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国家形象的构塑

2008-08-23 09:03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年4期
关键词:卡塔尔阿拉伯国家

陈 杰

摘要:作为地处海湾的阿拉伯小国,卡塔尔在构建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方面走在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前列,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既基于卡塔尔对构建国家形象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也源于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内部改革的需要,体现了该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关 键 词:卡塔尔;国家形象;软实力

作者简介:陈杰,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讲师(上海 200083)。

文章编号:1673-5161(2008)04-0017-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前部长助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提出“软实力”概念后,人们对综合国力的考量标准中多了一个重要方面。综合国力不但包括国防实力、经济总量、科技水平等硬实力,也囊括了制度、文化、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软实力。关于国家形象的定义在国内学界尚有不少争论。一般认为,它是国际社会对某一国家的综合解读、认知和评价,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征,也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国家形象一旦形成,即成为该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能在政治、外交、经贸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1]

作为阿盟和海合会成员国,卡塔尔既不是面积大国,也不是最富有、最现代的国家,但卡近年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可圈可点。在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沉迷于增加GDP总量和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的时候,卡已悄然将提升软实力作为自己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构塑良好国家形象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到第25届亚运会,卡塔尔已为世界所熟知。卡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完善和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其成为其他阿拉伯国家构建国家形象的典范。本文将分析卡塔尔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及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

对于一个特定的阿拉伯国家来说,卡塔尔既有因隶属于整个阿拉伯民族而形成的民族形象,也有在建国以后通过自身发展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国家形象。长期以来,阿拉伯国家作为阿拉伯民族的载体,留给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常与愚昧落后、恐怖主义、无赖邪恶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巴以冲突中不绝于耳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基地”组织策划的妄图改变世界进程的“9·11”事件、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集权统治等世界政治舞台中的热点,总是与“阿拉伯”属性缠绕在一起,这无疑不利于阿拉伯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其中,既有西方传媒不负责任乃至别有用心报道的原因,也有阿拉伯国家自身的原因。

所幸的是,有些阿拉伯国家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它们竭力摆脱作为阿拉伯民族一员所承载的部分消极形象,开始在国际社会中构建“民族形象”之外的国家形象,海合会成员国中的阿联酋和卡塔尔所取得的成功便值得称道。如果说阿联酋国家形象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由开放的贸易体制,那么卡塔尔的国家形象构建则是一系列的组合动作,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自觉行动。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之前,卡只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小国,其国家形象只可以笼统地用阿拉伯民族的国际形象来加以归纳。但自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一炮走红”后,“卡塔尔——多哈”成为全世界津津乐道的对象,成为媒体聚光灯下的宠儿。卡的国家形象开始区别于阿拉伯世界整体的“民族形象”并逐渐清晰起来。据科威特阿拉伯规划学会(Arab Planning Institute)2007年发表的一份名为《阿拉伯竞争力》的报告称,卡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阿拉伯国家之一,其现实竞争力指数排名第四,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五,商务环境指数排名第六。[2]同时,卡也已被2007年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报告列为全球“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发达”的国家之一,列第35位,比该组织2004年度报告中的第47位又提升了12位。[3]

二、卡塔尔构建国家形象之路

卡塔尔最初以渔业为主,后来依靠油气迅速致富,其石油储量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气储量居第3位。仅依靠单一资源和工业结构的发展模式是难以持续的,尤其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已成为包括卡塔尔在内海湾各国政府竭力思考的问题,它们的思路大体相同,均提出经济发展多元化战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卡塔尔的做法独树一帜。卡意识到提升国家实力不只是拓展工业门类和发展服务业等经济结构的简单升级,而是涵括了从政治外交到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全方位突破,是包括国家形象在内的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卡实际上已走上一条构建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的综合发展道路,并已取得初步效果。

1、以构建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为先导

阿拉伯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相对滞后,民众参与率低(妇女参政比率尤其低)常为国际社会诟病。如果一国在政治方面做出符合普世价值观的改革,则较易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卡塔尔在此方面不但进行了改革,而且力度相当大,走在了阿拉伯国家的前列。

传媒是足以反映一国政治气氛与自由民主程度的镜子,传媒领域在卡的民主改革中便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1996年6月,卡塔尔作出惊世之举,不但取消了新闻部,还推出以“意见与异见”为信条的半岛电视台,这意味着一个十分封闭的海湾国家向新闻自由敞开了大门。“9·11”后的阿富汗战争让半岛电视台声名鹊起,以至于被称为“海湾的CNN”和“阿拉伯的BBC”。半岛电视台的一贯风格就是渲染民主气氛,常邀请持相反观点的嘉宾就某一话题展开辩论。“这些嘉宾甚至来自两个积怨颇深的国家,如伊拉克和科威特,或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因此,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他们甚至把伊斯兰激进分子、阿拉伯温和派和西方民主人士邀请到一个演播室里,让他们在摄像机前吵作一团。一些嘉宾甚至狂怒咆哮而弄坏了音响设备,另一些则可能因为意见分歧过大而在直播中间拂袖而去。”“半岛人认为,他们报道别的媒体不报道的东西,讨论别的媒体不讨论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在从整体上推进阿拉伯地区的民主。” [4]2006年,阿拉伯文版《福布斯》杂志公布了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品牌排行榜,半岛电视台击败了包括阿联酋航空公司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排名第一。

真正触及政治核心的改革源自政府层面。2003年4月29日,卡对宪法进行了全民公决,结果以96.6%的赞成票通过这部宪法。2004年6月,卡埃米尔哈马德正式批准《永久宪法》。《永久宪法》为构建议会民主制的政治生活奠定了基础,保障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根据宪法,卡议会有权立法、监督政府工作、质询内阁部长、表决国家预算。虽然埃米尔保留解散议会的权力,但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酋长国的历史性突破。另一项引人注目的规定是,卡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为更多女性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和参与国家建设创造了条件。

其实早在数年前,卡就为女性参政议政提供了机会,其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包括:1995年埃米尔哈马德上台后允许妇女参加市政选举;1999年3月,5名女性成为首次地方协商会议(相当于地方议会)选举候选人;2002年11月,哈马德任命妹妹赫萨·宾特·哈利法·阿勒萨尼为大臣级的“卡塔尔家庭事务最高委员会”副主席;2003年5月,他又任命谢依哈·艾哈迈德·阿勒迈哈姆德为教育大臣,从而诞生了卡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大臣和海合会成员国第一位女部长,这在国际社会一时传为佳话,为卡塔尔的国家形象加分不少。

2、以敢为人先的外交姿态争取国际话语权

作为小国,卡塔尔在外交上“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调伊斯兰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重视海湾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协调与合作,主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海湾国家间的分歧、共同维护海湾的安全与稳定。” [5]在具体做法上,卡外交思路务实灵活,不得罪任何一方,如卡既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将发展对美关系作为外交的重要支柱,又与反美的伊朗、古巴等国保持一定接触。卡既与阿拉伯国家保持“兄弟般”的团结与合作,也与阿拉伯民族的“敌人”以色列存有密切的官方联系,2007年9月埃米尔哈马德在纽约会见以色列外交部长利夫尼一事被外界评论为“预示着两国关系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卡塔尔为提升自身国际地位不断有新的动作。2005年6月,卡成功举办了“77国集团+中国首脑会议” 第二届南方首脑会议的召开显示了其参与国际政治的积极姿态,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以其首都冠名的《多哈政治宣言》和《多哈发展行动纲领》。同年,在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上,卡成功获得2006~2007年度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2006年,卡宣布派遣300名士兵参与联合国在黎巴嫩南部的维和行动,成为首个参与行动的阿拉伯国家。卡外交大臣哈马德·本·贾西姆称:“卡塔尔虽然派遣人数不多,但这一行动向世界表明了在解决黎巴嫩问题上阿拉伯力量的存在。”[6]这让全世界感受到一个小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热心和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关心。

卡塔尔还积极借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开展“援助外交”。2005年9月,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卡政府宣布向美国提供1亿美元的紧急援助。很明显,打援助外交牌有利于卡博得国际社会的亲近感和价值认同感。

3、以积极的态度争当国际经济事件的舞台

让世界最先记住卡塔尔名字的是2001年11月举办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这是一次令全世界聚焦的事件,它启动了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是世贸组织1995年1月1日成立后主持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如果说多哈回合之前世贸组织框架内的谈判主要是发达成员间的较量,那么此后的谈判已演变成以美国、欧盟、日本为核心的发达国家同印度、巴西、南非等为核心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农产品问题的争端,因此多哈回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国际影响。

主办一次大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可以让主办方被国际社会迅速记住,多哈回合就印证了这一点,其至今仍是国际经贸界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多哈回合的另一个重要成果,即批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也让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卡塔尔这个名字。

国际影响力是塑造国际形象的推动力量。[7]卡塔尔正是要通过增加在国际性事件中的参与度、努力成为国际性经济事件的舞台来提升国际影响力,进而提升国家形象。

4、以开放的胸怀促进异质文化大融合

促进文化融合是卡塔尔为提升国家形象打出的又一张牌。以体育领域为例,卡不但是海湾国家中第一个获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国家,而且举办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成功创意可圈可点。从开幕式的制作来说,卡虽然缺少专业人才,但以开放的心态邀请策划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国际顶尖人才前来助阵;没有交响乐团,却聘请到我国广州交响乐团为其演出。卡更是以开放的胸怀招募到数以万计的外国志愿者,涉及埃及、印度、希腊、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中国等100多个国家,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脾气秉性,为同一个目标辛勤工作。为了感谢这些不同肤色的志愿者,组委会在体育城正门竖起一座名为“贡献”的纪念碑。卡“借智”、“引智”的做法博得全球的喝彩。

一个只有数十万人口的城市成功举办了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届亚运会,的确给了世界一个惊喜。而运动会之外的意味则更为深长,如这次盛会是多宗教信仰得到尊重、各教派信徒和谐相处的范例,甚至被称为“和谐亚洲的一个缩影”;又如这次盛会检阅了卡塔尔对女性参与国际事件的包容度。结果是令人乐观的,卡妇女在组委会和志愿者的队伍中和观看比赛的看台上占了相当的比例,让世界刮目相看。由于赛事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多哈又顺利获得了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的举办权。2007年8月,多哈宣布开通申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官方网站,为全面申奥拉开序幕,成为又一夺人眼球的大手笔。多哈奥申委主席哈桑·阿里说:“我们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到多哈来,他们将看到一个与他们想像完全不同的阿拉伯世界。” [8]

积极申办大型赛事不只是财力的反映,更体现了该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实际上,良好的口碑将构成巨大的软实力。卡在申办活动中取得接二连三的成功是良好国家形象助力作用的佐证,这种助力可以帮助国家以较小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虽然国家形象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特征,囊括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因素,但对一国而言,某方面形象的较大提升都会使整体形象有所改观,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媒体有着巨大传播效应的情况下,卡塔尔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从具体方面和具体事件入手,最终达到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目的,这对我国举办奥运会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卡塔尔构建国家形象的深层原因

卡塔尔国家形象的提升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卡政府调整发展思路、改变发展模式的结果。确切来说,卡构建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基于对构建国家形象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每个国家既接受他国对自己国家形象的评价,也对他国国家形象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赢得有利的发展环境并降低发展成本,否则,为了弥补在国际交往中的受挫,必须加大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投入,这就大大增加了发展成本。因此,构塑良好国家形象是必要的,“国家形象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从某种角度来看,形象也是一种软实力。积极的国家形象,将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支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甚至产生主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维护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将对世界良好健康秩序的建立产生积极作用。良好的国家形象也更容易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人民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利于在共同理想的激励下推动发展进步,建设美好生活。” [9]在全球化浪潮下,国家形象的重要性更是得到全面体现。约瑟夫·奈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软实力的作用正变得比以往更为明显。卡塔尔政府不但意识到构建国家形象对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还善于积极利用国家形象的助力作用,这从“成功举办亚运会→利用成功带来的赞誉申办亚洲杯足球赛并再次取得成功→积极申办奥运会”这样的运作思路可以管窥一斑。

2、源于西方国家的压力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一直要求阿拉伯国家进行民主改革,认为中东“专制”政权是滋生战争和恐怖主义等非稳定因素的土壤,民主国家则会倾向于和平、宽容的对外政策,民主国家之间很少发生战争,非民主国家之间,或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之间较易爆发战争,这就是所谓的“民主和平论”。美国提出“大中东计划”目的之一便是在中东国家推行西式民主,尽管计划一经推出便招致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但部分阿拉伯国家还是作出了实质性的改革让步。不管改革程度与结果如何,阿拉伯国家在政治民主方面的进步确实有利于改变国家形象,因为在政治民主领域的改革要比其他领域的改革更能博得世界的好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卡塔尔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西方国家的压力。

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素有将政治与经济挂钩、以经济援助作为诱饵迫使阿拉伯国家政府进行改革的传统做法。“布什总统曾提议创建一个美国和整个中东地区的自由贸易区,以此作为对实施广泛改革(特别是其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回报。” [10]其次,“美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和西方援助国,不仅明确要求它们建立自由化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而且还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这些与经济利益需求息息相关的外界压力,也对中东国家西方式政治改革起了某种推动作用。” [11]卡美关系有坚实基础,在压力与诱惑面前,卡塔尔顺应美国呼声作出相应的改革也不足为怪,这不但有助于其在政治方面营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还能博得西方的认可,缓解西方的偏见,最终获得经贸上的实惠,可谓一举多得。

3、基于内部改革的要求

卡塔尔近些年获得了丰厚的石油收入,2007年人均GDP达到70754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卡国内主要矛盾不再仅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完全反映该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即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并不一定良好。社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包括民主政治的发展、妇女权益的保障、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等,这些都直接涉及到国家形象。卡塔尔将促进民主、提高妇女地位、提升国民素质放在与经济发展战略同等地位加以考虑,这是事关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明智之举。

4、基于领导人的个性和战略眼光

阿拉伯新生代政治家中很多具有西方留学背景,对西方社会、制度、文化耳濡目染而不会盲目排斥。卡埃米尔哈马德“深受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浸染”,“锐意改革,大胆挑战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文化禁锢,使许多以前在阿拉伯国家不可想象的事情在卡塔尔成为现实。” [12]这样的教育和性格背景在他执政后即有迅速体现,如允许妇女参与市政选举。“1995年废父登基的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上台后,勇敢挑战极端封闭和保守的酋长国政体,举行市政选举,允许妇女参选。他认为随着海湾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家长制是不够的,需要努力提高妇女的政治权利。” [13]再如,他撤新闻部而设半岛电视台。这些事实都让他成为阿拉伯政治改革进程中的“先行者”,被誉为“面向21世纪的埃米尔”。

因此,融东西方文化于一身的卡塔尔埃米尔在改革问题上当机立断,显示出长远的战略目光。他想传递给国际社会的并非经济发达、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的单一国家形象,而是具有民主氛围、社会安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国民素质较高的多元形象。事实上,卡塔尔已走上了这样的发展道路,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阿拉伯国家。

四、结语

国家形象是一国最大的品牌。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卡塔尔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有了跨越式发展,卡已不再是一个用传统阿拉伯民族形象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国家,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国际事务旁观者。卡正以全新的姿态,即通过参与、合作、建设的途径参与许多重要的国际事件,争取尽可能多的话语权,最终提升在地区乃至世界的地位。这种超越民族狭隘意识的战略思维充分体现了卡领导人的智慧。

然而,国家形象这个品牌美誉度的塑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依靠丰富油气资源而快速致富、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卡塔尔的国家形象还存在需要不断提升、完善的地方,如法制环境尚不健全、民主氛围需继续深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待减少、外籍劳工的权益保障有待改进等。当然,这些问题不是卡塔尔一国的问题,而是海湾国家乃至所有阿拉伯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需要更大的魄力和智慧。举个例子,在很多国家以举办“文化年”等形式开展文化外交增强软实力的今天,卡塔尔在这方面的作为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弘扬阿拉伯文化的精粹不是卡一家之义务,但如果卡能尽一己之力敢于承担这样的民族责任,其国家形象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令人欣慰的是,卡塔尔将构建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看作国家长期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努力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典范,是小国家构建大形象的“代表作”,其经验值得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对中国而言,卡塔尔构建国家形象的成功做法亦具有启发意义。卡塔尔善于利用具体的历史性事件推进世界对自己的认识,通过展现符合普世价值观的理念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而目前中国也正面临着奥运机遇,如何借奥运东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已成为政府、学界共同探讨的话题。“要充分利用奥运契机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把展示国家形象作为奥运宣传工作第一准则。” [14]不可否认,传媒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切不可本末倒置,注重内涵建设、展现开放胸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应当是中国在奥运年着力向世人传递的国家形象,这也是多哈亚运会留给北京奥运会的启示之一。

[ 参考文献 ]

[1] 孙有中.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 国际论坛, 2002(3).

[2] 卡塔尔位列最具竞争力的阿拉伯国家之中[EB/OL]. [2007-08-29]. http://qa.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0708/20070805039312.html.

[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2008 Report [EB/OL]. [2008-06-12].http://hdrstats.undp.org/countries/data_sheets/cty_ds_QAT.html.

[4] 意见及异见:解析半岛电视台[EB/OL].[2006-07-13].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60713/newgx44b61930-650104.html.

[5] 外交部.卡塔尔国家概况[EB/OL]. [2008-06-12]. 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xybfs/gjlb/1374/1374x0/default.htm.

[6] 卡塔尔将派兵参加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EB/OL].[2006-09-04].

http://news.sina.com.cn/w/2006-09-04/17359933038s.shtml.

[7] 谢晓娟. 论软权力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J].理论前沿, 2004(19).

[8] 多哈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拉开2016年申办奥运序幕[EB/OL].[2007-10-29].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01410.html.

[9] 杜学文. 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N].山西日报, 2008-02-19.

[10] 阿拉伯自由贸易区2005年1月1日生效 [EB/OL].[2005-01-05]. http://lb.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501/20050100328612.html.

[11] 岳汉景. 美国在中东的“输出民主”战略[J].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7(2).

[12] 丁隆. 卡塔尔: 小国扮演“大角色”[J].世界知识, 2006(19).

[13] 陈静. 海湾妇女: 历史、现状与未来[J].西亚非洲, 2002(3).

[14] 刘淇.提升国家形象[EB/OL]. [2007-07-30]. http://www.gov.cn/gzdt/2007-07/30/content_700994.htm.

Analysis on National Image Building of Qatar

CHEN Jie

Abstract As a small Arab country in the Gulf region, Qatar stands on the frontier in building her national image and enhancing her soft power, and has gained universal recognition.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her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reating a positive national image, the pressure from Western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requirement of internal reform, which embodies wisdom and strategic vision of her leaders. Measures taken by Qatar can be seen as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small countries shaping great national images.

Key Words Qatar; National Image; Soft Power

(责任编辑:李意)

猜你喜欢
卡塔尔阿拉伯国家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阿拉伯国家宣布举办男装秀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