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勇
我要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一位又走进读者视野中的女作家程玮和她的书。
程玮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最有才情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创作的中篇小说《来自异国的孩子》、长篇小说《少女的红发卡》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她编剧的电影《豆蔻年华》获金鸡奖及政府奖。遗憾的是她在创作的高峰时期,来了个华丽的转身,离开了儿童文学,这一去就是16年。这些年,程玮定居德国汉堡,成为德国电视二台的制片人,拍摄了秦始皇、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和孔子等中国文化纪录片。
最近,程玮重新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并完成了18万字的长篇小说《少女的红围巾》。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雨儿高中没毕业,就被爱女心切的父母送到了德国读预科。她先是住在父亲的学生于阡家,后搬出去和两个中国男孩租房合住,不久,她又收留了一个无处可住的德国女孩。于是,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与于阡这样上一辈的留学生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沉重的生存压力,但是,如何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心灵的撞击,学会在陌生的环境中独立生活,仍然是这些走出国门的学子必须面对的挑战。对于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独生子女们,这个挑战显得更加严酷。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奋斗着、成长着。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在展开雨儿故事的同时,追述了出生于贫困农家的女性于阡的奋斗和情感故事。两代少女自强自立的经历,给人以激励,催人以奋发。
程玮被评论家称为“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具有一种天然的诗意和美感。看似浅显的文笔中,饱含丰富的潜台词。优美的文字,耐人咀嚼回味。她的小说和散文无论全篇还是片段,都经得起读者细心的推敲和品味,这与许多粗糙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程玮至真小说散文系列”囊括了《少女的红围巾》、《少女的红发卡》、《豆蔻年华》三本描写少女成长经历的长篇小说,和一本中短篇小说集《白色的贝壳》,一本散文随笔集《风中私语》。《风中私语》主要内容为作者在国外生活的见闻和感想,作者以清新、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她和儿子在国外生活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中折射着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碰撞。它就像一个窗口,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当代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习俗有所了解。
编辑家章文焙女士认为,阅读程玮的作品对孩子,尤其是对女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她甚至把《少女的红围巾》比作“女孩子必读的圣经”,相信这并不只是她一个人的见解。
没有见面的告别
她(指于阡,选编者注)在田野里奔跑着。
晚饭的时候,父亲含混不清地说起了江老师。他说江老师下午到家里来过,那时候她正在河边洗衣服。他说江老师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回村来拿行李迁户口的。他说老书记本来想办一桌酒为江老师送行的,但江老师来去很匆忙,没有时间。
余下的话她已经听不见了。她推开饭碗,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家门。
又是初春的田野,黑色而且裸露,但充满着无限生机。呼啸的风迎面吹过来,她的黑发在风中高高地扬起,像一面黑色的旗帜。她顶着风奔跑着,她为江老师高兴,但却流着眼泪。
黄昏的学校一片寂静。没有学生,没有读书声,几间土房子像一座被遗弃了的城堡。
江老师的宿舍门是虚掩的。她推门而入。门轴很响亮地吱呀一声,把她吓了一跳。小小的土屋里凌乱而狼藉,似乎主人离开的时候有点慌不择路。在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一堆书和本子,上面压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她的名字,还有几行字:
孩子,今天回来收拾行李时去你家跟你告别,却没遇见你。因为急着赶最后一班长途车,没有能够等你。遗憾!
在你上一篇作文里,你说过你梦想得到一条红围巾。或许你自己还没有明白,你想要的其实不是一条红围巾,你想要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我相信你终会得到你向往的东西。
我一直想对你说,你的作文写得很真很美,作为老师,请原谅我不得不用很教条的语言评价你。
这些书和本子都是给你的。
我在大学的校园里等着你。
你的江老师
她低头,抚摸着老师留下的书和本子。她记起老师给她上的第一课。她甚至又闻到老师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檀香皂香味。
她轻轻地推开窗。冬夜深蓝色的天空里,月亮刚刚升起,细细的,弯弯的,不是很明亮,但却十分皎洁。若明若暗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不定。田野在继续着漫长的冬眠。远处的地平线上,朦胧的树木和村庄像剪影一样,看上去有点神秘,又非常温馨。
她慢慢擦去已经变得冰冷的眼泪,久久地看着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这片养育了她十五年的土地。
她从心里默默地与它告别。在这地远天高的世界上,她有了她应该去的地方。
(选自程玮长篇小说《少女的红围巾》第三章,标题为编选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