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博
尽管2009年的中国社会形势还属未知,但作为2008年经济、社会结构演化的接续,它的大致轮廓已隐约可见
12月的第二个星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它的第十七个《社会蓝皮书》。在这本《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物价、看病、收入差距和失业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中国今年因为地震和雪灾造成1万亿人民币的损失;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比去年降低近一半。由于很多企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后奥运会经济的影响,出现停产和半停产。随着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就业形势的持续严峻,由此而来的社会矛盾或将进一步激化。
蓝皮书的新发现
真正的危局总是难以一下子看清。
正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到工作难找的时候,中国社科院推出了《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
15日的新闻发布会过后,李炜就病倒了。从今年5月份起,这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室主任就一直带着他的课题组在各地搞社会调查。“主要是了解民生现状,分析民生问题,以及了解民众对于民生建设的看法,是一份社会状况的综合调查。”蓝皮书的主编之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说。
李炜的“2008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是整个蓝皮书的第一份报告。同样的调查在2006年也曾进行过一次,但今年的调查,李炜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在调查给出的18个社会问题中,公众认为最为严重的前三项是物价上涨(63.5%)、“看病难、看病贵”(42.1%)和收入差距过大(28%),排在第四到第七的分别是“就业失业”(26%)、“住房价格过高”(20.4%)、“贪污腐败”(19.4%)以及养老保障(17.7%)。
“在2006年时,物价上涨并不是一个压力问题,甚至都没有列入调查范围。但今年有将近80%的居民都认为自己的家庭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李炜说。
“除‘物价上涨这一新变化外,最大的发现是居民教育压力的下降和社会就业压力的急剧上升。”李炜说。
李炜和他的同事们专门针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压力进行的测量中发现,2008年和2006年比较,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2006年45%的家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到现在只有36.9%的家庭面临这样的问题。”
2006年,34%的家庭认为子女教育费用高,今年这一比例降到了26.77%。“大概低了将近8个百分点。”李炜认为,这和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的推广有密切关联。
在另外一组数据对比中,李炜发现了问题:2006年,有30%的家庭感到就业有压力,到今年有38.43%的家庭面临这样的压力。大量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为9.4%,比官方一般使用的“登记失业率”数字高约一倍。
“从某种程度上讲,明年最大的问题是失业问题。”李炜说。
150万大学生面临失业
在蓝皮书中,今年城镇的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率大概是9.4%,而此前,官方公布的今年城镇失业率将维持在4.5%。到底失业率是多少?
“主要是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的测算方法不同。”李培林解释说。政府部门登记失业率,往往是指失去工作岗位的人口,尤其是城镇失去工作岗位的人口,到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开的职业中介部门进行登记;而调查失业率则更细致,比如在多长时间没有工作,同时又有工作意愿,又找过工作,但是仍然没有就业的比例。这个在中部和西部更高一些,都超过10%,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失业人口比例占到10.1%。
“如果考虑农民工的失业情况,调查结果肯定要比官方的登记失业率还要高。”李培林说。根据蓝皮书调查,城镇失业人口中85%是18岁到49岁的青壮年人口。“他们中有一半左右是失业了1年左右的时间,另外还有一半是失业3年以上。”
同整个城镇失业率相比,大学生的失业率显然更高,达到12%多,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
这样的问题让社会专家感到担忧。“到8月份,估计实现实际就业是70%,可能还没有这么高。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毕业规模在扩大,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部分2007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的有很多,对今年毕业生形成空间挤压。”就业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说,大学生今年毕业560万人左右,到年底估计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
一个可预期的现实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回落,2009年大学生失业问题将会进一步加剧。
据统计,中国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5.4%,山西省以-24.5%排在全国倒数第一,北京以-8.1%名列第二,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增速也降为-0.7%。工业生产的回落将导致更多的失业人群,大学生首当其冲。
就业难传递出危险信号
“由于经济形势不好,失业必然给弱势群体带来挫折感和焦虑感,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关于2008年的社会稳定,蓝皮书这样报道,“大部分居民感知到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但是有将近40%的人认为社会冲突的矛盾必然的走向是不会激化的。”
“56.5%的公众认为,穷人和富人差距最大,其次是干部和群众。大概24.7%的公众认为,穷人和富人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有23.6%的群众认为干部和群众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
一些社会学家发出警告:随着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就业形势的持续严峻,由此而来的社会矛盾或将进一步激化。
一位社会学家说,蓝皮书凸显的民众关注四大热点问题是就业、社会冲突、房价和反腐。而就业问题无疑是最紧迫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仅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还容易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比如,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接受低端工作,从而挤压了农民工就业空间,造成更激烈的社会矛盾。
事实上,中国政府已开始着手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12月20日,针对就业难题,教育部麾下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推出了大学生“准就业”机制,试图通过整合40所国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及国家百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在历届高校待业学生及应届毕业大学生中招收学生进行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职业技术双核强化实训,合格者进入“准就业”岗位,之后分层次进入国内外IT企业及政府、事业单位。
中国部分大学也开始尝试从年度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雇用毕业生,采取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方式,让他们暂时留在学校,一方面完成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减少对社会负担和压力。
据报道,以上计划估计可以让100万名大学生“准就业”。但终归是特殊时期的缓解之策,更多的专家开始呼吁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来增加就业。
“由于我们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需要的只是生產工人和技术工人,而这些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金融危机给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中南林业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教授、博导方勤敏认为,从长远来说,只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解决更多大学生的就业。当生产和消费达到了均衡,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便都能提供就业机会。
“当我们的产业不再高度依赖于外向型,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或许能缓解很多。”方勤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