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傲然绽放的中国牡丹

2008-08-19 10:28
卓越管理 2008年7期
关键词:改革经济

田 宇

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7周年纪念日。

七年等待,万事俱备。

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

以30年之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的复兴。

中国牡丹将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上傲然绽放,成就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必定让世人瞩目、惊艳!

上篇 辉煌下的静思

申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北京申奥成功,是世界对中国的肯定。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指出,在达标入围的城市中只有北京来自发展中国家,因此北京正式成为5个候选城市之一,已经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肯定。

从1978年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9%;从1990年到2007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0.5%。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GDP增长了近14倍,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排名世界第三。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集显在即将召开的08北京奥运上,奥运的成功申办和举行将是对这30年中国快速发展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经济学家也从未放弃过对中国经济问题冷静的思考,改革仍要继续,而任务将更加紧迫和艰巨。

奥运,30年改革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中国品牌的一次国际路演

奥运会能体现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的国际形象。从世界历史看,传统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主要是战场上见胜负,但战争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大灾难。奥运会之所以重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提供了战争之外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成功的奥运会较之一场胜利的战争更为重要。战争主要表现为硬力量,但奥运会则同时体现硬力量和软力量,其中软力量更重要,因为奥运会给了举办方一次展现其文化和国民精神的机会。

对中国来说,更要把奥运会视为一个契机,为进一步的发展找到新的动力。但这个契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商机,而是包括其他方方面的发展,从国家体制到国民个体的行为。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体,一为中国,一为印度。印度总理辛格年初结束他的中国之行时曾发表演讲,认为“中国的成功是促进印度变化的动力”。这一表态,不仅代表邻国执政者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肯定,更是确认中国经济改革对世界发展的深远影响。

改革开放30年,强国力量的积蓄

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改革开放是依照几条主线进行的。

第一条主线,就是所有制的改革。从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冒死按下手印,实行包产到户,到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赢得了全面胜利,中国改革终于迎来了重大思想解放,历经多次论争,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最终使得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第二条主线是政府放权让利的改革。这包括了政府对企业的放权让利、中央对地方的放权让利,正是基于此,市场的边界不断扩大,并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而与之相应,1998年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面市场化的进程。

第三条主线是对外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在积极开放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强劲的出口需求也对经济产生较大拉动。而在“十一五”期间,出口导向型的政策,已经开始向重视国内市场、保护环境资源的政策转变,体现了发展战略的转型。

第四条主线,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升级。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之一,并且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工业化也在向更高阶段升级,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的比重不断增加。

第五条主线是金融改革与深化,长期以来金融一直是改革的落后环节,但在近几年,随着银行改革、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加速,以及资本市场的爆发式发展,金融部门成为维系改革活力的新生力量。

北京奥运箭在弦,中国品牌的亮相

奥运带给我们兴奋与喜悦,奥运带给我们责任与自信,奥运带给我们商机与市场,更重要的是奥运对于改革,可谓是一剂强心剂,让中国走得更快,让中国与世界走的更近。

经济发展新锐动力 北京以申奥成功为契机,大力改善环境、治理污染、改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场馆……这一切带动了包括房地产、旅游服务、环保、电子信息产业等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申奥成功同时增强了海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使奥运的投资效应被放大,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层次提升 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说,“北京申办的成功,为我国在新世纪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必将激励全体人民为实现我国新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迈出更大的步伐。以申奥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扩大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城市国际化进程促进 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巨大的奥运会,说明它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和组织能力,而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会对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申奥取得成功,给北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促进首都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

奥运会是中国国际化的标志,表明中国和世界更加融合。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同时这半个月也是对自身的一次全面大检阅。不容回避,奥运会在带给中国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压力。

改革,30年循序渐进发展路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曾将改革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归结为三个方面,即财富的增加、人们自由的扩大、对内对外的交流和开放。

中国过去30年的进步是在国家和国际社会互动过程中取得的,并且总体看来,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互动越来越密切,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状态。在和国际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危机和问题。但我们中华民族不怕危机,因为危机经常是促使我们进步的动力。无论从历史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奥运会是中国和国际社会互动的一次大检阅,什么样的国际压力都会出现。这对中国有好处。有了压力,我们就会有明确的方向,就会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得到改进。

过去30年是危机在推动改革,在这个动力日益削减的情况下,未来改革需要寻找新的动力。

以厉以宁为代表的所有制改革派(企业改革主线派)和以吴敬琏为代表的协调改革派(价格改革主线派)成为论争的两大派系。前者强调经济运行主体和微观基础方面的改革,后者则强调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环境方面的改革,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这两方面的改革实际上互为补充。

自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渐进式制度变迁为主要特征。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厉以宁如此评价:农村承包制的推行,股份制改革及证券市场的建立,民营经济的兴起。这三大改革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村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国企改革调动了管理层和企业的积极性,民营经济的兴起则调动了广大人民创业的积极性。

而对于这30年改革路上的不足,各位经济学家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厉以宁:三点不足需改进。第一个不足之处是:城乡二元体制基本上没有触动。国有企业体制和城乡二元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两大支柱。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城乡二元体制实质上未被触动,至今只能说略有松动。第二个不足是:国企改革需要深化,行业垄断没有破除,需要突破“玻璃门”现象。第三个不足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展太慢。实际上根据我们国家财政的实力,可以在社会保障上做得更好。今后改革应从上述三方面来着手。当然,还应做到政府职能的切实转换,使政府成为服务者,同时要减少审批,多采用经济调节手段。

茅于轼:改革要先让财富滚雪球。全世界还有很多穷人,包括中国。解决穷人的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增加财富的创造,第二个是合理财富的分配,除此之外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首先要有财富的创造,否则大家争来争去,你多得一点我就少得一点,这个社会就搞不好。我们这三十年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财富从可比价值来说增加了13倍,现在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三十年改革真的是了不起。

吴敬琏:用法治彻底消除旧体制。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两头冒尖”,成就巨大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改变,中国面临经济深层结构内外失衡、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和腐败蔓延等多重挑战。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旧体制的遗产没有得到消除,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改革的出路在哪里呢?出路就在于要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讲的那样,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消除旧体制遗留给我们的遗产,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市场体系,让其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此,吴敬琏指出,要打破垄断、消除微观干预,因为如果不打破垄断,如果不消除这种行政部门对于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无从谈起。他强调,要把市场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立法,另一个是司法、执法。

樊纲:仅经济体制仍有很大改革空间。中国的改革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在经济体制领域,仍然有很多东西可以改,仍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效率,仍然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去改变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来消除各种各样的扭曲,使中国经济增长能够进一步提高。比如体制因素,樊纲列举---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还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们还有多少价格是扭曲的,还有多少被政府管制着。从政府改革来讲,下一步应该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的是,怎样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下篇 规律下的博弈

奥运会的举办给主办国带来巨大的商机,使经济一度繁荣;但是,也有些国家在举办奥运会后,经济逐渐转入萧条,这种情况被称为“奥运后滑坡现象”。在过去11次夏季奥运会中,只有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没有在来年出现经济成长下滑。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奥运经济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到北京奥运会结束这七年多时间,我国对2008北京奥运会总投入将达到5200亿元。如果从2001年7月13日申办成功那天开始算起,到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每天投入约2亿元。承载如此庞大的开支,我国能否跳脱奥运后经济“唱衰论”的宿命?

奥运会意味着,中国不仅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部分,并且作为主角之一,站在了舞台上。中国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冲突并非会随着奥运的结束而结束。

的确,奥运将会改变人的一生。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奥运经济带来的生活改变至少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同样深远。目前中国消费增长速度很快,而奥运会后我国将进一步和世界融合,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看俏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30年经济改革差不多已经改完,剩下的就是要社会改革,政治改革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说,我同意,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也会释放很多经济增长潜力的观点。但即使经济改革层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做下去。

对于中国,奥运将成为30年改革征途中的一个辉煌驿站,我们在乐观的相信,奥运后中国的经济并不会出现衰退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而理智的分析改革30年的成就与不足,再一个30年,任重而道远。

“中国发展模式”挑战“后奥运经济衰退”规律

中国不愁没有新的投资热点。在奥运会结束后,虽然特殊的、超常规的需求会消失,但后续需求会跟上。中国投资将继续处于兴旺状态,这表明中国不会出现“奥运后滑坡现象”。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2008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在3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已有一个很好的继续增长的基础,而前两年的经济趋热也得到及时调整,再加上奥运会的推动作用,相信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的增长,而且质量会越来越好。

这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发展源于中国巨大的内需和出口,以及十数亿人口的创富动力。中国经济已经驶上一个快车道,在奥运结束后,经济发展也会保持一个长期看俏的惯性。这其中包括产业升级的无限空间、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海外投资的持续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磁石效应,都会在奥运后显现,旅游业、建筑业、体育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前途无量。另外,我国除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北京,还有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如今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滨海新区、海峡西岸、成渝新区等多个经济圈。而2010年举办世博会、2012年举办亚运会,也会替代奥运会成为我国经济新动力源。

中国经济增长近几年一直保持8%—10%的高速,经济增长率是比较稳定的,全世界对此都感到是个奇迹。这中间有奥运会的功劳,也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连续巨额投资,在带动经济增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据分析,中国经济7%—8%或更高一些的增长率大约可以持续到21世纪第一个“25年”结束,也就是再维持15至20年。理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樊纲指出,从2007年底到现在,整个宏观经济都在进行调整,包括出口、股市、楼市等各个方面,这个调整会逐步完成,这也给奥运会之后的经济衰退减少了理由。同时樊纲还表示:“在经过了这些调整之后,我现在确实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说,奥运会以后没有再进行进一步调整的理由,也许在奥运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会开始新一轮相对比较健康和稳定的增长。”

在其他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曾经发生过的失业浪潮也不会在中国重演。为奥运会体育竞赛场馆和设施的建筑、制造、安装以及交通设施的改善而施工的企业,在奥运会结束后会很快接到新的任务,职工会转移到新的工地去工作。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掌握到了新技术,能力提高了。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中,他们是有工作可做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金融服务和电子信息服务的专业人才显然是不足的。在奥运会期间这两方面新增加的就业者,经过专业训练并有了实际经验,将会更好地继续工作。

奥运会结束后,虽然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的需求将回落,这些方面有可能发生就业人数减少的现象,但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北京继续成为旅游热点,那么对旅游、购物、住宿、餐饮服务的需求不会长期低落,从事这些服务的人也会在原单位或新的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

比较难解决的是为奥运会建成的体育场馆的闲置,以及由此引起的工作人员闲置问题。其实工作人员闲置的不会多,管理、保洁、保安总需要一些人。应考虑的是闲置下来的体育场馆能否继续发挥作用。虽然近期内不可能再有像奥运会这样大规模的竞赛了。但一段时期以后,大型活动还是会有的。

只有深化改革,继续推进改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才会持续下去。奥运会的举办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转折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可以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奥运后,下一站改革

国际奥委会市场委员会主席海博格认为,奥运会对主办城市和国家的长久影响,是奥运会创造的最大财富。奥运会将使北京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城市,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关注,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社区,这些遗产“不会是短期的,将持续10年甚至更长”。

海博格先生在发言中提出:“在关注现代奥运会时,许多人看到的往往是体育场馆的兴建和金牌的数量。当然,这些都是应当看到的。但是,就我的观察,我们也应当看到,现代奥运会对主办城市来说,将带来世界性的改变。”海博格先生还进一步指出,北京在奥运会的筹办和举行过程中,从经济地位、城市面貌、现代文明程度、融入国际的步伐等方面都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北京的经济是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位置。

“改革不能悔棋 否则代价更大”——成思危。30年,不仅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在长久地沉浸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欢愉的同时,我们同样自觉接纳着理性的不时敲打---在发展问题上,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改革开放30年以后的方向抉择,是经济学家始终思考的问题。市场经济,须以法治为根基。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学家集体表达着对法治的诉求。

改革就像下象棋一样,你走第一步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你今后的几步,所以如果一步走得不合适,那可能以后的几步就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要退回来的话,就像下象棋悔棋,付出的代价更大。

从当下的情势来看,未来的改革正如樊纲所言,要想保持今后10年、20年或者再一个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还要继续改革,而这些改革也许会更难---未来30年的改革面临的大环境已经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世界商业报道》消息: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总量指标地位的不断攀升,的确振奋人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仍然依赖于高储蓄、高投资的粗放式增长,仍然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如果说过去30年里是中国处于艰难的体制转型时期,那么未来30年里可能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艰难时期。

中国过去30年的成就是人们在30年前没有预测到的,而今后的30年将比过去的30年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伴随其中的将是更多的不确定性。未来30年,中国将从低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世界平均水平而成为高中等收入国家;有望发展出基于法治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从部分开放的经济发展到融入全球的经济。其间,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一意义上,樊纲认为,中国的改革30年只是走完了一半,“旧体制往往可以很快打破,但是新体制的建立,却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他说,“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制度只能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新体制不断地完善。这个过程恐怕还需要20年-30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首先,是如何落实重视民生的政策路径问题。本届政府多次强调要重视民生,并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发展和谐社会的核心环节。除了在政策理念方面贯彻,更需要把政府的民生倾向予以制度化,用法律形式来明确在重视民生的政策口号下、政府需履行的各项具体职责。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宪法层面进一步明确公民平等权利和其他经济权利,以此作为民生立法的基础,此外各项民生基本法律也有待完善。

再者,是如何在发展中防止体制复归的问题。经济体制向计划性、政府强力主导性的回归,就被称为体制复归。近年来的体制复归有三种迹象,一是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张,在经历了1994年的低点后,2006年政府预算内外资金总额恐怕已接近了1978年约31%的水平。同时有迹象表明,财政管理体制背离了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结合的原则,向“统收统支”的旧体制复归。二是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模式,也越来越依赖传统的计划和行政政策。三是政府机构改革难以走出低效率重复的怪圈,有走回头路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必须加以关注的因素。

还有,要考虑怎样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与公共政策产生机制。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情况下,社会矛盾往往会不断积累。只有建立公平优先的目标,并保障社会公众都能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才能缓解社会冲突,避免改革成果被少数利益集团所掌握。

最后,要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制定更积极的国际战略。一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应该是双向的,既要利用外资和发展国际贸易,也应该主动走出国门开拓市场,这是一个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我国应该努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经济利益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走进了奥运,奥运辉煌的余辉又将为继续前行的中国改革之路照亮前方的路。

猜你喜欢
改革经济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中国经济
“改革”就是涨价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