注释
①④⑤⑩(11)(12)(13)(16)(17)(18)《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3641、3641、2968、1814—1815、1856、2967、5334—5335、6303、3732、5970页。
②⑦段松苓:《益都先正诗丛钞》,光绪十年益都段氏古穆和堂刻本。
③⑨赵愚轩:《青州明诗钞》,1940年寿光琴鹤堂铅印本。
⑥《四库全书》第12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85页。
⑧《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7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309页。
(14)李铭皖、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光绪九年刊本。
(15)文聚奎、吴增逵:《同治新喻县志》,同治十二年瀛洲书院刻本。
责任编辑:何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