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与凝固——“天上西藏”之六

2008-08-11 08:38探索·发现
走近科学 2008年8期
关键词:布达拉宫王朝贵族

探索·发现

1.我们看到了一些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照片,照片的拍摄者是声名显赫的第十世德木呼图克图(图1)。

(1)图组:(左)喜欢摄影的德木大活佛(右)德木活佛为妻儿拍摄的照片

“呼图克图”是大活佛的一种称号。德木活佛又叫丹吉林活佛,历史上曾经多次出任西藏地方政府摄政一职。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一个显著的特征,吐蕃王朝之后的西藏政权大多由以活佛为代表的僧侣和以贵族为代表的俗官共同执掌。数百年来,大大小小的活佛与贵族构成了西藏一个特殊的阶层。

时至今日,在八廓街密如蛛网的小巷中,经常会闪现有着显赫历史的贵族府邸(图2)。

(2)图组:(上、下)有着显赫历史的贵族府邸闪现在八廊街密如蛛网的小巷中

郑宇(古建筑研究者):拉萨的建筑,白玛草墙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因为只有相当等级的建筑,才能够用白玛草墙(图3),这种白玛草墙就好比官帽一样,你是什么级别的官,就戴多少层的帽子。当你走到八廓街里边,看到有白玛草墙的房子,那它肯定原来要不就是贵族的宅邸;要不是寺庙;或者是原来拉萨市或者西藏行政系统的某一个办公用房。

(3)标志着等级地位的白玛草墙

白玛草是一种柽柳枝经过一定程序加工而成的西藏特有的建筑材料。赭红色的白玛草屋檐跟白色的墙体、黑色的窗框,在高原的蓝天之下是如此地耀眼,由此,白玛草墙也成为地位和尊贵的象征。

拉让宁巴曾经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办事处,后来成为大贵族吞巴家族的府邸。据说,吞巴家族的祖先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如此说来,吞巴家族的贵族血统已经传承了1300年。

拉让宁巴的西边是西藏富商邦达仓的宅院。邦达仓家族来自西藏东部的芒康县,据说,邦达仓的父辈靠驮盐和经营马帮起家,后来从西藏地方政府取得了出口羊毛和牛绒的专营权,从而成为西藏第一巨富,并且被授予贵族的头衔。

1936年,一个英国人曾经拜访过邦达仓,他后来这样写道:富丽堂皇的邦达仓府邸和院子里堆积如山的出口货物很是让我惊叹。

八廓的意思是中间的转经路,它的中心就是著名的大昭寺。在漫长的岁月里,围绕着神圣的大昭寺慢慢地生长出一幢幢房屋,贵族的府邸和平民的宅院构成了神奇、梦幻一般的八廓街。

1300年前,大昭寺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沼泽,叫卧塘。藏王松赞干布为了安置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带来的两尊释迦牟尼像,分别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据说,文成公主通晓阴阳五行,她推算出来,雪域吐蕃犹如一个仰卧的罗刹女,而卧塘正是罗刹女的心脏,必须修建寺庙才能镇住。于是,成群的山羊驮着泥土将卧塘填平了,并且修建了这座宏伟的寺庙。那时候,拉萨叫“惹萨”,意思是山羊驮来的土地,大昭寺建成之后才逐渐改名为“拉萨”,意思是安放佛像的圣地,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就安放在这里。

2.西藏著名的摄影家德木·旺久多吉是第十世德木活佛的二儿子,他保存的一部相机,是父亲赠送给他的(图4)。相机把他带进了光与影的世界。

(4)德木活佛的儿子,藏族著名摄影家旺久多吉展示父亲留给他的照相机

他拍摄的一幅《古庙里的春天》荣获1985年北京第三届国际影展金牌奖(图5)。

(5)旺久多吉的获奖作品:《古庙里的春天》

旺久多吉(十世德木活佛次子、摄影家):这是我父亲1965年给我的卡宾相机,当时还给了我10卷胶卷,是黑白117的胶卷,我看那个时间呢是1946年,过了期的。后来我拿那些胶卷也拍过。

德木活佛丹增嘉措于1901年出生在工布地区的阿沛庄园,4岁的时候被认定是德木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1910年,末代皇帝溥仪册封丹增嘉措为第十世德木活佛。

没过两年,德木活佛有了平生第一次面对照相机的机会。

旺久多吉:据说来了一个外国人,洋人吧,给他照相。那个时候他比较小,只有十三四岁,怕他动,要把他放在一个椅子上面用绳子把他固定起来,他手下的人很忌讳,不让捆,最后把照相的人赶走了。

25岁的时候,德木活佛已经学有所成,在考取了两个高级佛教学位之后,他来到拉萨北郊的山上闭关修炼。这时他遇见了一个死而复活的尼泊尔人。

旺久多吉:我父亲收养了那个尼泊尔人。他曾经是在拉萨开照相馆的,后来他托家人把照相器材带到山洞里面,他一直待在山洞里到死。那时起我父亲就对照相产生了兴趣。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圣城拉萨多了一位身披袈裟的活佛摄影家。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底片,从现存的300多张照片中,人们不仅可以回味数十年来西藏的变迁,更可以透过这位活佛的眼睛,细细地体味一个特立独行的摄影家那宽阔而仁慈的胸怀。

上个世纪之初,摄影术和摄影师毋庸置疑地引领了拉萨的时尚潮流。但是,这仅仅局限于由活佛和贵族构成的上流社会之中。

3.在广大的藏族人心中,摄影术不过是一种新潮的玩意儿,他们更为推崇的仍旧是那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古老艺术。

蓝面具藏戏是一门古老的戏剧艺术(图6),据说,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为了解救藏地民众无桥渡河之苦,召集仙女作艺募集善款,最终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了108座铁索桥。藏戏就是从那个时候在西藏各地兴盛流传开来的。

(6)古老的藏戏

藏戏是一种广场艺术,非常适合过去的贵族们闲适、优雅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树林中搭起华丽的帐篷,在高原的阳光下,在夏日的微风中,一边饮酒作乐,一边欣赏古老的藏戏。

西藏又被人们称作歌舞的海洋,在各种节日或者社交场合里,载歌载舞是不可或缺的程式。舞蹈朗玛因为来自宫廷,所以更是受到贵族的推崇。

在民间,人们无法像贵族那么悠闲和雅致,但是天性乐观、豁达的藏民将劳作跟娱乐结合起来,就像古朴、激扬的牛皮船舞,世世代代在拉萨河谷地回响。

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宫廷的,作为娱乐的艺术绚丽多彩,但是,西藏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神秘的宗教艺术。

尤其是在遥远的阿里,如今满目苍凉的象泉河谷,从公元10世纪到17世纪,古格王朝曾经造就了一个绚烂夺目的佛教艺术宝库。

霍巍(考古学者):古格王国最伟大的成就,从考古学的材料来看,我觉得最辉煌的是它留给我们的佛教艺术这一块。

古格王宫以及周边洞窟留存了大量的壁画。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为探究古格的历史和研究佛教艺术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范本(图7)。

(7)图组:绚丽多彩的古格王朝壁画

画家韩兴刚多年在古格的洞窟中临摹这些壁画,透过这些生动的形象他甚至触摸到了当年那些画师的灵魂。

韩兴刚:那时候的画家们非常有意思,他们是按照自己身体的肢节,比如说大拇指的一节,作为一个基本单位去造像。每一个人的高矮不同,他这种度量就出现了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就造成了壁画非常生动的一面。

古格王宫以及周边洞窟的壁画和各种造像,无疑代表了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高峰(图8)。

(8)古格王朝所创造的艺术杰作

与古格王国神秘的消失同样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是,吐蕃王朝瓦解之后,西藏进入了长时期的各自为王的割据时代,即使在那些看上去不那么稳定的社会形态之中,众多像古格这样的小王朝却创造出令后人惊叹不已的艺术杰作。

李永宪(考古学者):这些王朝主要是代表一种地方文化。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恰好证明了西藏文化的多样性,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这样一种传承关系的影响下,它的文化的个性是非常丰富的。

4.在离雍布拉康不远的西边,至今还有一处西藏历史上小王朝的遗迹,这个王朝被称为拉加里王朝。从地理地貌上看,拉加里王宫与古格王宫极其相似,但是内涵却相去甚远。

吐蕃王朝崩溃以后,西藏经历了将近400年的分裂割据时期。

在公元12世纪左右,被迫不断西迁的吐蕃王室,从阿里返回了以埃尊赞布为首的一支嫡系,他们在今天曲松县一带建立了一个史称“雅隆觉卧王朝”的小王朝,并且开始修建寺庙和宫殿,行使地方统治权。

拉加里王宫的建设是在西藏庄园经济欣欣向荣的帕竹政权时期,这一时期西藏在向明朝中央政府的朝贡活动中获得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促进了西藏地方生产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西藏大兴土木营建宗堡、寺庙、宫殿和庄园的重要阶段。

李永宪:从规模来看它还是相当大的。它跟古格不相同的地方,我觉得可能就是没有一个能显示自己特性、代表自己特性和地理特点的这样一个文化。

由于拉加里王族是吐蕃松赞干布的后裔,西藏历朝历代政权都对这个小王朝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而拉加里王族的人们也收敛起自己的个性,并没有在西藏地方政府中取得一官半职。所以,拉加里家族在形成之后700多年的历史动荡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世外的状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

公元1247年,萨迦王朝的兴起结束了西藏长达400年分裂、割据的历史,并且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的属地。一座已经有900多年历史的萨迦寺就是当年萨迦王朝的中心。寺内所藏文物极为丰富,尤其是藏有大量珍贵的佛教经典(图9),因此,萨迦寺被誉为“第二敦煌”。

(9)被誉为“第二敦煌”的萨迦寺内藏有大量珍贵的佛教经典

在历史的舞台上,拉萨的贵族们开始粉墨登场。

5.1913年,噶厦政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在贵族家庭中挑选4名子弟远渡重洋。去英国留学深造。对一贯养尊处优的贵族来说,遥远的英吉利多少让他们有些望而生畏……

因此,确定出国的人选并不是那么顺利。

次仁央宗(藏学研究者):刚开始也想到大贵族,是好事的话大贵族是不愿意放弃的。一想到走那么老远,有可能都回不来,所以大贵族没有一个人报名。

这是西藏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批留学生(图10),这4个留学生并不是出身于非常显赫的大贵族,只属于一些中等的贵族。

(10)噶厦政府官员龙厦(中)与选派去英国留学的4名贵族子弟

这一年的年末,噶厦政府的官员龙厦受命带领这4个贵族子弟漂洋过海,来到陌生的英国。

巴桑旺堆(历史学者):这4个人在英国一个学矿业,一个学军事,一个学邮电,一个学水电。回来后学有成就的两个人,一个是学邮电的吉普家族的,一个是学水电的仁冈家族。

学习水电工程的仁冈·仁增多吉于11年之后才回到拉萨。返藏后即着手在拉萨的北郊修建西藏历史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强俄巴·多吉欧珠(仁冈·仁增多吉的儿子):在夺底修建发电厂的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我父亲一个人做的,用汉语说就是单枪匹马,技术顾问、设计,甚至下地干活都是他一个人,因为当时人们对电力知识一无所知,对电力学的名词非常陌生,父亲不怕千辛万苦,面对种种困难,完成了修建水电站的任务。

1928年,水电站在拉萨北郊的夺底沟建成,发电量仅为125千瓦。住在八廓街的贵族们率先开始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但由于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发电一年后便停产了。

另外一位留学7年的吉普·旺堆诺布回到拉萨之后,主持成立了西藏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邮电局。

在那个封闭落后的时代,加上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科学的进步在旧西藏步履艰难,其余两人所学的军事与采矿专业均遭到当时主流社会的抵制,最终一事无成。

拉萨北郊电站建成之后,第十世德木活佛也拥有了冲洗照片的暗房。与那些保守的宗教人士不同,德木活佛显然更加乐于接受上个世纪初年进入西藏的各种新生事物,就像他狂热地喜爱摄影一样(图11)。

(11)图组:(上、下)乐于接受各种新生事物的德木活佛为新事物留下的摄影作品

旺久多吉:他也开过摩托车,据说是去接我母亲。现在牛羊群在拉萨街上都见不到了,过去拉萨街上到下午的时候,一群一群的牛啊、羊啊,就这么走。我父亲在牛群里被牛撞了,胳膊脱臼了,就是骑摩托车骑的。

我们还能看到一组德木活佛与夫人的合影。

让他们的儿子旺久多吉难以忘记的是,德木夫人病重的时候,也是这样静静地依偎着丈夫宽厚的胸膛,含笑辞世(图12)。

(12)德木夫人静静地依偎着丈夫

6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德木活佛来到药王山山顶,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雄伟的布达拉宫被凝固在那张1942年拍摄的照片之上(图13)。

(13)凝固历史的照片

6.传说藏王松赞干布为了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了一座宫殿就叫作红宫,这个宫殿极其辉煌,内外围城三重,高有九层,房间1000个……

宫殿里还有一道银铜合铸的索桥连接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寝宫。

那时候是公元7世纪。

张之平(古建筑专家):布达拉宫是从17世纪的中叶,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兴建,一直到1934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300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兴建扩建,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由白宫、红宫和金顶三个部分构成,总共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木石结构。5座宫殿覆盖着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宏伟。尤其独特的是,布达拉宫与它的基础红山连成一片,浑然天成。好像是从山上长出来的,与周围的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图14)。

(14)屹立在世界屋脊的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

张之平:我觉得确实是天设地造的,一个建筑利用了山势,更增加了它的宏伟壮丽。到了拉萨河谷,突然见到布达拉宫,会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

布达拉宫不仅雄伟壮丽,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和艺术的宝库。

白宫高7层,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白宫中的东大殿是历代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白宫的顶部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这里终日阳光普照,又称为日光殿。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心,是集宫殿、佛堂和灵塔殿于一体的多层建筑群。灵塔殿安放着8座巨大的灵塔,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是最大的一座。除去镶嵌的珠宝,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

五世达赖喇嘛灵塔通高12.6米,耗费黄金3721公斤,镶嵌珠宝上万颗。

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一同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1989年至1994年,布达拉宫第一期维修工程,国家拨专款5300万元人民币。2002年6月,布达拉宫第二期维修工程开工,国家拨专款1.8亿元人民币。

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宫殿都消亡了,或者成为人们凭吊、发思古之幽情的残墙断垣,而这座天上宫阙一般的布达拉宫,作为一种古老文明的见证,和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仍然屹立在世界屋脊回望逝去的历史,迎接崭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布达拉宫王朝贵族
布达拉宫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Summer Is Coming
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五名足球运动员
Pygmalion
布达拉宫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布达拉宫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投鞭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