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诗意的栖居

2008-10-09 09:50沈孝辉
自然之友通讯 2008年2期
关键词:巴西利亚大厦建筑

沈孝辉

在争议之中脱颖而出

巴西利亚新都于1960年4月落成。翌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来访时说:“感觉就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而澳大利亚建筑批评家罗伯特•休斯对巴西利亚的评论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他说巴西利亚不像一座城市,而像一个纪念碑式建筑的主题公园。

说巴西利亚不像城市情有可原。巴西利亚的确不是那种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功能于一体,贪大求全的都市;当然,它也不是人们熟悉的那种地广人稀的乡村。巴西利亚是摒弃了两者的不足和缺陷,综合了双方的长处和优点设计而成的全新的“未来城”。也难怪加加林感觉就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

巴西人酷爱大海和海滩,当巴西政府迁都到内地巴西利亚时,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政府官员的家眷不愿意离开与海为伴的里约热内卢。然而,总规划师卢西奥•科斯塔对此不以为然,他反驳道:“谁说巴西利亚没有大海?巴西利亚的大海在天上!”不错,巴西利亚是少了大海的喧腾与湿润,但这里永远的蓝天却像大海一样清澈纯净,这是其他都市难以启及的。

早在规划巴西利亚城市建设蓝图时,卢西奥•科斯塔就已经考虑到新首都的环境问题。为了避免巴西利亚重蹈旧都的老路,无节制发展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他首先将首都定位为“行政管理型城市”,市区的规模控制在70万居民以内。市区里只有政府机构和为城市居民生活与消费提供服务的行业,不准兴建任何生产型企业。巴西利亚建成之后,具体管理维护工作由联邦历史艺术遗产局承担,添一石减一木皆依法规行事。直到今天,巴西利亚也看不见烟囱,听不到机器的轰鸣。

巴西利亚地处高原腹地,既无大河,也无大湖,在每年长达三个月的旱季里,空气干燥,植物枯黄。红色沙垠土质,如无植被覆盖极易风蚀。许多来自沿海地区的移民,都曾抱怨在这种环境里生活难以忍受。为了缓解旱季干燥空气的影响,卢西奥•科斯塔巧妙地拦截流经巴西利亚的四条小河,形成了一座环抱市区,面积46平方公里,湖岸长80公里的巨大人工湖,用于调节城市的空气湿度并美化城市景观。现在湖区人口已超过50万。湖区东岸是花园别墅,每户占地面积少则上千平米,多则上万平米。在十几年前,1万平米的住宅地售价仅1000美金。在其他国家的都市中,如此面积住宅的居住者非亿万富豪莫属,而在巴西利亚,居住者多为中产阶级。在湖区西岸,分布着45个娱乐和运动俱乐部,并建有著名的饭店、餐馆和公共休闲设施,成为巴西利亚最妩媚的一道风景画卷。

城市环境问题只是近二三十年才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而在巴西利亚,早在建都的初始,在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只顾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与生态的上世纪50年代,巴西城市的规划设计者便将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纳入自己城市建设的实践中。这种远见卓识不能不使人由衷敬佩与赞叹!

最近,巴西的一个基金会对全国26个州府和首都的居民进行“生活条件满意程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巴西利亚居民的满意程度位居首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3.52%,远远超过旧都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当然,巴西利亚居民的高满意度和当地治安状况良好也有很大关系。

匠心独运,非同凡响

在巴西利亚市中心耸立着一座高244米的电视塔,乘免费电梯升达75米处的观景台,可将整座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从这里俯瞰,可见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正是按照状如“飞机”的中轴线向两翼铺开。

“驾驶舱”的位置是总统府、国会大厦和最高法院三组建筑物所构成的三权广场。“机身”是一条宽250米,长8公里的由草地、热带花木和喷水池组合的广场大道。在大道的两侧,依次排列着联邦政府各部的办公大楼,毗邻办公大楼有一个别出心裁、造型出奇制胜的大教堂。“后舱”的部位是文教区:有国家剧院、国家博物馆、体育场与体育馆。“机尾”是服务区,有地铁站和长途公共汽车站。沿着“机身”两侧的“机翼”各伸展一条长16公里的交通干道。干道两旁是200多个整齐分割成矩形方块,并用三位数字编号的住宅小区。每个居民住宅小区都是由若干公寓楼组成的方街。内有托儿所、体育场、加油站、药房、餐馆、洗衣店、理发馆和小超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一般都能就近得到满足。在“机身”和“机翼”的联结处是公共汽车总站、商业银行区和旅馆区。整架“飞机”的“机头”和“机翼”被形状如“人”字的帕拉诺阿人工湖所围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西利亚列入“人类文化遗产”时,曾着重把三权广场周围的建筑设施作为人类的“现代文物”加以保护。这一组建筑设施就是前面提到的总统府、国会大厦和最高法院。三组建筑呈三足鼎立之势,体现出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之间平等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被称作高原宫的总统府被认为是巴西利亚最美的建筑物。它并非坐落在门禁森严的深宅大院之中,而只是在广场大道旁的一幢没有任何屏障的长方形四层大厦,由落地玻璃门窗组成四面墙壁,与围绕大厦的水池交相辉映。高原宫打破了一般建筑的陈规,一组排列整齐的近似三角形构成撑起大厦的廊柱。一条造型简洁的斜坡式的桥像一道弧线搭在水池之上,连接着马路和高原宫的大门。在库比契克时代,每周五下午总统都要从这座斜坡桥上走下来。届时,等候在此的民众可一睹他的风采。而今已事过境迁,只见不时有三个身着华丽的古典军装,拄着红白双色旗的土兵像木偶一样走上斜坡换岗。每逢节假日,总统休息,高原宫即面向公众开放。可逐一参观总统的办公室、大小会议室、新闻发布厅、使节接待厅以及挂着巴西历届总统肖像的长长的走廊。在总统府从一层到三层兜一圈之后,给人的感觉是巴西总统似乎就在公众的视线之下,无秘密可言。

与总统府隔着三权广场相对的是联邦最高法院大厦。楼前有一座手握利剑蒙目端坐的执法女神雕塑,寓意执法要公正不阿,不徇私情,只认法不认人。

处于居中位置的联邦国会大厦,是两幢并立的28层长方体高楼。在十几层处有一条空中走廊相连,所以这一组建筑远看像一个大写的“H”字母。在葡萄牙语中,“H”是人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国会大厦象征着维护人的尊严,一切以人为本。这座“H”型大厦实际是工作人员的办公楼。国会议员的办公处在其侧翼的附属楼内。国会大厦的左右各有一座碗形的白色建筑物。其中一只“碗”口朝天的是众议院会议厅,取民主、开放、集思广益之意;另一只“碗”口反扣的是参议院会议厅,表示在民主的基础上把众人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决策。

总统府可入内参观,国会大厦和最高法院亦可进出游览,有导游带领并讲解,仿佛做客的感觉,使人备感亲切,从而消除了隔阂与神秘感,拉近了普通百姓与政府高层之间的距离。

巴西利亚中央主轴大道两旁的经典建筑均出自奥斯卡•尼迈耶的大手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西利亚大教堂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它一反传统,去除了教堂的尖顶和柱子,代之16根弯曲翘起并汇聚一起的梁,靠力学原理支撑起教堂的屋顶,其造型酷似教皇的皇冠,但也有人认为它象征着耶稣受难时头戴的荆棘花冠。在梁与梁之间铺设大块水晶石片和彩色玻璃,因此,教堂的主体部分虽在地下,但内部仍然流光溢彩,风格既简约流畅又使人感觉富丽堂皇,一扫欧洲教堂的阴森幽暗、奢华神秘,给人耳目一新和亲切温馨之感,体现了现代气息。早在40年代尼迈耶为米纳斯州的首府设计圣佛朗西斯科教堂的时候,便以奇妙简洁的曲线运用而一鸣惊人,被称为他的第一杰作;而在巴西利亚教堂的设计上,尼迈耶更是将这种流畅优美的曲线运用发展到了即便是最苛刻的建筑艺术评论家亦无可挑剔的完美。

三权广场筑有“鸽子旅馆”,供数以千计的鸽子栖息。议会大厦、总统府和众多建筑物均建有宽阔的水池,有野生天鹅、雁鸭等水禽在其中悠哉游哉,自由嬉戏。它们不仅给庄严肃穆的权力中心平添了生气,也突出了巴西这个素有“鸟类王国”之称的国家形象。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

在殖民时期,巴西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源自葡萄牙;19世纪后半叶,受法国影响,从20世纪初才逐渐演化出自己的风格。今天,巴西的建筑艺术已经跻身为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派系之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为建筑业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了发展自身艺术的机遇,不仅涌现出许多构思巧妙的新建筑,而且涌现了许多新城市和新城郊。

新都巴西利亚的崛起,使建筑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充分施展,不少公共设施的设计已经成为巴西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奥斯卡•尼迈耶的设计风格被概括为“自由形式的现代主义”,其特点是构思大胆奇特,线条流畅优美,颜色对比明快,结构宽敞开放,并与雕塑、水池、绿地融为一体,为求得建筑科学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既赏心悦目,意味深长,又经济、实用、舒适。

巴西利亚建筑的开放性折射出其精神气质的开放性。以最高学府──巴西利亚大学为例,大学与周围街区连成一片,既无校门更无院墙。所有给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也都允许社会公众前来旁听。不仅如此,大学还专门为全方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而设计了多种培训和讲座,并经常举办音乐会、朗诵会、电影周和展览。

巴西利亚所属的城区和十几座卫星城总人口已超过200万。最大的卫星城塔瓜丁加距市中心20公里,有人口30万,最小的卫星城人口仅2万。巴西利亚卫星城则是传统的城镇布局,有高楼大厦、有热闹的街市,但受巴西利亚市区的影响,注重城市的绿化与美化。从卫星城到市中心乘地铁只需20分钟时间,因此,不少在巴西利亚工作的白领阶层,也愿意搬到住房与物价相对便宜的卫星城居住。

巴西利亚城建之所以布局合理、井井有条,还要归功于严格的法律保障。巴西政府除对新都的建设和管理有一个总体规划之外,对每个局部也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联邦区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严格依法行政,还有舆论和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堵塞漏洞,任你权贵、大亨均无机可乘。笔者曾在南湖西岸见到一座因高度超标而被“叫停”的旅馆大厦主体框架,十七年来孤零零地闲置在那里,不准建也没有拆,一任风吹雨打,以现身说法告诫后人,此乃以身试法,冒犯人类文化遗产尊严的结局。

在新都只允许建小规模的和轻污染的企业,如食品厂、家具厂、印刷厂、非金属建筑材料厂、修理车间等。凡准备新建的建筑物,对建筑地点、建筑式样、建筑规模以及如何使用土地等都必须得到联邦区城建处的审查和批准。市政建设必须遵守城市分区的规定;如大商场只能建在商业区,小商店才允许建在住宅区;办公区不允许建居民住宅;居民公寓楼不得超过7层;湖边私人住宅只能建别墅式样的建筑物,高度不能超过两层……政府还规定,新都的规模不再扩大,同时也限制人口的增长,以确保巴西利亚避免今日世界如瘟疫蔓延的种种“城市病”。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利亚建成时,也未忘记建筑工人们的归宿,在机场一带,特为普通劳动者规划了一个卫星城。

巴西利亚联邦区政府、法律、媒体和社会公众似乎都对弱势群体和贫民阶层格外宽容。尽管对权贵的违章建筑口诛笔伐,坚决取缔;但对于主要来自巴西东北部的移民,在城市规划中用于生态保护的绿地上自行搭建的房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因违法占地和“有碍观瞻”去强行拆除。就在毗邻我国驻巴西大使馆南侧的一片小树林中(相当于北京二环内的黄金地段),就存在着这样一处贫民小区。而在风景如画的南北湖西岸,也不时会从树丛中冒出一栋栋白墙红瓦的贫民小屋。

巴西有一条法律规定,土地荒芜,一旦超过五年,被人占有,产权即归占有者。公共绿地虽不属于荒芜的土地,但被移民占有五年内如未遭到起诉或驱赶,政府常常也会默认这种既成事实。

当然,所谓“贫民”是相对而言,不少人家已盖起小楼,购置了汽车。当这种“计划外”的小区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会得到联邦区的认可。通水通电,成为巴西利亚新的居民点。当初兴建巴西利亚时,给工人搭建的木板工棚,后来工人将它们改造成砖瓦房,政府也给予认可了。看起来,弱势群体的生存需要较之漂亮的城市规划布局,在巴西人的理智天平上,还是更重一些吧!

猜你喜欢
巴西利亚大厦建筑
智慧大厦
巴西利亚城市建设启示下景观评价差异性研究
走马上任
电梯
楼顶慢跑
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大桥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