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换 崔景辉 杨 洋
摘 要:武术套路运动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新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规定明确了难度动作在套路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定点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法、三维DLT测量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高水平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难度旋风脚720°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探索优秀武术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运动规律,对我省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技术进行评价与诊断,达到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为合理制定训练方法、完善武术训练理论提供依据。
关键词:武术套路;旋风脚720°;技术分析;诊断
中图分类号:G852.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39-03
Technical Analysis and Diagnosis of Whirlwind Kick 720°of Women Athletes
WEI Xin-huan1, CUI Jing-hui2, YANG-Yang3
(1.Wushu Management Centre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1, Hebei China; 2.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 Hebei China; 3.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ijiazhuang 050041, Hebei China)
Abstract:Wushu is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high, difficult, beautiful and new". The new rules on the difficulty of movement provisions expressly difficult Wushu routines moves to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photography fixed point and fixed-camera measurement, observation, measure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DL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f the province are related, such as high-level research methods woman Wushu athletes in the difficulty of whirlwind kick 720 ° moves to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explore outstanding Wushu athletes of the technical difficulty of action and movement of essentials,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of Wushu athletes in Hebei a high level of technical difficulty action to enhance athletic level, for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Wushu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Wushu; whirlwind kick 720 °; technical analysis; diagnosis
旋风脚720°动作属于武术套路C级难度动作。该动作在空中绕纵轴无支点无实体轴转动,以转动度数确定其是否完成难度,且动作结构复杂,整个动作需要在不到2 s的时间内完成,对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目前,我省高水平女子武术运动员能够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并不很多,而且即使完成动作,其落地的稳定性较差,因此,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该动作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最后得分及比赛成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用河北省体工大队的4名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他们曾多次参加全国乃至世界武术锦标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基本情况如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数据库、硕博论文库,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初步了解了当前对武术动作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对旋风脚720°动作进行技术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1.2.2 定点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法 拍摄场地是新规则规定的正式比赛专用场地,采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像机,拍摄频率为50格/s,定点拍摄旋子转体接旋风脚720°难度动作,两台摄像机主光轴夹角接近90°,拍摄过程中,运动员轮流做动作3次,现场邀请了1名国家级、3名国家一级裁判员对动作进行观察,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确认。
1.2.3 三维DLT测量法 对裁判员观察后确定的动作图像使用北京爱捷人体信息研究所的EIMG64-I爱捷运动图像采集器,采用日本松井秀治人体模型进行数字化解析。通过逐幅解析动作,获得各关节速度、重心高度、角度等运动学参数,并进一步对所得的数据用低通滤波法进行必要的平滑处理,最终得到各阶段所要的技术参数,截断频率为8 Hz。
1.2.4 数理统计法 将解析获得运动学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进行量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旋风脚720°按动作时相划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转体720°、落地三个阶段。
2.1 旋风脚720°助跑起跳阶段技术分析
2.1.1 助跑起跳瞬间重心速度和腾起角度变化分析
运动员在起跳阶段结束时的垂直速度决定了运动员在离地后所能达到的高度[1],从表2看出:运动员在蹬离地面瞬间,身体基本是垂直的,腾起角90.24°±1.22°,女运动员多数在离地瞬间腾起角稍大于90°,这是由于女运动员下肢力量方面的弱势使得起跳腿落地时稳固支撑不足,上体受惯性的影响倾斜较大而超过垂直面。通过几名运动员腾起角度分析得出,腾起角度对运动员腾起高度的影响不大,腾空高度主要受垂直初速度的影响。李蒙蒙和刘侠起跳脚离地瞬间重心的合速度较大,垂直速度越大,使起跳初速度增大,相应地提高了H值,空中滞留时间的延长,为空中完成身体的转动打下良好基础。
2.1.2 起跳腿蹬伸阶段技术分析 实验数据表明(表3),4名运动员在蹬伸阶段,膝关节最大缓冲时刻膝角为148.71°±3.97°,蹬离时刻为168.28°±3.55°,膝角增大19.57°;髋关节角度在最大缓冲时刻为133.24°±2.22°,在蹬离时刻为161.66°±4.14°,髋角增大值为28.42°。从理论上分析,在蹬伸阶段膝关节在离地瞬间如果达到180°,是最有利于起跳的,对提高腾空高度和垂直速度效果也最明显,李蒙蒙在四人中起跳腿蹬伸较为充分,但离地瞬间躯干倾角较大,落地的稳定将带来不利的影响。四名运动员应加强髋、膝、踝关节快速蹬伸力量,使起跳更加充分,为完成空中动作做好准备。
3.2 旋风脚720°腾空阶段技术分析
3.2.1 身体重心腾空高度、腾空时间对比分析 腾空阶段是整个动作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不仅要完成足够度数的旋转,还要在恰当的时刻完成击响动作,腾空高度是影响旋风脚720°能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因素[2]。从表4中可以看出,李蒙蒙和刘侠重心高度增量较大,腾空时间相对较长,使空中转体相对更充分;李蒙蒙和阚文聪击响动作完成后身体重心继续升高,为里合腿击响后积极下压,加速身体的转速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双腿落地的稳定性。
2.2.2 击响过后至落地瞬间摆动腿膝关节速度变化分析 从女运动员击响后膝关节的速度变化曲线分析(图1),个体差异较大,但总体上是在击响前后能达到膝关节的最大速度,其平均值为(6.19±1.07)m/s。从曲线上看,运动员刘侠在击响后,膝关节的最大瞬间速度达到7.28 m/s,说明刘侠在击响后,摆动腿下压比较积极,迅速与左腿并拢,更快地减小转动半径,减小转动惯量,使空中旋转速度更快;其他3名女运动员在击响前后膝关节的速度较缓慢,录像观察,为了完成击响动作,采取屈髋的方法,在空中的姿态呈坐髋状,上体不能充分伸直,增大转动惯量,击响后旋转速度较慢。
2.3 旋风脚720°落地阶段技术分析 落地阶段是动作的最后一个技术环节,也是影响动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人体绕身体纵轴旋转中从空中落下,要想落地稳定,前提条件是空中动作完成的质量和落地前正确的准备姿势:落地前应尽量伸展身体,利用肢体的变化增大转动惯量,在落地后,由于身体还具有较大的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下肢各关节的屈伸缓冲也是保证落地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完成好落地动作必须做到落地时使两脚在重心的前下方,即凡是落地时面超前,落地前两脚必须向前下方伸,水平速度大的动作,脚就要伸的远些[3]。通过数据发现,运动员在着地瞬间身体还在扭转,所以左右膝关节的角度相差较大,而水平速度的大小,也造成了运动员通过自己自身动作的调节完成落地动作。王丽娟的重心水平速度在4人中最大,为1.73 m/s,所以右膝关节角度偏大,应尽量往远处伸展落地,加大落地的缓冲。另外,运动员在落地瞬间的向下垂直速度还是较大的,女运动员为(-2.84±0.27)m/s,为了缓解较大的速度对下肢造成的负荷,所以两脚落地后,腿部应主动地、有控制地依次屈踝、屈膝、屈髋,两臂顺势摆动,延长作用时间,减小冲击力,降低重心,增加落地稳定性。
运动员由高空下落,脚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着地,直到最后动作稳定,整个过程使踝关节承受较大的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踝关节一定要保持肌肉紧张。
3 结 论
1) 女运动员在起跳蹬离瞬时,膝、髋关节伸展不充分,不利于垂直速度的提高, 应加强髋、膝、踝关节快速蹬伸力量,使起跳更加充分。
2) 女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时坐髋,增大了身体的转动惯量,不利于身体的自身旋转,建议加强腰腹肌力量。
3) 里合腿击响在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之前完成将有助于自身的转动,也使落地的稳定性加强。
参考文献:
[1] 弗拉基米尔,M扎齐奥尔斯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损伤的预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79-328.
[2] 张勇.长拳中的腾空旋风脚720°的动作技术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2):37-38.
[3] 黄遷.体操(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18-124.
[4] 陈建民.武术旋风脚720°接跌叉稳定性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1999,3(3):29-32.
[5] 黄强,等.武术旋子转体720°-跌叉动作技术诊断[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