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启
一、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
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那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
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
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么?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卉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格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竞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
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哦,我的南方的朋友,我把腊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那几株腊梅。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选自《赵丽宏自选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匝匝( )肆虐( )一簇( )绿叶和煦()
2.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知道该怎样做吗?(可结合文章内容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八节中的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不是开花的季节,腊梅却绽放花朵,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看到第二节中“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的句子,很容易使我们想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相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十二节中,“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竞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腊梅为何这样做呢,试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解释腊梅的这一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热烈赞美了腊梅高雅的形、清幽的香,尤其是它不畏风雪的 “风骨”和“气节”。 再看一下文章题目“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显然文章是以物喻人,目的是赞颂一种人格。文中赞颂了怎样的人格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散文读来动人心弦。“我”对朋友“你” 说话,腊梅用清香向着“我”诉说,“我”再翻译它们的语言给“你”听,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行文思路好不好,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了解
苏怡红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
不然,为什么枯了的枝会重绽出绿芽,黄了的草可以汹涌地绿起来,谢了的花还能吐出新蕾,飞走的候鸟仍会飞回,花草年年重生,却无一枝一芽一朵一瓣抄袭旧作?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
不然,为什么那些曾经点亮我们童年的幻想,给过我们温暖和希望,我们以为会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的不变的星辰,也会悄悄地改变方向?甚至数万年前浩繁的星空中指向北极的并不是今天的北极星,而是在凄凄长夜苦盼七夕的织女星?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
不然,我真的无法想象为什么当我们凝眸那个距离我们1500光年之遥的猎户座星云,看见的竟是南北朝时代发出的星光?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
不然,为什么小小罗盘上的指针竟能在地球神秘磁场的牵引中,敏感地找到自己和整个天地的位置?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
不然,为什么我们在读一些史书、诗歌时,会产生深深的共鸣,或唏嘘或愕然,或冥想或凄然,在古人今人中看到自己依稀的梦痕?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
不然,为什么在很多时候我会蓦然看见我自己?那个饥饿难忍、蹲在瘦弱的母鸡身边等鸡下蛋的小家伙不是我会是谁呢?那个默坐在屋角、看着窗户纸渐渐暗下来,心里盘算着怎样远走天涯的小人儿是我;那个因为地球的神秘而学了地质,并进而得以穿行荒原,攀上冰川的人是我;那个徜徉在戈壁荒漠,为顽强生长在风沙中的红柳、骆驼刺和风摇铃而感动,被茫茫沙海中偶然映入视线的胡杨林震撼的人是我;那个茫然四顾、独自一人望着桥下的湍流急泪迸下的人是我;那个不停地赶时间、争时间、抢时间,把自己的半世时间折腾得一塌糊涂的人不是我又是谁呢?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
不然,为什么在黄昏的细雨中,站在街角的我会有一阵恍惚空茫的感觉,那十几年前明明早已忘记的心事,会忍不住在一刹那重新出现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绽( )开 徜()徉 震撼( ) 恍()惚
2. 整体感知,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节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作者“为什么当我们凝眸那个距离我们1500光年之遥的猎户座星云,看见的竟是南北朝时代发出的星光”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八节提到了用指南针确定方向位置的应用问题,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你知道如何更加精确地确定方向和位置吗?请用简洁的语句叙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在文中出现多次,它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作者为什么反复说“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孩子
派·赫兹菲尔德(瑞典)
黑漆漆的隧道尽头隐隐透着一丝亮光,你挣扎着,亮光越来越近,越来越亮,然后随着一声激昂的呐喊,你冲出隧道,来到这个世界。面对绚丽的光亮和缤纷的色彩,你眯上眼睛。是的,你离开了母亲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这是多么崭新的经历。你惊奇于你所看到听到的每一样事物,那么新鲜、那么令人激动,并且那么美妙。
这便是孩子眼中的一切,当你逐渐长大,新奇而激动的感觉也逐渐离你而去。直至最终,风儿不再低语,鸟儿也不再歌唱,所有的色彩在你眼中都是一样的灰暗,生活成了日复一日的习惯。于是,你便成了大人。
成人的标志既不是婚姻,也不是财富,而是你是否已失去探寻世界的能力,是你是否已不会再问“为什么”。
孩子永不厌倦地问着:“天为什么这样蓝?”“我是怎么来这儿的?”“人真的是猴子变的吗?”这是人一生中最可贵的阶段,有幻想、有渴望、有梦一般的感觉。可惜的是,这些清纯的梦往往被成人平淡的回答打破:“别问了,本来就是这样的。”
某一天,当你认为天之所以那么蓝,是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的时候,你便已长大成人。
人们常说,那些伟大的发明是由伟大的人创造的。其实不然,应该说,那些伟大的发明是由尚未失去童心的人们创造的。他们没有丧失探寻的能力,他们还在问:“为什么?”试想,如果牛顿没有一颗童心,便不会对“苹果落到地上”这样一个众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产生兴趣,他会想当然地认为苹果从来都是落到地上的。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便不会产生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我更愿意同一个孩子探讨哲学。”这首先因为孩子的思想单纯开放,他们有寻求问题答案的好奇心,他们有新的思维、新的着眼点,从而能给你新的启示。
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在不可避免地积累经验,这是否意味着终有一天他会“成人”,他会失去那可贵的好奇心?不,不是的,经验并不是好奇心的“杀手”。一只苹果从树上落下,不应该得到“本来就是这样的”的结论,相反,正因为苹果不断地从树上落下,人们才应该提出疑问,寻求答案。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人的感觉变得粗糙麻木呢?
其实,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在问为什么,是很累的,也是很难的,而绕过问题却容易得多,于是大多数人便选择了这条捷径。然而提出问题,钻研问题,比绕路而行的做法有价值得多。
大多数人选择走向成人的道路,是因为这条路更实际、更安全。另一些人选择了保持童心的道路,对他们来说,生活中充满了神秘和刺激。他们中有的留名青史,因为他们敢问“为什么”,并且找到了与“本来就是这样的”截然不同的答案。
人们常说成长是一种奇妙的经历。实际上,“成人”意味着丧失激情和思想狭隘,他们通常无暇也无法体验生活的美妙。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童年是很短暂的,也是很值得回忆的。只有在童年,他们才真正用心感受过生活,有过纯真的快乐。当戴上了成人的面具后,整天忙忙碌碌的他们实际上远离了生活的真谛。
我在生命的路上不停地走着,每次转弯的时候,我都听到了童年的呼唤。
(选自《读者》2008年第8期)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崭()新 着()眼点 狭隘() 真谛()
2. “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便不会产生了。”句中的“发现”一词能否换成“发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对成人的标志认识很特别,他是怎样认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说说你对下面一句话的理解。
经验并不是好奇心的“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六节中举了牛顿拥有童心,对“苹果落到地上”的现象产生兴趣,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例子,请你补写出一个类似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常听人说:童心难觅。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有益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那些伟大的发明是由尚未失去童心的人们创造的,因为他们没有丧失探寻的能力,他们还在问“为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留些好的给别人
吴宏一
最近听友人许君说起,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橘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橘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那位前辈感叹地说,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
这句话,也使我怅惘了很久,使我想起童年的一些往事。我的母亲仿佛也说过类似的话。她常教我要谦让,要为别人着想。譬如说,搭公共汽车要让位给老弱妇孺,走路要让别人先过,吃东西不能尽挑自己喜欢吃的,“要留些好的给别人”……那时候年纪小,觉得妈妈所教的,都是天经地义,自然信守不渝,也不曾怀疑。
可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到台北读大学以后,这种风气就渐渐变了。很多人觉得不能老是让自己吃亏,于是开始争位子,争权利,争享受,有福先享,有事先推。用买橘子做比喻,大家都抢着要好的,而且抢着把好的挑光,凭什么留下好的给别人享受?真的,风气变了,很多人一方面感叹人心不古,一方面却自己在助长这种风气。
20世纪70年代,我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地教书、访问,私下也常常听到有人在感叹: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然而,据我的观察,事实上也大致如此:父母师长教给儿女子弟的,已经不是谦让,而是争取;已经不是为人着想,而是为自己争取机会。就这方面来说,各地方都是难兄难弟。原来世界早已到了大同的境地了。
这几年在香港教书,对此现象,前后感受又有不同。以前大家搭车购物,当然不会让位,但一切依序排队,没有话说;现在则同样不让位,却渐渐有“临时插花”的现象。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个社会本来很有秩序,一切讲求按部就班,就像买橘子,虽然很多人所受的教育是:只要你按规定排在前面,你就有权利挑好的,而且把好的挑光,但现在则渐渐有点转变的迹象了——为了争取挑拣的机会,似乎有点儿争先恐后的躁动。
以前不识字的母亲,尚且懂得教孩子去买橘子的时候,不要把好的挑光,总要留些好的给别人;现在为人父母师长的,不但识字,而且都很会说道理,但不知道为什么吝啬于讲这样的一句话。
(摘自《读者》2008第6期)
1.文章开头写一位前辈回忆自己小时候买橘子的故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这句话的意思?请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四段中,“原来世界早已到了大同的境地了”,请具体说一下“大同的境地”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五段中,“却渐渐有‘临时插花的现象”,这种现象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zā nüècù xù
2. 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 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
3. 排比
4. “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
5.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参考答案:作者以梅喻人,热情赞颂了像腊梅一样的人,他们敢于同寒冬风雪抗争,吐露芬芳,甘于寂寞、无意争春,始终保持自己冰清玉洁的气节和操守,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
8.这样安排显得特别真挚、亲切,更易感染和打动读者。
二、1. zhàn cháng hànhuǎng
2. 作者首先把目光投向了不了解的自然现象,然后转向丰富的社会生活,最后探讨人生、反思生命,作者边观察边感悟,这样既给人以美感又引人深思。
3. 反问、排比。
4. 这是大的时空所致。由于猎户座星距离我们地球太遥远了(1500多光年),那上面发出的光需很长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地球,故作者推断“当我们凝眸那个距离我们1500光年之遥的猎户座星云,看见的竟是南北朝时代发出的星光”。
5. 今天,人类已广泛应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以经纬度来确定精确的方向坐标。
6.“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构成间隔反复和排比,能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7.参考答案:作者以“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了解的”为触点,采用反问的形式,通过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人生和生命的连续追问及反思,引导人们不断去观察自然、关注社会、探索生命、探讨人生,以使人生在探索中更富价值、更有意义。
三、1.zhǎnzhuó aì dì
2.不能换。“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文中这里是指“万有引力”规律,原本存在,所以用“发现”。“发明”指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或方法等,经过研究创造出来了。两个词的意义不同,所以不能替换。
3. 作者认为:成人的标志既不是婚姻,也不是财富,而是你是否已失去探寻世界的能力,是你是否已不会再问“为什么”。
4. “经验”与“好奇心”并非是对立或敌对的关系,成人积累社会生活的种种经验与保持好奇心并不矛盾,二者不应对立起来。
5. 参考答案: 科学家阿基米德拥有童心和好奇心,在洗澡时,他对池水的变化情况很好奇,对浮力问题产生兴趣,通过科学研究,取得了“阿基米德定律”成果。
6.我们可以不再是孩子,但不能失去“童心”。因为拥有“童心”,保有关注、惊奇,才会接近事实真相,认识生活真谛。
7.略(注意语言要简洁)
四、1.为下文内容的叙述及生发议论作铺垫。
2. 不要太自私,要为别人着想,做人要懂得谦让。
3. 指世界上和社会各领域中的人们都不为别人着想,仅为自己打算、争取机会。
4.“临时插花”现象指出于私利,采取不公平竞争的方式或手段达到目的的不良做法或行为。
5. 略(可围绕要不要、能不能做到“留些好的给别人”来谈论)
(作者地址:山东邹城市中心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