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雷
7月,中国2008年宏观调控行至中盘。如何把握好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对于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大局来说非常关键。
7月初,中国高层密集调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江苏、上海结束后,谈到当前工作重点时,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他也强调指出,抑制通货膨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首要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认为,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他表示,从中国经济周期运行规律来看,2007年,中国经济达到扩张的峰值,2008年即使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也一定会低于2007年。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的减缓,自然灾害的影响,房地产、证券市场的不稳定,企业成本的大幅度攀升,资源型产品价格扭曲导致的供不应求等,这些都将显著影响中国经济。
雷曼兄弟公司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尽管从近期发布的5月份的数据看,包括零售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外贸增长都很强,但是扣除物价因素,从实际增长率来看,则都已经有非常明显的放缓。
货币政策放松时机未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CPI数据同比增长7.7%,相比于4月份8.5%的高位,回落了0.8个百分点,这也是2008年以来月度CPI再次回落至7.0%~8.0%区间。
然而,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特别是原油、煤炭、钢铁等价格5月份上升到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未来CPI走势并不乐观。前5个月累计CPI涨幅仍在8%以上,下半年中国的通胀压力仍然非常大。
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中国的通胀明显在由食品单一通胀向全方位通胀转化,包括工资、原材料、能源以及由于短缺引起的公共产品的价格通胀。
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提醒,通胀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货币政策不能因为增长有所减缓而放松。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不过,在孙明春看来,人民银行此次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变得更加紧缩,而只是告诉大家目前还没有到放松银根的时候,只是在保持原有的紧缩力度,从而稳定通胀预期。
孙明春认为,目前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现有的紧缩力度,不要加紧,也还不能太早放松,如果由于放松银根而带来通胀预期的再度加强,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通胀:治标更要治本
对于治理当前的通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室陈新平建议:
一方面,要坚持调整经济结构,由过去经济的重投资拉动、出口拉动真正转向扩大内需、消费拉动,将其作为未来宏观政策更加突出的着力点,真正转变经济增长的粗放低效方式。
另一方面,鉴于粮食、农产品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权重很大,农产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反映到CPI之中,中国仍然有必要继续加强农业发展,重视“三农”问题。
陈新平强调,应该创新财政支农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其中就包括,公共财政的支持重点要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将更多的财力用于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摘自2008年7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