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娟
一场地震,让一个东部省会城市和一个西南小镇“联姻”。济南一擂鼓镇,在中国地图上,这两个坐标连接成一条长长的对角线。
5月2 2日,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北京、山东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口支援四川特大地震灾区。济南市对口援建北川擂鼓镇,根据援建计划,擂鼓镇项目规划建设7000套板房,落地6500套,并提出了。活动板房完成一套,室内生活设施配套一间“的总体要求”。济南对口援建的擂鼓镇片区建设要确保做到。六个率先。即率先在6月1日前建成10套教室,配齐桌凳,先期复课,率先建成12个卫生室,配齐相应药械:率先建成1~2套容纳30人同时使用的太阳能淋浴室,率先同步建成几户公用的厨房,配齐相应炊具:率先建成2~3所容纳30人同时使用的公共厕所,率先做到建成套板房、配齐一套生活设施。“这是山东省援川重建中对济南市的援建工作提出的要求。为了确保这“六个率先”,济南援建工作者们付出了艰辛的代价。”
北川是这次地震中绵阳市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北川倒塌房屋90%以上,光擂鼓镇的5500户房屋,就有5000户成为废墟。济南2300人的援建队伍5月22日进驻擂鼓镇,他们是山东省援建行动最快的,也是抵达绵阳进行援建工作最早的。经过勘测擂鼓镇全镇140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只有2.5平方公里。擂鼓镇安置地当初一半是废墟一半是坍塌的村庄,土地高差达到了30米。5月24日他们开始进入拆迁、场平和板房安装。为平整土地,花费了其他援建省份难以预料的代价。因为北川进入雨季,道路泥泞,水电不通,施工人员和大型机械难以进场开展工作。面对这些困难,2300多名施工人员不等不靠,全力以赴,确保板房建设有序推进。为了不给灾区人民增加负担,山东省要求,援助人员自带食品、饮用水、药品、工具,绝不给灾区百姓添一点麻烦。在灾区,援建者们吃得最多的或许就是凉水泡方便面、饼干加矿泉水。同呼吸、共命运,一切都是为了灾区同胞尽早脱离苦难。
6月9日,1000套援川活动板房配套的室内生活设施开始装车,启运发往北川县擂鼓镇。这是济南市首批大规模往地震灾区运送活动板房配套生活用品。这批装了15节车皮、价值约160万元的配套生活用品,大到床铺、桌椅板凳、便携式衣橱,小到棉被衣物、锅碗瓢勺、洗刷用品,达28种之多。
6月22日,济南市援建队伍在擂鼓镇安装板房3022套,提前3天完成省援川办下达的25日完成3000套板房安装任务。
6月28日上午,济南市援川首期3000套过渡性安置房交付擂鼓镇,在这次移交的区域中,共有一所小学、2.7万平方米道路、27盏路灯,2处健身广场和400套太阳能热水器,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山东援川前线指挥部负责人对济南市的援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济南市援建的过渡性安置板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配套最完善、环境最优美,带了好头,为山东和济南争了光,为全体援川人员争了光。
据擂鼓镇党委书记李正林介绍,目前擂鼓镇需要安置的受灾群众共有17592人,其中计划1.2万人入住板房,其余通过自行建设过渡房享受补贴进行安置。此次安装完成的3000套板房可安置8000~10000人,“今天起,我们又可以回家了”灾区群众激动地说。
20平方米的个小家,一张双层高低床、一张单层床,床上配齐了被褥床单,3个水盆、4把椅子、一张折叠桌、一套锅碗瓢盆齐全的炊具,洗衣粉、香皂、牙刷、牙膏、卫生巾样样齐全,想得之细致周到,令当地人感动万分。济南的援建者们还特地买了绿树,“希望受灾群众在这里有家的感觉”,一排排天竹桂树生机勃勃地立在新居前。
截至7月2日,济南市援建板房已达到5200套,提前超额完成山东省下达的7月8日完成二期4950套的任务,为即将开始的永久性住房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完成二期板房建设任务的市。随着第三批1078套过渡安置房7月15日交付擂鼓镇,济南在擂鼓镇援建的6078套板房已经全部完工交付。相比山东省下达的8月10目前完成6000套板房的建设任务,济南市超额78套并提前26天完成,在山东省率先全部交房。
一套活动板房,从祖国东部的济南出发,走到大西南群山环抱中的四川地震灾区,要在中国大地上走一条长长的对角线。从落实货源运输板房,安装建设,建设者们想尽办法攻克难关,“这条征程,是这场灾难抗击中的所有艰难、决心和智慧的缩影。”
幸好,在翻越千山万水,历经艰辛之后,现在,这些板房已经走到了目的地,并在那里“生长”起来,成为灾区居民们的临时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