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英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也是进一步推进科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知识的普及,离不开科学教育的着力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教育一直沿袭分科设课的传统,随着世界教育思想的演进和科学教育的发展,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开始了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近年来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站在科学的、发展的历史高度,为全国范围内推进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从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层面上,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科学发展观对科学教育发展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推动科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义,积极推动科学教育发展
要发展科学教育,首先要坚持发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强调为发展,这是总结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路线和重要战略思想。因此,推动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义,毫不动摇地推进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发展。
1.纵观世界各国的历史,科学教育无一例外都是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20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与研究。以目前在这方面较为领先的美国为例,其现代科学教育的改革始于50年代末,到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又提出了著名的“2061计划”,指明了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在经过近40年的不懈研究和实践之后,美国全国科学院于1996年公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形成较完整的科学教育理论体系。近年来“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和认同,包括英国、法国、瑞典、墨西哥、西班牙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全面学习和借鉴这一理论和经验,研究制定本国的科学教育纲要和课程。“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正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线。
2.我国科学教育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也要求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的参与,而这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正是科学教育最终要实现的培养目标。从当前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人民群众接受“科学”教育的需求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科学教育由“线”到“面”的展开尚需时日;科学教育服务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
3.科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自身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所谓科学主要包括三层涵义: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获得上述知识的人的活动;组织上述活动的社会建制。所谓科学教育是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育科学态度、提高科学能力,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因此,无论是科学还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将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人的科学素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离开人的参与,任何事情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己任的科学教育,同样不能违背这种规律,因此科学教育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科学素质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从知识、文化、行为、意识等层面不断提升人的科学素养。
1.坚持科学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国家课程标准就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作了原则性说明:第一,作为未来普通公民的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满足个人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需要。第二,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和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创新意识和能力,了解、掌握从事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科学教育的重心,应落实在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以获得有效实施科学教育的最佳途径;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及过程,以逐步培养其具有良好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及科学品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使其主体意识在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弘扬。
2.坚持科学教育必须以教师为本。素质良好的专业教师队伍是科学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科学专业教师人数极为匮乏,部分学校担任科学课的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师,甚至是一些被认为不适合做其他工作的教师。这种状况长此以往,无疑不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建设高素质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列为发展科学教育的优先议程。根据科学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尽量改善其工作及生活条件;提供各种形式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建立公正、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吸引人才、聚集人才。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努力促进科学教育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科学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不可偏废。“全面”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协调”着眼于关系层面,立足于和谐;“可持续”着眼于长远,立足于改革和创新。
1.要全面发展科学教育。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根本保证。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的高度重视、全民的广泛参与、科学教育自身理念与方法的不断探索创新,正是科学教育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
2.要协调发展科学教育。要从科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来抓协调,努力协调好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协调好科学教育与其他各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教与学、师与生、重点人群与全民参与的关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高度,切实推进科学教育的协调发展。
3.要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与科学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科学教育的发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各级政府及全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政策、师资、资源建设等方面满足科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培养、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核心及保证。努力办好科学教育,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的素质尤其是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起步晚、底子薄,在科学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突出重点、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是做好科学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提高的关键。
1.要统筹城市与农村科学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城乡发展水平还不平衡,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必须摆正全局与重点的关系,从资金投入、师资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向农村科学教育倾斜,这在目前情况下是必要的。
2.要统筹科学教育在不同教育层次中的发展。科学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的不同层面中。也就是说,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大学教育阶段等正规教育中要大力开展科学教育,而且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一切可能机会,使公民有机会能够终身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能力、方法、意识、品质,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发挥自身潜能的需要,提高公民科学素养。
3.要把握好“政府推动”与“全民参与”的关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它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群众的自发行为,而是政府、社会和全体公民都来参与和推动,各有分工又密切配合,具有明确目标、方针、计划的一种社会行为。因此,把握好两者的辨证关系,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发展大计,科教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科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晓英.如何实现科学课的教育价值[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5).
[2]陈金铠.让创新之花在科学课堂上绽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李智栽,李宪伦.高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观念[J].改革与战略,2007,(7).
[4]李旭.课程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6).
[5]冯国芳.以人为本:高校育人的根本教育观[J].教育探索,2005,(8).
[6]潘苏东.影响综合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责任编辑:随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