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原初状态理念”的当代意义

2008-09-18 10:40杨礼银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公平

杨礼银

〔摘要〕原初状态理念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占据关键地位。它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这些批评本身也凸显出罗尔斯的这种理念在当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意义。原初状态理念不仅在当代政治哲学理论研究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对于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于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罗尔斯;原初状态理念;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 B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2-0152-03

罗尔斯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其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已成为西方思想界体大思精的典范。而在他的正义理论中,原初状态的理念(the idea of the original position)占有一个关键和中心的地位,它既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又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方法。原初状态是罗尔斯为了提出和论证正义的原则而假设的一种背景状态。罗尔斯是这样定义原初状态的:“它是一种其间所达到的任何契约都是公平的状态,是一种各方在其中都是作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选择的结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所决定的状态。”[1](120)

原初状态包括中等匮乏的客观环境和无知之幕加相互冷淡的主观环境。在罗尔斯看来,正义的社会需要这样一种客观条件:每个人都有其生活计划并追求其基本利益,而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既不是太缺乏以致于人们丧失理智,对别人像狼一样掠夺,也不是太丰富而人人各取所需,致使社会合作没有必要。只有处于中等程度的匮乏状态,人与人之间才能既相互冲突又相互合作,从而实现各自的利益。仅仅客观条件还不足以使得社会各方选择正义的原则,于是罗尔斯又假定:原初状态各方处于无知之幕的后面,不知道一些有关自身的特殊事实,如在社会中的地位、天生资质、自然能力等,这就消除了人们凭借这些特殊事实在选择原则时进行讨价还价的可能;没有人知道他的善的观念、合理的生活计划以及心理特征(如乐观或悲伤),甚至不知道这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明和文化状况,这就消除了人们在选择契约条款时进行讨价还价甚而压迫奴役等的必要。另外,罗尔斯还假设原初状态各方对彼此的利益“相互冷淡”,不受仁爱或怨恨、嫉妒的影响,既不自私也不利他。无知之幕的设置排除了各种偶然因素和先在因素,使所有契约选择者处于平等的处境,从而保证所选择的合作条款不偏不倚。在这样的原初状态中,社会各方会选择正义的原则:“(1)每一个人对于一种平等的基本自由之完全适当体制都拥有相同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这种体制与适于所有人的同样自由体制是相容的。(2)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他们所从属的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的机会平等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第二,他们应该有利于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最大利益。”[2](70)

虽然这种假定的原初状态引起了很多批评,但是正如威尔·金里卡所说,它“对政治哲学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并不在于人们都对此表示赞同(事实上很少有人同意他理论的全部内容),而在于后来的理论家正是在反对罗尔斯的过程中才确立了自己的理论”[3] (102),这些批评丝毫不能掩埋原初状态理念在当代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意义。

第一,原初状态理念引起政治哲学主题的转换。罗尔斯通过原初状态理念的设计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提上议程,探索出一条平等的自由主义的途径。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其主题是自由,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自由价值,主要是财产自由、思想自由和良心自由等,二是自由的制度即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建立一种民主制度来保障自由权利。其间也有平等问题,但它一直隐藏在自由问题的背后。尽管卢梭等也曾重视过此问题,但并没有把平等作为根本的原则来看待。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确立的原初状态理念将平等问题推到了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前台,使当代政治哲学家们不得不面对它,并做出表态。虽然整个《正义论》旨在解决正义制度问题,但平等与自由却是作为正义的核心价值同时出现的,并强调了“正义总是意味着某种平等”的论点。原初状态的设置将平等与自由作为自由主义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着重强调的是平等问题。从原初状态的定义中可看出,“契约都是公平的”、“平等代表”、“偶然因素”等关键词要突出的都是平等。通过罗尔斯的精心构造,原初状态理念确实达到了其目的——建构一个平等的自由的政治哲学大厦。

有学者将这种政治哲学主题的转换称为由自由向正义或平等的转换[4](21),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自由仍然是当今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之一,罗尔斯从没有抛弃这个主题,相反,他是从政治的角度、从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角度去审视自由。所以,罗尔斯通过原初状态的设计使政治哲学的主题从单纯的自由转到平等的自由上来,通过解决平等问题去解决自由问题。

第二,原初状态理念将现实与理想、先验与经验融为一体,为解决政治哲学的正义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原初状态作为一种假设状态是非现实的,非历史的,但又不完全是假设的,而是基于一种不平等的现实。罗尔斯所在的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如贫富差距悬殊、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越战、学生造反等等。正是这些现实的社会问题促使罗尔斯对公平的正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正如罗尔斯所自述:“《正义论》是在严重的政治冲突之后出现的第一本篇幅较大的书,而严重的政治冲突也表明是需要政治哲学的,通常会导致它的产生。所以,《正义论》很快就抓住了这个机遇。”[5](7)所以,原初状态蕴含有历史和现实。只不过它是一种针对历史和现实的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对现实的不公平的鞭笞,也是一种向往美好社会的乌托邦。

罗尔斯在原初状态中继承了康德的二元论,试图跨过先验与经验的鸿沟,将其连接为一体。那就是作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的个人是一种本体,具有康德意义上的实践理性,它遵循绝对命令,在追求自身目的的同时将他人也同时作为目的,而不是仅仅作为手段:其所选择的正义原则必须获得他人的同意。正是这种本体论的绝对命令决定了人与人间的存在方式——公平的社会合作,这种公平所蕴含的平等不是资源平等,也不是能力平等,更不是一种历史持有的平等,而是依据每个人作为社会合作系统的一员,作为人本身,他具有享受平等的自由权利的资格。但这种本体论并不是一种社会本体,而是一种个人本体,强调的是个人的自主权利,社会或国家是平等的个人权利实现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个人所处的社会世界是一个充满欲望和目的的经验世界,每个人都合理地制定自身的生活计划,力求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但人的这种合理性(相应于康德的经验理性)必须服从理性(相应于康德的实践理性),罗尔斯将这两者统一于自由平等的公民一身,幷赋予它以道德人格能力,从经验王国进入目的王国。

第三,原初状态理念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为当代政治哲学奠定了一种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说仍是对每一个人自由平等价值的尊重,它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必要条件。弱势群体是社会合作体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尊重,只有他们的基本善得到实现和保障,这一合作体系才是公平的。而这一群体的利益却一直被忽视了。从柏拉图的贵族政治到自由主义的个人权利,甚至到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功利主义的大多数原则,弱势群体的利益从来都扮演着一种手段或者绊脚石的作用。出于对弱者的关怀,出于对自由主义价值的深层思考——一种不应得的不幸造成一种深刻的不平等,罗尔斯没有诉诸于同情、博爱的感情冲动,而是诉诸于公共理性指导下的制度的正义,一种程序性的公正的审判,诉诸于一种宪政民主的法律,从而使法律面前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则具有更普遍更实质的内容,这种关怀使当今政治哲学趋向理性,趋向成熟。

第四,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念的目的是为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提供了一种道德基础,这促使了当代政治哲学向规范伦理研究的范式转型。随着财富两极分化的严重,随着不同民族间矛盾的恶化、不同文明间冲突的加剧和各文化传统间差异的扩大,社会生活陷入失范的境地。罗尔斯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制度正义的缺失。所谓制度正义就是在社会契约或其它政治认同基础上对社会全体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正义安排、正义分配、正义保障以及为实现此类正义所建立的各种政治规章和伦理规范。它具有三个层次:一是制度的道德基础,二是制度原则的正义,三是制度执行的程序的正义。

罗尔斯通过原初状态的设计为制度的正义提供了一种道德基础——正义的两个原则。这两个原则既保留了个人自由权利优先的经典自由主义原则,又坚持了一种“平等的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为制度正义提供了一条底线:平等的自由。正如万俊人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现代政治哲学:只有保证和促进所有公民的自由权利得到公正平等的发展,才能真正持久地保证和促进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从而最终稳妥而和谐地保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6](13)一种制度只有从道德上获得了正当性,才能从政治上获得其正当性和可能性,从而得到实施。

罗尔斯的这种社会正义伦理思想使社会规范伦理或制度伦理突显出来。随后,诺齐克继承了这一主题,在批判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特有的正义理论;德沃金在继承罗尔斯的平等的自由主义的同时,批判了其自由优先性理论,提出了平等优先于自由的思想。社群主义也正是在批判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尤其是个人权利优先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公益政治学说,主张国家应在权利义务分配中起重要作用,而分配应以社群利益而不是个人权利为基础和出发点。自罗尔斯以后,制度伦理占据了整个西方伦理学界的主导地位。

第五,罗尔斯以原初状态理念为基础而提出和论证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公平、效率和稳定问题,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罗尔斯将正义视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其原初状态理念排除出身、天资等方面的偶然因素,使各方选择出公平的原则,从而保证制度的正义,实现每一个人的平等的权利,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实现每个人的平等的自由,从而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当前我国的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须以效率、公平和稳定为基本价值目标。效率是社会经济生产的价值目标,而正义或公平是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的价值目标,两者共同构成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制度的价值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方面要提高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公平,维护和促进每个人的平等的利益。

其次,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对弱势群体利益的强烈关注对于我国解决目前的贫富两极分化、城乡差距、下岗、失业等现实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强弱对比明显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任凭力量在同等条件下对抗,而是应该诉诸于先在的公平的社会理想,诉诸于和谐的发展取向,保证弱势者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这种理想和取向不是建立在同情的感情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结构的理性思虑基础之上。弱势群体作为社会合作体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以保障他们的基本自由。目前我国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合宜的环境,为他们参与下一次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只有维护了这一部分人的利益,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当然,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念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正义作为意识形态的一方面,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而作为一种理想主义的假设,原初状态理念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产实践。与此相应,原初状态中人与人的关系也不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关系,而是一种假设的相互冷淡的关系。所以,原初状态理念是虚拟的,这就使得正义原则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践相脱离,与历史唯物主义相悖。其次,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念是服务于美国式的宪政民主体制,所以,其根本的文化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罗尔斯也一再强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和相应的政治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这决定了原初状态理念不可能真正成为解决全球正义的锁钥。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M].上海:三联书店,2002.

[3]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M].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

[4]姚大志.现代之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S·R·艾芭、J·D·哈兰.为了历史的记录——访罗尔斯[J].世界哲学,2003(2).

[6]万俊人.制度伦理与当代伦理学范式转移——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J].浙江学刊,2002(4).

(责任编辑:李晓光)

On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Rawlss Idea of the Original Position

YANG Li-yin

(Philosophy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The idea of the original posi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It has encountered the criticism from many sides, which shows its importance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idea of the original position not only brought great echo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bu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solving the real soci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our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at present.

Key words:Rawls; the idea of the original position; fairness; justice

猜你喜欢
罗尔斯正义公平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实践正义是否可以脱离理论正义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把阳光加入想象
把阳光加入想象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把阳光加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