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地
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一支笔、一卷书所能书写,而以一部奇书《三十六计》为主线,却能延展出一部浩瀚的中国政治史,《三十六计与中国政治》以与众不同的视角为你纵说历史风云、解读中国政治。
上期讲到公元280年西晋用“借刀杀人”之计灭东吴一统天下。那么,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统一战争换来的西晋王朝,将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呢?
晋朝皇族的源头河内司马氏,在曹魏时代就已世代为官,文治武功卓绝于世。当时有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最具政治及军事才略。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后,司马懿专政,之后,其子司马师与司马昭更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的实力。
司马昭去世后,天资平平的司马炎继承司马氏基业而称帝。司马炎本非雄略之才,更未能解决政风奢侈、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等问题,从而种下日后“八王之乱”的祸根。而司马炎之后的晋惠帝司马衷,更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
惠帝的无能,导致了皇后贾南风(即贾后)的专权。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贾后于元康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当时主政的杨骏。然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瑾手中,贾后的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贾后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其处死,贾后遂开始执政。贾后的势力在朝中急剧膨胀,但在皇权的遮护下,尚未触及诸王的根本利益,且任用张华等人处理国家政务,政局进入相对平稳期。不过,随着太子司马通年龄的增长,其与贾后集团的矛盾激化,一触即发。司马通乃后宫谢氏所生,因贾后无子,遂被立为太子。司马通小时候十分聪明,晋武帝生前很喜欢他,逢人便说:“这孩子很像他的太祖爷(司马懿),将来一定能大兴天下。”而贾后对司马通十分不满,费尽心机想废掉他。元康九年十二月,贾后诬陷太子写反书,亲自出面要求晋惠帝把他废掉。晋惠帝素来忌惮她,当然准奏。太子被废后,被囚禁在金墉城,后来又被转到许昌。
太子被废后,朝中矛盾空前尖锐,政局动荡不定。曾在东宫担任过宿卫官的司马雅和许超决心废掉贾后,迎回太子。司马雅等人知道赵王司马伦贪财,又有野心,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所以最后选中了他来完成这件大事。
司马伦,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生性贪鄙,元康初年任征西大将军时,对内迁的少数民族肆意敲诈勒索,引起少数民族的反抗。由于镇压不力,司马伦被调回朝廷,手下心腹孙秀为他出谋划策,使其成为贾后的亲信。太子被废后,他又被任命为右军将军,执掌兵柄。
其时,在司马伦身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孙秀,司马伦一直对他言听计从。所以,司马雅先找到孙秀,对他说:“贾后凶妒无道,诬陷太子,群情激愤,大臣们要起事除掉她。大家都知道赵王与贾后亲善,还有人说你们事先知道废黜太子的密谋。一旦大臣们起事,赵王和您岂不被牵连受祸。您为何不事先预做打算呢?”孙秀回去将司马雅的话复述了一遍,赵王觉得有理,便问孙秀如何起事。孙秀为其分析举事的时机及利弊,提出:“今且缓其事,贾后必害太子,然后废后,为太子报仇,亦足以立功,岂徒免祸而已。”赵王听罢大喜,决定依计行事。
孙秀找到贾后的侄子贾谧,告诉他有人正密谋废掉贾后,迎回太子。贾后闻讯,马上派人到民间去探听消息。听说民间也有迎回太子的议论后,贾后甚为不安。赵王和孙秀乘机劝说贾谧等人除掉太子,以绝众望。永康元年(300年)三月二十二日,太子被人用捣药用的石杵活活打死,死时年仅23岁。
赵王和孙秀见太子已死,便加紧筹备政变。他们串通了梁王司马彤(司马懿的儿子)、齐王司马同(司马攸的儿子)等人,于四月三日夜三更时分,由赵王手持假诏书向禁军将领们宣布:“贾后残杀太子,罪大恶极。今命赵王入宫废掉贾后,你们都要听从指挥,事成后赐爵关内侯;胆敢违抗圣旨者,夷三族!”众人平日早就恨透了贾后,如今见有诏书命令捉拿她,哪辨诏书真伪?赵王等人又假传圣旨打开宫门,迅速占领了整个皇宫。
赵王向晋惠帝历数了贾后谋杀太子的罪状,逼晋惠帝将贾后废为庶人。五天以后,贾后绝望地把一杯金屑酒(加了黄金粉屑的酒,服后沉坠肠胃必死)喝了下去。这个恶贯满盈的女人就这样一命呜呼,其党羽也都被杀。
司马伦、孙秀计杀贾后及其党羽之后,又除去张华等与己不睦的执政大臣,控制了朝政大权。利用权力排挤及诛除异己后,司马伦又在孙秀的怂恿及策划下,于永康二年(301年)正月废黜晋惠帝,登上皇位。孙秀则因拥戴之功而被任命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控制了朝政大权。
孙秀的计谋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深谙“以逸待劳”之计的精髓。此计是三十六计的第四计,属胜战计: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意即迫使敌人处于围顿的境地,逐渐消耗其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不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以逸待劳”之计用于军事确有奇效: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等等均是此计的妙用。而孙秀将此计用之于政治更是一计高招,贾后果然中计,使孙秀的计谋得以实现。
赵王司马伦登上了皇帝宝座,以为可以随心所欲了,殊不知这一举动引起了更大的战乱。称帝才一个多月,齐王司马同就首先发难,接着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颐起兵响应。宫廷政变转变为皇族间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战乱由京城波及到地方,后来长沙王司马义、东海王司马越均参与混战,“八王之乱”愈演愈烈,孙秀、司马伦等人也先后被杀。
这场战乱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灾难,造成几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北方一些繁华地区和城市都被摧毁殆尽。直到光熙元年(306年),大权落在东海王司马越手中,这场绵延16年的战乱才宣告结束。不过,此时离西晋灭亡已为期不远了。