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品
有多少人死于对疾病的无知?笔者未见权威的统计数字,但从实际病例分析,这个比例是不小的。老年人常见的致死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癌症等。下面,笔者就以高血压和冠心病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意在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
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是要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不能根据感觉减少剂量或停药(在对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有不少高血压病人凭感觉吃药,这种现象在农村相当普遍),要定时测量血压,以了解病情,调节降压药物的剂量或变更降压药的种类必须由医生来决定;日常生活中,病人要禁烟限酒,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酗酒:不宜发火生气,更不能暴跳如雷、吵嘴打架;不能突然用力提物等:也就是说,要心平气和地过日子。
病例:王某,55岁,罹患高血压痛已20多年。可是。他平时并不把高血压当回事。他的所谓健康理念是,只要能吃、能喝、能干活就是没有病。也就不需要吃什么药。因此,他吃降压药凭感觉,出现头晕、无力了就吃药,症状消失了就不吃药了。因此,他的高血压一直未能控制在医生建议的水平。大概是长期血压高产生适应性的缘故,他的血压在180/110毫米汞柱时最舒服,当血压升高到210/150毫米汞柱时,出现头晕、胸闷了。他才吃些降压药。平时,医生的嘱咐也当耳旁风,照样吸烟、喝酒。他的说法是,我从小就吸烟、喝酒,这么些年不也过来了。一天,他去亲戚家参加婚宴,觉得有点头晕,仍坚持喝酒,在喝得正高兴时,突然滑到桌子下面去了,当大家把他从桌子下面抱出来时,他已经说不出话。家人急忙打“120”,大约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经医院抢救无效,于第二天早晨去世。
(二)
冠心病指的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细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按理,当心跳加快,心脏需血量增多的时候,冠状动脉应该扩张使更多的血液通过,以供给心脏的需要。但研究发现,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后(大约从40岁或更早),若心跳突然加快需血量增多时,冠状动脉往往收缩。因此,对于已能从心电图查出心肌供血不足的冠心病病人,应该懂得日常生活中及医疗方面保护心脏功能的基本知识,以防意外。日常生活中要做到:①合理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白肉、奶、蛋为辅,食品多花样,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②戒烟限酒。吸烟者须戒烟。喝酒以低度果酒为好,不喝40度以上的白酒,每日10~20毫升为宜,不能超过30毫升。③适量运动。运动量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掌握的原则是,老年人以步行最适宜,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一般来讲不宜参加竞技比赛。④心平气和。这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大脑指挥,生气、忧愁、发怒等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会使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混乱,这是疾病的总根源。⑤充足的睡眠。另外,冠心病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再根据医嘱按时服药。切不可凭感觉治疗及自行调整治疗措施。
病例:我的一位邻居老张,最近因冠心病发作抢救无效去世。噩耗传来,凡认识他的人无不感到惊讶。大家不解地说:“前天我还见过他,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平时。看他步态稳健,体质蛮好的,在退休人员中年龄还算小的,去年12月刚过完63岁生日。其实,在2004年体检时,老张就已查出“心肌供血不足”和血脂高等,医生让他服用血脂康、复方丹参等药,并嘱咐需长期坚持。但他回来后,自认为“能吃、能睡、能动,还吃什么药?”平时,药都是老伴催着他,把药和水拿到他面前他才吃。药吃完了也就不去医院了。我见到他总也提醒:“冠心病是需要长期吃药治疗的,等到病情重了治起来就难了。”而他总是“呵呵”的应付着。当作耳旁风。他个性很强,认准的事从不听劝。他一直认为自己身体很棒,吃药是多此一举。很多朋友劝他把烟戒掉,他口头上也承认吸烟有害,但总认为自己是个例外,还说:“有的人吸了一辈子烟,不也活到八九十岁吗?!没有必要自己吓自己。”总之,别人的劝说,甚至医生的嘱咐,他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犯病的当天早晨,天气很冷,刮着西北风,他要去农贸市场买菜。老伴劝他说:“今天外面风大,就不要骑车了,坐公交车去吧。”“这点风怕什么!”老张还是骑着自行车去了。就在去农贸市场的路上,老张冠心病发作摔倒在路旁,被人发现打了“120”,急送医院抢救至次日凌晨3时,终究回天无力。凡认识他的人都说:老张真不应该这么早去世。若平时能听医生、朋友、老伴的意见和劝说,做一点自我保健,按时吃一点降血脂和扩冠脉的药,老张是不会这么猝死的。
联合国曾提出过一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健康长寿在于自己。”我对这两个口号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学一点保健知识,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要检查一下,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是否科学,其中不科学的部分要坚决改掉,要逐步建立起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疾病来了不要畏惧,更不要恐慌、害怕,但必须重视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治疗,不能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编辑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