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心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的春天,花弧将军庭院的那棵枝叶繁茂可总也不开花的木兰树忽然开花了。傍晚时分,一个女娃呱呱坠地,所以花将军就为女儿起了个名字叫“花木兰”。[交代木兰的出身背景,增加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木兰健康地成长。父亲教她武艺。在父亲所教的孩子当中,最优秀的弟子就是木兰。身体敏捷的木兰,不论是弓还是剑,样样兵器技艺高超,使父亲惊喜不已。这样平静的生活,在木兰十七岁的秋天,被外来的事情打破了。[写花弧将军教授木兰武艺,为下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埋下伏笔。]
这年花弧身体欠佳,每天在家中坐坐躺躺。一天,他叫来妻子袁氏,沉闷而又镇静地告诉她:“军牌来啦。”袁氏一听很吃惊。“军牌”便是征兵的文书。花弧拖着老病残躯,到异国去打仗,无疑是去送死,夫妇俩都已感到今生无缘再见了。[写花弧将军夫妇为“军牌”的事一筹莫展,为下文一身戎装的木兰出场作铺垫。]
就在此时,忽听开门声响,一位身穿战袍的英姿少年映入花弧的视线,站在面前的正是自己的女儿。十七岁的木兰身穿当年花弧当千夫长时穿过的盔甲,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她已决定替父从军。[当战争来临之际,木兰勇敢地担当起代父从军的重任,表现了木兰是一位不平凡的巾帼英雄。]
第二天,木兰卸下了淡淡的粉脂,剪去了齐腰的长发,换下了美丽的衣裳。木兰告别了她的爹娘、她的姐弟、她亲手种的树、她自己养大的鸡,还有她的那些朋友们。木兰看着自己熟悉的故乡,望着生疏的大路,离开了……[过渡段,承上启下。]
也不知颠簸了多久,天黑了,人困马乏,木兰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一阵朔风吹过,木兰打了个寒战。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木兰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木兰哭了,想家了,二老在为自己担心吗?不知不觉地,木兰睡着了。[用抒情的笔调抒写木兰的思亲之情,表现了木兰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天,木兰随大军继续向北挺进。寒风从身侧吹过,她的吐息凝成了白雾,初升旭日所散射的白光,映着她眉清目秀的面颊。越向北走,水愈难弄到,时常连脸都洗不上,灰尘满面令她难以忍受;不过倒可以藉此掩盖女性柔嫩的皮肤,这岂不是件好事!月亮高挂在夜空,冻成了一轮冰环,不毛之地,黄尘漫天飞扬,在没有绿色的原野上,枯木难与岩石分辨。北部沙漠刮过来的狂风,吹得人直发抖。[用环境描写渲染出军旅生活的艰苦。]
征辽大军在平壤城外大约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夜幕降临,数万束火炬照亮了夜空,从平壤城上向北眺望,无数火炬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犹如一条巨大的火龙,把漆黑的大地割开,景色十分壮观。[景物描写,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烘托战争气氛。]
木兰的队伍在翻越白石山时遭到高丽军的猛烈攻击。队伍的前后都有高丽兵在呐喊,箭像雨点般袭来,而紧接着冲上来的高丽兵和隋军展开了肉搏战。木兰用盾牌阻挡住最先冲过来的敌兵,敌兵身子失去平衡,木兰立刻挥剑砍向敌人的头部,剑碰在头盔上发出铿锵的声响,爆出点点火星。头盔并没有碎裂,但敌人已经脑骨碎裂,无声地倒在地上。随后木兰又与第二个敌兵展开了肉搏……[小作者参考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把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描写得更加鲜明、生动。]
…………
周围的晨雾犹如银波滚滚奔腾。在晨曦照射下,士兵们的盔甲、刀枪剑戟闪闪生辉。在晨光中,银波向四面蔓延,天际逐渐变得明亮,夜空向着天穹的另一方迅速地萎缩。随着匈奴的最后一声惨叫,战争胜利了。几年的战斗过去了,战争双方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木兰的同伴死的死,伤的伤,但他们终于战胜了匈奴!他们经历了生杀百战以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清晨,那个踏上回家之路的清晨![借助想象,合理发挥,补充木兰军旅生活的细节,充实了文章内容。]
到了京城,木兰见到了天子。天子用金钱和官职来奖赏她,可木兰都拒绝了。她最想念的是她的亲人、她的朋友和她的故乡,她要回家。[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木兰的形象显得更加可敬、可爱。]
走进村子,木兰听见了熟悉的鸡叫,看见了熟悉又有点儿生疏的面孔,闻到了久违的饭香。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喜庆,木兰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木兰的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望着眼前这位威风凛凛的妹妹,真是又惊又喜。小弟弟为了给姐姐洗尘庆功,正在忙着杀猪宰羊。木兰兴奋地打开她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还保持着原来的陈设,只有屋角那台熟悉的织布机,仿佛在述说着以往的故事。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美丽的红装,满怀柔情地端坐在镜前,细心地妆扮起来。梳妆完毕,木兰娇羞地来到堂前。伙伴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与他们朝夕相处十余年的木兰竟是一位女郎。[木兰细心妆扮,一副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呼之欲出。]
【简评】
这篇改写非常成功,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故事和人物形象在基本符合原作的原则下,又有所创新。比如环境描写,木兰的出身,木兰的军旅生活,木兰还乡的喜庆气氛等,都是在原作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作了合理补充,丰富了文章内容。另外,改写没有拘泥原诗的写作顺序,事件的发展也没按原诗的顺序进行,而是大胆补充了一些故事情节,创新的东西较多。二、军旅生活场景和木兰的儿女情态,在原作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细节,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三、语言明快、生动,文采飞扬。
(余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