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医托”:生命和健康的诱奸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疾病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难题。然而,常常有这样一群人,混在医院里打着“好心人”的招牌,物色目标,将患者骗到其他医院或黑诊所中,榨取钱财,贻误患者治病良机。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恶行于市的医托。
欺诈的“境界”有两种,一种是骗财不伤身,一种是骗钱又伤身。医托毫无疑问是属于恶劣的第二种,医托的欺诈不仅仅骗去患者的钱财,而且耽误患者看病时间,往往导致患者不仅失去钱财,更重要的是失去健康乃至生命,是伤害生命和健康的诱奸者。
医托并非毫无技术含量的“职业”,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眼力和煽动力。医托们往往会盯上一些初诊患者,欺负他们不了解情况,先是装作好心人竭力套近乎,再用所谓的亲身体验将患者骗到他们搭线的其他医院或黑诊所。
医托眼中的“中意目标”往往以农村来的患者为多。农村医疗知识不普及,很少接触外界,农民们往往都是迫不得已才进城看病的。他们有的兜里装的是孩子的上学钱,有的兜里装的是儿子娶媳妇的钱,有的则带着几年的田地积蓄,有的则是求亲告友借的钱来到城里求医。他们希望到了城里,能治愈身上的疾病,再拼命地投身劳动中,把这些钱赶快赚回来。
可是,医托们不会想这些。那些贫病交加、满眼渴望的求医者,那些在医院大厅里痛苦不堪的重病患者,在医托的眼里,犹如一只只肥羊。
经过医托的介绍吹嘘,患者来到医托指定的医院或者黑诊所,在那里被“专家”忽悠一顿,拿着上千成万块钱的不知名的“特效药丸”,满怀憧憬地回到家里。他们以为遇到城里的好心人给他们指点了再世神医,他们身患的疾病从此可以治愈,岂料这恰恰是他们噩梦的开始。
一些患者用了所谓神医的中药,久病不愈,但好在及时清醒过来,认识到疗法无效,再去正规医院就诊,这类患者属于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还有一些患者则因为贻误了治病的良机或因假药副作用所致,需要加倍的钱去医院就诊。更有甚者,一些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就此被医托谋害。
对于医托现象的源头,经过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相关立法不完善,在医改过程中的医疗市场混乱,执法部门对黑诊所打击不力:大医院看病成本过高,医院公信力有所下降;一些地方医学普及知识传播不力等。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杜绝医托这种诱奸生命和健康的丑恶现象,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王庆顺:我与“医托”对着干
我在南京一家媒体的读者投诉部门工作,经常接待一些被“医托”坑蒙拐骗过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这些上当受骗者大多是平时很少出远门的农村人或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这两类人有一个共同点,即经济条件比较差,他(她)们到大城市里来看病,一般都是在病情比较严重,不能再拖的情况下才来的;也往往是东求西借甚至私下借高利贷进城来求医的。而狠心的“医托”却常常能用“非常职业的骗术”来诱骗这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势求医者。
每当我接待这些被“医托”骗去“救命钱”的弱势人群时,每当我目睹一张张欲哭无泪、茫然无助的面容时,都充满着对“医托”的憎恨。我往往“咬牙切齿”地对报社同仁们说,“这些可恶的‘医托简直就是谋财害命!”
我不仅仅是对上述弱势群体的口头支持,我还竭尽全力地向各有关职能部门举报、通报有关“医托”骗人钱财的实例。由于我不懈的努力,近几年来,我已为数以百计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讨回了公道,也协助有关执法部门打击了不少“医托”。有许多患者及患者家属在我们的帮助下,追回“失而复得”的“救命钱”后,都表示要买锦旗送给我,还有人要送家乡的土特产给我“尝鲜”。对于这些患者、患者家属的美意我一概婉言谢绝,但我对他(她)们有一个要求:请他(她)们在返乡后一定要告诫其他准备去大中城市求医的人,千万不要上“医托”的当;如果不慎着了“医托”的道,务必要向媒体或卫生、工商部门、警方举报;只有使“医托”成为“过街老鼠”,才有可能彻底驱除游荡在医院门前的“医托幽灵”。
陈毅:解决“医托”背后的问题
医托害人匪浅,该如何对这个“病症”下药,需要有特别的办法。
杜绝医托仅仅靠公安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解决医托背后的问题。受医托骗的人一般有两个特征:一是患有疑难症、大病、慢性病或不治之症;二是不了解医托现象。当患者带着急于求助的心情来到医院时,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一个专治这种病的专家,即使怀疑可能被骗,也有人愿意试一试。
因此,解决医托问题的第一个策略是建立公共医疗信息服务系统。我们已经有了像导医热线和助医网这样的组织,如果能够将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组合,在旅馆、车站等公共场所宣传这个服务系统,告知人们当心医托骗局,就会减少很多受骗的人。
看病难也是医托盛行的原因之一。很多患者在挂不上号的情况下被医托骗了。因此,大医院,特别是名医院除了做好本院的导医工作之外,是否也可以协助“疏散”一下病人呢?例如,大医院加强合作,提高专家的工作效率,使外地病人能很快得到诊疗。这也是减少医托骗人的措施之一。
解决医托问题的第三个策略是提高对医托雇主的经济惩罚。雇佣医托的企业或个人之所以愿意冒险雇佣医托,是因为被抓到后的损失小于雇佣医托带来的收入。因此,加大对雇主的经济惩罚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医托。在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后,医托就只能改行了。
黄智生:切莫轻信并婉言谢绝
医托,我遇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绵阳中心医院做血糖化验,从医院出来,有人喊我“黄老师”,我还以为遇到了以前教过的学生,但一看相貌却十分陌生。他告诉我,他认识一位在某军区医院治疗糖尿病的权威医生,并说,再过两条街就有直到军区医院的汽车,他可以领我去。我顿时生疑,因为中心医院是绵阳最著名的医院。于是,我问他:“请你告诉我,我叫什么名字?”他却说一时想不起来了。我笑着对他说:“谢谢你。我已经开了药,等我吃完了药,再来找你。”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二次是在一个下午,我和老伴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一个中年人递给我们一张卡片,说他是北京医科大学的,在这里给老年人义诊,只要我们填上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便可以在第二天到某酒店免费检查身体和诊断疾病。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赶到酒店,果然坐了许多中老年人。我们进去后,便有人来问有什么病,并让我们填表。然后,他们就大讲他们新开
发的药品的优越性能。之后,便给我们体检,竭力鼓动我们买药。他们给我检查出的血糖值是7.2,然而,我清楚地记得我前两天在本地医院检查出的是4.7。我问,我的血糖为什么一下子升得这样高,“医生”回答说,这证明你的血糖极不稳定。我的老伴被他们的鼓吹打动了,很想买他们的药,但他们给我们开出的药却要4000多元。正在犹豫。儿子打来电话,问我们在做什么,听了我们的回答,儿子叫我们千万别买药。回到家,儿子把“医生”的义诊队名输到网络上查看,结果这个所谓的义诊医疗队是冒牌的,他们给我们开的药,在其他地方只卖600多元。
由此,我认识到对医托绝不能轻信,但对他们的提议最好不要断然拒绝而要婉言谢绝,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看病,还是要去正规医院或者找熟悉的、与自己病情相同的人了解医院或医生的情况。
李益:让义工赶走“医托”
在我生活的城市里,医托犹如苍蝇般可恶,无孔不入,一不小心,就会让他们狠狠的叮上一口。只要你在大型医院附近停留,总会有形迹可疑的人在你身边招摇,就算你懂得拒绝,却不能避免总有人上当,几声老乡或几句问候之后,便跟随着医托坐车,去寻找“更便宜更有疗效的医院”。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正规医院和病人的利益因此而受损,特别是那些远道而来求医的病人,辗转坐车来到城里,被医托的胡言迷惑,看病的钱被榨干,身体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除了医托本人和那些靠医托吃饭的“名医”之外,大家对“医托”现象深恶痛绝。媒体曝光、有关部门的整治也经常有,但是为什么医托屡禁不绝呢?巨大的利益诱惑让某些人铤而走险。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违背良心甚至是违法的,为了逃避处罚,所以他们行事小心,极度狡猾。比如,他们只是在医院附近活动,靠三寸不烂之舌骗得受害者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方面很难管理,有关部门的取证工作也极其为难。靠群众自觉吧,往往上当后却投诉无门,或者不知如何投诉,医托们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极强。
但是,就任由“医托”歪风一直吹下去吗?不行。对老百姓,多做宣传指引工作,对医院周边的环境,多巡逻多整治,这些都会让医托无处藏身。我认识一位台湾朋友,她随先生来大陆定居后,曾经很希望能在医院做义工。可惜一直未能如愿,据说是因为她没能找到相关的公益组织。她告诉我,在台湾,家庭主妇去医院等地方做义工是很平常的事情,像她平日里就是去医院陪病人,解答病人的问题,甚至帮病人带路,等等。她的爱心让我灵机一动。假如,我们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公益组织:一群经过训练的义工,在医院内,指导百姓就医,协助病人看病……医托没有市场。没有人理睬,自然会消失。用爱心消除冷漠,让义工赶走医托!多么希望,这不仅仅是我的异想天开!
其实,此事操作起来并不会太困难。世上从来不会缺少的是爱心和善心,有能力的人士牵个头,医院方面提供一定的协助,义工团队进医院不会是难事,医托少了,医患关系得到和谐,一举多得呢!
唐学丰:我们这里没有“医托”
在江苏南通,“医托”坑害病人的事已销声匿迹。现在的南通,以和谐的医患关系,满意的医疗服务,取代了昔日的“医托”“拉客”现象。
前几年,在南通的各大医院的门口,刮起过一股“医托”歪风,“医托”现象较为严重,坑害着前往医院就诊看病的人们。2004年8月的一天,我乡下一位亲戚,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在去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路上,不到500米的路段,先后碰上3批7人的“百病通”,他们甜言蜜语,介绍看病,幸好我们事先与医生约好,才避免了“医托”的欺骗。
解决“医托”问题,靠几个人、几个单位是很难解决的。当时,南通市政府、市纪委,给“医托”施猛药。从源头上扼杀“医耗”的发生和生存。其主要做法:一是树典型,立标杆。大力宣传“无红包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市范围内。以“廉洁从业、拒收红包、构建和谐、让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开展创建“无红包医院”。他们目标明确,措施强硬,考核严格,发现医务工作人员有勾结“医托”现象,一经查实,按规定重罚,从源头上铲除“医托”的滋生地。二是市纠风办、卫生局,采取明察暗访,总结经验,典型引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的办法,保障了治理“医托”问题的健康发展。三是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在治理“医托”的问题中,打的是“人民战争”,抓到的“战俘”,由媒体曝光,公布于众,形成强大的震慑力,筑成了一道杜绝“医托”的屏障。从此以后,根治了“医托”问题。
张则铭:“医托”之我见
对医托,我的理解有两种:第一种是非法的,这一种医托,专门在一些大医院门口,等候着他们要等的“猎物”。医托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或连拖带拽,把前来大医院(或正规医院)看病的病人、家属,骗到对他们有利的地方去就医,不问病人死活,只顾自己谋利……;第二种医托,是一些媒体上,刊登、播出的医疗广告,这应该是合法的。但有些媒体,只要有广告费,只要有所谓的手续、证明,明知有假,照登、照播不误。
这一合法和非法,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人对于第一种医托,是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上认识的。而第二种医托,本人则是多次受其害,体会最深。
我两侧腹疝,由于害怕动手术,听信有关广告,第一次是用口服的药物。1000多元花了。病还是那样,我的牙差点吃掉了。第二次,是买(贴肚脐眼的)膏药,结果,近千元花了,两侧的腹疝依然如故,肚脐眼红肿,奇痒……此前,我也曾询问过专家,看过有关资料,都说治疗疝气,惟一的办法是手术!我是明知上当,却又鬼迷心窍,花钱买骗……此其一;小儿患“精神分裂”症,明知专家意见,此病需终身服药……我却始终想为小儿断根,一些媒体刊出广告,我也大上其当,几千元花了、病非但没有断根,反而比原来更重……不得不又服西药……对于非法医托,可以大张旗鼓宣传(如:在医院门口,用广播和宣传栏形式等),使其成为过街老鼠,与此同时,下猛药,抓一个,重处一个,使医托的主子们、医托们,不敢再为非作歹。至于对“合法”的医托,那就要从源头问责了,要查一下源头……
刘琳:医院对“医托”岂能无动于衷
几日前,去一家医院看病,就诊前短短十几分钟内,竟然遇到三次医托。医院大门口,一对“好心”男女提醒“医院已经午休,不能挂号”,他们异常关切我的病情,极力推荐另外一家医院的“神医”。那男的甚至编造说她老婆也患过此病。到了挂号窗口排队处,又有一中年男子苦口婆心告知“已经不能挂号,去某某医院吧”,而挂号处明明可以挂号。一转头,那位“好心人”已不见踪影。到了6楼科室,一位女子没穿白大褂,却相当热心,领我到某专家门诊处。我挂的是普通门诊,怎么可以看专家门诊呢?可见其中有猫腻。
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明目张胆地欺骗患者,却没看到医院对此有什么措施。院方为何如此无动于衷?
医托游刃有余玩着骗术,他们哪儿来的胆量?在我看来,院方的无视和纵容,客观上是对医托的庇护。没有医生和护士阻止,没有保安出来干预,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管理规定,没有和公安、卫生部门主动联系,正是院方给医托提供了一片滋生蔓延的土壤。医托们不仅能够盘踞在医院门口,还能深入到正规医院的“专家门诊”,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医院怎么能允许医托渗透到专家门诊这样的权威部门?那些靠“医托”发财的专家,知不知道违背了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