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尝试

2008-08-11 08:41吴海英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文语言

吴海英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传统的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不困难,一旦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就会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成为扎实而丰厚的储备,一旦需要使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词语进行积累。比如,《小溪》一文中的“滑溜溜”和“亮晶晶”,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来积累。老师说:“冬天到了,小溪就变成了溜冰场。这时候你来到山里会干什么?”学生回答:“我会溜冰。”老师说:“是呀,小朋友们可以溜冰啦!多开心啊!来读好这两个词。”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遇到一些语言文字比较优美的文章时,我会让学生摘录下来抄抄、默默。如《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的描写。对学生来说,石榴虽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

二、以随文练笔促语言文字的运用。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形式,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且形式多样。但是一节课内,教师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从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与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

1.模仿性练笔

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段,如总分结构、排比句式、比喻句等,模仿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以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如《称象》一课,曹冲想出了“以石代象”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启发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称象呢?于是,学生想出了“以土代象、以人代象、以木代象”等方法。随后让孩子仿照课文称象的过程把他们的方法写下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因此,教师只要把规律教给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学生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2.理解性练笔

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这种练笔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如教学《花木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抓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英勇善战、巾帼英雄”这几个词,要求他们在理清文章的基础上,用这几个词语简单地介绍“花木兰”这个人物。训练能帮助学生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想像性练笔

抓住课文中那些进行了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像,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如教学《迷人的秋色》,抓住“迷人”这个词语,让学生展开想像,想像秋天里还有哪些景物是迷人的,运用想像画一幅风景画,再用语言描绘出来。又如教学《沙滩上的童话》,文中的孩子是用炸城堡的方法救公主的,但这种方法可能会使公主受伤。学生展开想像,想出了更好的办法救公主。他们把救公主的过程写下来,感到很高兴,因此就乐意写。

想像性练笔还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如《神秘的恐龙》一文,文中说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灭绝作了种种推测。课文的第三节结束时用了省略号,省去了其他推测,这里便可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写一写还有哪些可信的推测,并写清理由。补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随文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练笔始终建立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既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又有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培养了他们敏感的作文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以换位体验促情感的激发。

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是写作中的重要问题,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化“我”入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今后的写作奠定情感激发的基础。学习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之做理性的分析,更要能“入”,即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伤,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譬如,我在教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一文时, 就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课文中的莉达,听了奥莉娅的话,你会怎么对她说?然后依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从孩子们写的内容看,学生的确理解了课文中莉达这个人物的内心所想,发自内心地赞同莉达保护环境的这一举动。

再如《带着尺子去钓鱼》一文,课文教学完后,向学生提出:“如果你和爸爸一起去丹麦旅游时,到海边钓鱼,也钓到了一条不到二十二厘米的鱼。这时,你和爸爸之间会发生一段怎样的对话呢?”从学生的话语中能体会到,学生已受到了主人公自觉严格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感染。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因而是一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好语言训练的内容,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文语言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