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讨论了当前研究生论文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总体而言,存在着标准太低、缺乏理论指导和思维混乱的问题。选题方面,存在着不具有科学探索的倾向、过于肤浅、重心太高、将专项等同与专业、文献综述只综不述或只述不评、不能掌握相关领域主要进展等问题。方法方面,存在忽视实验方法、问卷误用、统计误用以及简单应用百分比等问题。结果与讨论方面,存在数据轰炸、证据不足、缺乏概括性的提炼和总结等问题。结论方面,存在与常识雷同、简单重复研究结果等问题。在科学精神和研究取向的层面上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体育科学;研究生;研究论文;实证研究;研究取向
中图分类号:G8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47-03
本文以作者近3年评议的二百多篇研究生论文出现的问题为素材,从6个方面讨论这些论文存在的误区,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这6个方面分别是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按照论文内容顺序排列的选题、摘要、方法、结果和结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的问题
1) 忌标准太低不知道国际化标准,例如,不知道Nature、Science等国际优秀学术期刊论文的标准、取向、动态。一些学生在选题时根本没有考虑还有国外学者的研究,甚至某些获奖的博士论文没有一篇外文文献,而其实论文涉及的领域正是国际研究的热点(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不知道母科学标准,例如,不知道化学、力学、生理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传媒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母学科国际优秀学术期刊、国内优秀学术期刊的标准、取向、动态。
不关注高水平竞技运动标准,例如,从未想到应当学习和借鉴中国运动员奥运夺冠征程中体现出来的成就动机、创新理念、浴血奋战、训练思路、细节要求、执著追求的理想和实践。
2) 忌缺乏理论指导不知道什么内容可以称得上是理论,不知到科学的核心是理论,不知道好的理论应当具有实践意义;论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既无明确的理论指导、又无严谨的实证根基的悬空论文。这反映出作者缺乏严格的理论训练和方法训练。
3) 忌思维混乱论文逻辑混乱,结构不清,没有整体设计理念。论文中只看到文字和文字的堆砌,看不到逻辑推理的脉络,看不到作者思维的痕迹和灵性的火花。这反映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概括能力较差。这一问题反映在论文中需要高度概括、提炼的内容中,如题目(包括各层小题)、摘要、讨论、结论等(张凯,个人交流,2008年3月3日)。
2选题的问题
4) 忌课题不具有科学探索的倾向课题没有明确的、具体的理论指导,没有研究假设,没有不确定性,不冒风险,没有探索倾向。
这方面,值得大家学习的一个实例是许绍发、吴焕群和于冰(2002)的论文“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该研究于1987年5月完成)。该研究是著名的直拍反打技术最早的研究之一,在许多人仍以怀疑的眼光静观直拍反打这一新生事物时,该研究力挺该项新技术,其成果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乒乓球队直拍运动员反手推挡薄弱的问题,推动了王皓、马琳等国手独具特色的直拍反打技术的发展。该研究以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为被试,通过现场的实验和测量,得出结论如下:
“直拍反面击球,可使腕关节有足够的动作幅度,可使上肢对球的鞭打动作更加充分,可使球拍倾角较小而盖住球体避免“吃转",可使台内击球动作更加细腻准确,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从经验判断,在技术上,反面击球出手快,照顾范围广,能攻能防,可打可拉。由于球拍倾角较小,能有效地回击弧圈球。因而,直拍反面击球的技术是可行的。”(339页)
当我们回顾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奇迹时,感叹21年前的这篇探索性论文,是那么具有勇气和远见,又是那么简洁和朴实。
5) 忌课题过于肤浅例如,大量的调查研究仅停留在用百分比对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细小环节进行描述的肤浅层面,没有尽力探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没有注意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第三变量的引入):例如,很少有实验采用交互作用设计,很少有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原因很简单:提出的研究问题过于表浅。
6) 忌课题重心太高不注重从“小"做起,片面追求宏大,用“战略"、“对策"、“发展"堆砌空中楼阁,表现出“倒金字塔"的倾向和“空泛化"倾向。好比划龙舟,9人掌舵擂鼓(做所谓的理论研究、发展研究、对策研究),1人划船(做实证研究)。如此,体育科学如何前进?
我希望借此呼吁,应当遏制体育科学空泛化的倾向,把自己的课题做小、做深、做实。我推荐读者读一读 “惩罚情境对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时的影响" 一文(2008年29届奥运会科学大会的投稿论文),文中体现的小而实的倾向值得鼓励。
7) 忌将专项等同于专业将某一运动专项当作运动训练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专业看待,不能区分专项和专业的差异(张凯,个人交流,2008年3月3日)。
不注意或不愿意寻找自己的学科归属、学理取向和研究重心(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8) 忌文献综述只综不述或只述不评,不从中提炼出研究依据例如,文献综述部分太长,用“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文字轰炸方式罗列看过的资料,期待博得评委“不念功劳念苦劳"的同情,却不对前人研究进行认真和详尽的评论,不明确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
又如,仅用很小的篇幅阐述选题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再如,在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之间,没有过渡段落或章节导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文献综述部分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流水帐似地罗列年代、作者和书刊名等,没有按照“问题或要素"等维度来展开论述框架(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9) 忌不能全面掌握相关领域主要进展例如,即便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外文文献,也不引述或很少引述国外研究成果;文献没有引述到当年或前一年;很随便地表示该领域未见相关研究,却没有在正确的关键词下进行文献查阅或没有进行扩展性的文献查阅;引用文献老化,不能反映该课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胡扬,个人交流,2008年3月7日电子邮件)。
这样的话,如何做到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种局面还使人感到,许多论文都是从“零"开始,从很低的起点开始,不断开辟“全新"领域;看似在“创新",其实是井底之蛙,可笑之极。同时,也使体育科学缺乏积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方面,值得提倡的一个实例是刘承宜等关于“队服颜色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29届奥运会科学大会的投稿论文)的研究。该论文直接借鉴发表在2004年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起点较高。
10) 忌引用文献级别过低例如:大量引用著作中阐述的成果;引用低档次刊物的成果;引用“浅谈"文章。
11) 忌关键词无专业特征例如:现代、当代、特征、现状、现状调查、对策、改革对策、影响因素等词。
一般而言,关键词应是体育科学或母科学学术词典中可以查找到的词汇。
3摘要的问题
12) 忌方法交待过粗,信息不全例如,不交代被试情况、实验条件、问卷情况等。
13) 忌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各部分失衡例如,仅仅介绍结果和结论,问题和方法部分过于简单。
14) 忌英文摘要用Chinglish
4方法的问题
15) 忌忽视实验方法不知道因果关系是科学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不知道探索因果关系的最佳方法是实验方法;不知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范式是实证主义,而实证主义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实验;不会使用实验方法探索问题;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实验!
16) 忌问卷的效度评价过于单一仅有以专家评价为依据的内容效度指标,且专家评定过粗不细。
不知道还有结构效度、预测效度等需要做定量化的考察。
17) 忌胡乱套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例如,将事实题、单选题、排序题、填空题等放在一起,做内部一致性检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18) 忌仅用问卷调查,方法过于单一不会使用实验、电话访谈、面访、行动研究、日记分析、作品分析等其他类型的方法探索相关主题。
19) 忌研究方法介绍得过于简单这就无法让读者判断方法的完备性和科学性,无法让读者进行重复检验和后续研究。
20) 忌违反绝对底线原则、不会进行多元分析绝对底线原则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差异显著性的统计检验数目不应超过样本数目(Schutz, & Gessaroli, 1993)。但一些论文在样本不大的情况下,采用了过多的显著性(可靠性)检验,在应当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时采用的却是单元统计分析。
21) 忌罗列非主要方法核心方法用的是调查或实验,却罗列非核心方法如文献资料法,更可笑的是还罗列逻辑分析法、比较法,以为列得越多越科学。
这个问题根源于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的区分未被学生认识到(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应当认识到,与科学理论一样,科学方法也是分层的,包括方法论层面、研究方式层面和研究手段层面(张力为,2002)。
22) 忌仅用百分比进行数据分析而且,分析还很肤浅,使读者觉得和中学生、大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高度以及数据分析水平区别不大,甚至更低。
5结果与讨论的问题
23) 忌数据轰炸例如,可以合并的表格仍以拆分形式展示;用大量表格堆砌研究结果。
再如,用表格展示原始数据而不是加工后的数据。
24) 忌讨论不对应实证研究所得到的资料或数据让读者感觉做不做研究、得到什么结果都无所谓,反正讨论和结论都先写好了。
25) 忌提出的“理论"和设想缺乏调查、实验的实证支持凭借臆想提出主观、空洞、自鸣得意的观点,缺乏调查、实验的数据支持和全面、扎实的论证(张英波,个人交流,2008年3月13日电子邮件)。
26) 忌不找出并讨论本研究结果中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例如,仅仅停留在“本研究证实了前人研究结果",无创新性(胡杨,个人交流,2008年3月6日电子邮件)。
再如,在展示和讨论数据图表时,仅做描述,不能透过数据去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张凯,个人交流,2008年3月3日)。
27) 忌不将研究成果做概括性的提炼和总结这种见木不见林的问题反映出逻辑思维和理论素养的不足,导致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恰当的抽象与概括,举一而反三(胡杨,个人交流,2008年3月6日电子邮件;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张凯,个人交流,2008年3月3日)。
6结论的问题
28) 忌结论不能超越常识或专业常识使读者觉得这样的结论不做研究仅凭教育直觉也可“创造"出来,而且可以“创造"得更好。
29) 忌结论简单重复结果的主要内容结论中没有提炼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0) 忌对策与建议形同虚设应用性研究的对策与建议不痛不痒,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使读者觉得这样的建议不做研究仅凭教育直觉也可“创造"出来,而且可以“创造"得更好(张凯,2008年3月3日)。
理论性研究的对策与建议不具有深刻性、超前性和引导性(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以上讨论的这些问题是研究生论文中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实际的问题比讨论的问题还要严重。研究生的训练和成果应当体现和升华小学生的诚实、中学生的严谨和大学生的开阔;同时,还需要加上研究生应当有的深刻。如果把相反的东西,即欺骗、松散、狭窄和肤浅表露在一篇研究生论文的字里行间,无疑于一种学术亵渎和精神犯罪!敬请同学们关注一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的首篇组合论文。该组论文中所述的问题及以上这30忌,还会反复再现多少年?面对这样的可能性,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科学共同体的熏陶影响问题?
体育科学共同体的熏陶影响问题?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问题?
体育学内部不同学科基本学理和研究取向的差异问题?
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问题?
研究生做研究、写论文的目的问题?
导师的指导和监察问题?
中国的体育科学,以这样的论文质量,如何继续前行?
7后记
在本文截稿后,又读到劳伦斯·纽曼(2007)的《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一书,写了读书笔记,又在我的研究生读书会上拿来与研究生分享。该书真是一本好书,可与艾尔·巴比(2000)的《社会研究方法》媲美,甚至更好,尤其是该书第一部分关于科学、关于研究、关于方法论三大问题的讨论,非常有启发性。劳伦斯·纽曼(2007)将社会科学研究取向分为实证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大传统和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两大新科。其中,实证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具有决定论倾向及自然科学倾向,强调客观性,多采用实验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诠释主义则是社会科学的强势少数派,具有唯意志论和相对主义倾向,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实地研究,并对结果进行阐释性分析;批判主义也是独树一帜,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政治性见解,建议采取社会行动来改变社会弊端。
我认为,研究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坚持的是哪种研究取向,遵循的是哪种研究逻辑,秉持的是哪种科学哲学,以及这种取向、这种逻辑、这种哲学的利弊。对于我来说,最有魅力的显然是实证主义研究取向;易剑东则认为(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人文学科的使命在于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于解释或阐释,而自然科学研究更偏重证明(证实或证伪)。因此,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建构性研究应该并存,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科来说,有时我们不得不先去做一些描述性研究(此时可能没有明确假设或假设蕴藏于心中)。我以为,在硕士阶段不可完全要求学生一律去做具有因果关系探究的研究,可以根据其学术领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
尽管各家观点不同,但实证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也有共同语言,即它们都坚持经验论,都讲求系统化,都重视理论性,都强调公开性、自我反省和不断探索。
每个研究者似乎都有必要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中梳理和认识这些科学理念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感谢我的业师田麦久老师以及胡杨、王瑞元、易剑东、张凯、张英波(拼音为序)5位老师对本文提出的极富启发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 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承宜,袁建琴,陈少华.科学训练、健康传播与奥运的平民化战略[J].体育学刊,2007,14(3):33-36.
[4] 许绍发,吴焕群,于冰﹒.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见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编):乒乓长盛的训练学因素[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32-339.
[5]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Schutz, R. W., & Gessaroli, M. E. Use, misuse, and disuse of psychometrics in sport psychology research. In R. N. Singer, M. Murphey, & L. K. Tennant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9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