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班长,你的感觉还好吗

2008-09-02 07:41
解放军生活 2008年8期
关键词:骨干军营团体

李 波 黄 尚

班长,是军营之父,有时也被称为军营之母。

班长,是兵头将尾,是战士的通气简,是建设和谐连队的减压阀。

在生活和影视作品中,因为班长刻意或者不由自主保持的硬朗形象,他们被战士们戏称为“男人装”,本期“心理空间”关注军营硬汉班长的心理问题:一个群体的普遍焦虑。

在战士的眼中,班长的背影高大、坚实。因为他总能坚定的撑起一片天空。他刚刚还作为“80后”饱受争议,却转眼成为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在“80后”领跑“90后”的当代军营,“80后”的班长们,除去附着在他身上的行政身份,他和他的兵一样也像个孩子。生活中,班长们的一贯硬朗形象让他的职务前面会附加一连串赞誉:有见识、有学历、有理想、有思想、有抱负、有水准。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个“六有新人”的硬汉也有心理困惑。战士有压力,拧巴了,想不通了,失恋了,挨批了,受委屈了,单位的心理热线打不通了,可以找班长倾诉,可作为硬汉的班长,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却面临“人无压力轻飘飘,我有压力向谁说”的尴尬。

老班长的焦虑——好班长·坏班长

没人不想当个好班长,而在公众眼里,班长本身是个由优秀分子组成的优秀群体,不该有好壞之分。仅仅可能因为工作方式问题,一个好班长就摇身一变成了战士眼中“我讨厌他动不动就训人”的坏班长。很少有人去深究这个坏班长的工作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干部们的经验做法是以批评代表关怀,可是好班长变成坏班长,至少跟他的长期焦虑无法有效排解有关。他是军营之父或者军营之母,他是兵头将尾,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影视作品里,他都刻意或者不由自主的保持硬朗形象,因此他们扮演干部的出气筒、战士的通气筒的双重角色。这个建设和谐连队的减压阀,战士们把他当成军营最亲密的人,当成可以卸下心理防线的朋友,尽情倾洒自己的不良情绪。由减压阀变成情感垃圾站的班长,遇到心理问题时,像他的兵一样去找自己“最亲密的人”和“可以卸下心理防线的朋友”排解时,却发现自己在“男人装”的面具下很孤独。深入人心的硬汉形象使他很难在战士面前展现脆弱。在连队干部面前,他是带领一班战士完成各种任务的领头羊;在父母朋友面前,他是军人;在女友面前,他是男子汉。领头羊、军人、男子汉都不能展现脆弱。这个孤独的硬汉只能再次靠自己孤军奋战,与困扰他的焦虑、他的心理问题抗争。

不管是好班长还是坏班长都会有焦虑,都会有心理问题。心理专家指出,好班长的焦虑和心理问题甚至比坏班长更严重。乱发脾气、迁怒是所有坏班长的标签,但坏班长也因此收益。他们可能给别人带来焦虑感,却排解了自己的焦虑。好班长的强烈自律意识,使他们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做坏班长做的那些有损好班长形象的事,无法排遣的不良情绪积少成多,以致重负难卸,当焦虑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好班长就成为大家眼里的坏班长。如何保持好班长(称职的班长)的形象和如何脱掉坏班长(不称职的班长)的帽子,成为班长们最大的焦虑和困扰。

新班长的焦虑——同化·顺应

与老班长的焦虑不同,同化还是顺应是新班长最大的焦虑。

不管是在军营还是社会,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特有的风格、规则、角色结构。军营里的最小单位班,每个班也有自己特有的风格、规则和角色结构。新官上任踌躇满志的新班长要更好地适应其中,就需要把握这种风格,调整这种规则,主动培养自己恰当的角色定位,发挥自己的非角色影响力。班长对班内成员的影响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班长这个角色本身,班长的活比一般成员的话有影响力,这需要新班长演好自己的班长角色。新班长首先是一名军人,和成员的关系首先是战友关系,然后才是干群关系。另一方面来自班长这个角色之外,比如因为班长的体能特别棒,组织能力很强等等,成员从而愿意接受班长的影响。这种影响力与班长角色无关,就叫做非角色影响力。非角色影响力发挥得够不够,是一个新班长能否为成员所接受的关键。新班长需要做的不是怎样管好别人,而是首先管好自己,对成员多些宽容。让战友不会因为你的认真工作而把你当做敌人。衡量一个班长对工作是否负责,不是仅仅表现为简单地向连队汇报成员的错误,打小报告,而是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对成员要真诚相待。在人际交往上,心理学教给人们一个好办法,叫做“心理换位”。作为班长需要心理换位——换个角度,从成员的位置来想想。这样你会和他们走得更近。有一天,他们怀念你时,像《士兵突击》里的六一怀念他的班长所说,班长走了,我再也没有朋友,我唯一的朋友。

根据格式塔学派著名心理学家勒温的观点,社会团体(我们的班也是)都会形成一种“动力场”,并产生对团体成员的自然约束。在这个动力场中,成员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被组织到一个负责的、互相依赖的系统之中,个体的行为受其从属社会团体的影响和制约,如果新班长没有准备好把握原有团体的动力结构,而只是希望借着工作的热情与连队的支持强制推行自己的改革,这种“强制”,实际上是在以一己之力推动原有团体动力作出改变。新班长在尚未了解团体动力之前就开始强势推进,只能使成员怨声载道,给自己制造人际隔膜。要想让自己像老班长一样让班长这个称谓包含敬畏之意,就要敏于行、身为范。两个人以上的地方,就会有动力场,就会有诸多规则与结构,人在团体中的适应,即便你是初来乍到这个团体的领导,也要适应。而在军营里,上级和下级关系是最普遍的人际关系,身处军营的每个人都面临着角色适应和转换,要么是“同化”,要么是“顺应”——前者是改变自己,后者是改变环境。但无论如何你都得做出改变,尽管变和不变相比,可能变化令人不适。请不妨用这样的心理暗示化解同化还是顺应的焦虑:当班K有压力,但可以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当班长很忙碌,但可以让你忙出将来成就事业的本事,总之,就像大家常说的,当班长有助于你的成才。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主角在这样一块广告牌前落泪,“去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去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工作吧,像不需要金钱一样”,新班长像广告语那样的心态去工作,同化还是顺应,不再是焦虑。

责任编辑/李芸

当“80后”遇上“90后”

杨世宏

在下基层部队实习调研中,发现当前部队人员年龄构成上正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干部骨干趋向年轻化发展,入伍新战士也呈现出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活跃、依赖性强等特点。在调查中显示,基层干部骨干“80后”占76.5%,新战士中“90后”占25%-40%。摆在带兵人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当“80后”干部骨干遇上“90后”战士,是融合还是冲突?是理解还是敌对?“80后”的干部骨干和“90后”的战士,能在部队的大环境里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吗?

关爱不是丢掉威信

案例:入伍两年后,李军以过硬的军事素质转改了士官,当上了班长。在带新兵中,班上9名新战士,有3名是“90后”的,

新战士比他小不了几岁。起初李军试图和新战士平等相处,以大哥的身份去对待他们。因为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慢慢地,他发现失去了应该属于自己的角色——班长。他时刻站在战士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希望能有同样的回报,但情况却非他所愿。

新训一个月,班里内务卫生、军事训练就走到了后面,每次开会连里都要点到他们班,他是急在心里,但却有口难辩。班里作风纪律松散,没有集体合力,完成工作标准低。一次班务会上,他曾试图通过严格管理和要求来改变局面,可即便他用严厉的语气批评他们,但班里的新兵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甚至个别“90后”的新兵还顶撞他。他把小战士当弟弟,没想却是这样的結果,他真是想放弃当班长了。

思考:“80后”骨干时常困惑,该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待战士的态度应以温和为贵,对待原则的态度则应该严肃严谨,克制年轻人的稚气和冲动。同时,在公开场合或者重大活动时沉稳而内敛,宽严相济。要以广博的知识去征服战士。几乎所有的战士都喜欢和敬佩有能力、有本事的班长,这就要求“80后”的骨干应该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带兵水平。

把真心映在脸上

案例:王小明是1988年出生的“80后”班长骨干。追星、上网、打游戏、吃零食……他的爱好与“90后”战士一样。“我常常认为自己无权指责新战士。我不是以班长的身份,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要求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们,给他们一个目标希望他们达到,给他们一个模式希望他们塑造,给他们一个平台希望他们创造。我的信念就是引导新战士在军营里健康快乐的成长进步。”这是王小明的带兵理念。

某日,下午2点20分,训练场上别的班都按要求展开了队列训练,但王小明带的班却还没有展开。只听他站在队列前说:“今天下午,我们对起步行进进行训练,单兵队列动作我们已经训了一段时间,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训练效率,提升训练标准呢?大家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马上,队列里的新战士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战士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而且有好几条被运用到训练中,有效的提高了训练效率。

思考:在对“90后”战士的教育管理上,“80后”骨干需要更多的是宽容与耐心。最好的共处原则是公开、坦诚、平等地对话,这需要干部付出真心,需要官兵的心灵沟通与互动。首先体现在日常管理中,不要想着“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要我行我素,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人,对战士发号施令或挖苦中伤,而是要放下架子,为“90后”战士搭建快乐与和谐的成长平台。官兵心灵相约还体现在生活中,无论“90后”战士如何顽劣,如果生活中有大哥般的带兵人与他们一起娱乐、聊天、游戏,有大哥般的骨干与他们一起高歌、欢笑,比赛时有同龄人般的带兵人与他们一起呐喊、悲喜,他们就会把心交给你。

架起沟通的“桥梁”

案例:孙志平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带兵干部,同龄人中他第一个走上了基层主官的位置,于今年年初成为了一名指导员。孙志平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登录连队的论坛,把连队官兵一日生活和工作记录到上面,战士们经常在论坛上留言。“看到战士们的留言,感到自己和他们的心越来越近了,有时候在工作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反而通过这种网上交流的方式得到了解决。论坛开通以来,我们连的论坛点击率已经超过500人次了。”

思考:“80后”干部骨干与“90后”战士的个性都非常突出,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思想冲突。如果“80后”干部骨干不能冷静处理好一些冲突,可能会激化矛盾,甚至产生负面效应。若能合理利用双方都钟情的网络,则不失为沟通官兵关系的有效途径。由于在网络中有一定私密性,战士在安全的环境里容易说真话和心里话,更利于干部骨干了解战士真实的思想状况。

猜你喜欢
骨干军营团体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让学员骨干在管理工作中唱“主角”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对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的几点探讨
关于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的几点思考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军营里的“大餐”
FUNNY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